善行41○(《童蒙训》(宋吕本中))近世故家(故家gùjiā1.世家大族;世代仕宦之家。《孟子·公孙丑上》:“紂之去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焦循正义:“故家,勋旧世家。”宋叶适《终论五》:“欲结合北方大姓故家,契丹 遗种,相率响应,以谋大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我也是故家子弟,好模好样,不想遭这一场,反被那小人逼勒!”),惟晁氏(晁迥( 948~1031)世为澶州清丰人(今河南濮阳),后徙彭门(四川彭县,成都西北)。太平兴国时,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累擢右正言,直史馆 。献咸平新书五十篇,又献理枢一篇。北宋文学家、藏书家。字明远。晁佺之子,晁说之高祖。当工部尚书的高官时,其子晁宗悫举为进士,和他同 朝执事。而随后晁迥的五个曾孙辈(晁端友、晁端彦、晁端禀、晁端礼、晁端申),都为进士,当时人都赞叹不已。且晁家的族中人,也有许多为进 士的,又或者以文才出名的,或在当官的,那时人们夸张说:“晁半朝”,就形容朝廷中似乎一半是晁家人。居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昭德坊。博通 文史,太平兴国进士,为大理评事,累擢右正言,直史馆。真宗时累官工部尚书、礼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修国家诏令,多由他裁定。由太子少保致 仕,谥文元。家多藏书,自己购买数千卷,抄书数十部。晁家世有藏书之名,先自迥始。至南宋晁公武时,藏书已达24000余卷。著有《翰林集 》30卷、《道院集》15卷、《法藏碎金录》10卷、《耆智全书》3卷、《昭德新编》3卷、《随因记述》3卷等。)因以道申戒,子弟皆有法 度。群居,相呼外姓尊長,必曰‘某姓第幾叔若(及,或)兄’;諸姑、尊姑之夫,必曰‘某姓姑夫’、‘某姓尊姑夫’,未嘗敢呼字也;其言父黨 交游(父辈好友),必曰‘某姓幾丈’,亦未嘗敢呼字也。當時故家舊族,皆不能若是。(《童蒙训》:近世故家,惟晁氏因以道申戒,子弟皆有 法度,群居相处,呼外姓尊长,必曰‘某姓第几叔若兄’;诸姑、尊姑之夫,必曰某姓姑夫、某姓尊姑夫,未尝敢呼字也。其言父党交游,必曰某姓 几丈,亦未尝敢呼字也。当时故家旧族皆不能若是。)善行42○(《宋元学案第023卷卷二十三滎陽學案》)包孝肅公(包拯bāozh ěng(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 (1027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 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 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 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 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 天”、“包黑炭”。)尹(治理)京(开封府尹)時,民有自言:“以白金(银子)百兩寄我者死矣,予其子,不肯受,願召其子予之。”尹召 其子,辭曰:“亡父未嘗以白金委人也。”兩人相讓(谦让)久之。呂滎公(吕希哲,荥阳先生)聞之曰:“世人喜言‘無好人’三字者,可謂自賊 者矣。(自贼(自賊)zìzéi自己伤害自己,自杀。《孟子·公孙丑上》:“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古人(孟子) 言‘人皆可以爲堯、舜’,蓋觀於此而知之。(《宋元学案第023卷卷二十三滎陽學案》滎陽公說(補。)世人喜言「無好人」三字者 ,可謂自賊者也。包孝肅尹京時,民有自言:「有以白金百兩寄我者,死矣;予其子,其子不肯受。願召其子予之。」尹召其子,其子辭曰:「亡 父未嘗以白金委人也。」兩人相讓久之。觀此事而言「無好人」者,可以少媿矣。人皆可以為堯、舜,于此知之。)善行43○萬石dàn君石奮 (石奋(前219—前124)西汉大臣。字天威,号万石君,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无文学,恭谨无比。《史记万石君传》:万石君, 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高祖曰:“ 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中涓zhōngjuān官名。指宫中主清洁洒扫的太监,后世一般指 宦官。颜师古注:“涓,絜(洁)也,言其在内主知絜清洒埽之事,盖亲近左右也。”),徙其家长安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 至二千石。於是景帝(刘启)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qiào(责)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 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品行诚朴),皆自以为不及也。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 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集解服虔曰:“作‘馬 ’字下曲而五,建时上事书误作四。”□正义颜师古云:“‘馬’字‘下曲者尾’,并‘四点’为四足,凡五。”)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者皆走匿,而内 史坐车中自如,固当(罪有应得)!”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 然犹如此。(讳树数马(諱樹數馬)huìshùshùm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 曰:‘误书!“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僕,御出,上问车中 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 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遂以“讳树数马”表居官为人忠诚谨慎。)为齐相 ,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成 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歸老于家,過宮門闕què,必下車趨,見路馬必軾(凭轼致敬)焉(路马(路馬)lùmǎ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 ,故称。《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郑玄注:“路马,君之马。”汉贾谊《新书·阶级》:“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c ù其芻chú者有罪。”)。子孫爲小吏,來歸謁,萬石君必朝服見之,不名(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子孫有過失,不谯qiào( 责)讓,爲便坐(biànzuò司马贞索隐:“盖谓为之不处正室,别坐他处,故曰便坐。”),對案不食。然後諸子相責,因(依托)長老 肉袒(肉袒ròutǎn去衣露体。古代在祭祀或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惧。《礼记·郊特牲》:“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固(确 实。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謝罪,改之,乃許。子孫勝冠(shèngguān古代男子成年 可以加冠,因用以指成年。)者在側,雖燕(司马贞索隐:“燕谓閒燕之时。”)必冠,申申(和舒貌)如也。僮僕訢訢如也(yínyín谨 敬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僮僕訢訢如也,唯谨。”按,《汉书·万石君传》颜师古注:“此訢读与誾誾yínyín同,谨敬之貌 也。”),唯謹。上時賜食於家,必稽首qǐshǒu俯伏而食,如在上前。其執喪(《礼记·檀弓上》:“曾子谓子思曰:‘伋, 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於口者七日。’”后以“执丧”为奉行丧礼或守孝之称。),哀戚甚。子孫遵敎,亦如之。萬石君家以孝謹(孝顺而恭谨 。)聞乎郡國(郡国,汉代行政区域名和诸侯王封域名。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两者地位相等,所以郡国并称。亦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雖齊、魯諸儒質行(zhìxíng1.谓品行诚朴。),皆自以爲不及也。長子建爲郎中令(郎中令,为九卿之一,秦官,掌宫殿掖门户, 有丞。赵高做过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 、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少子慶爲内史(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 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 和右扶风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汉书·地理志下》:“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颜师古注:“京师 ,天子所都畿内也。秦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内史,言其在内,以别於诸郡守也。”)。建老白首,萬石君尙無恙,每五日 洗沐(xǐmù借指休假。汉制,官吏五日一次,沐浴休息。唐宋时延为十日一次。《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常父事 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献食),然后敢归家。”《新唐书·高力士传》:“於是四方奏请皆先省后进 ,小事即专决,虽洗沐未尝出。”宋朱熹《示四弟》诗:“十日一洗沐,诸生各归休。”参见“休沐”、“旬假”。)歸謁親,入 子舎(○索隐案:刘氏谓小房内,非正堂也。小颜以为诸子之舍,若今诸房也。),竊(窃)問侍者,取親中帬(中帬zhōngqún亦 作“中裙”。亦作“中裠”。内裤。《汉书·石奋传》:“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澣洒。”颜师古注:“中帬,若今言中衣也。”王 先谦补注:“中帬者,近身下裳,今有襠dāng之袴(裤),俗谓小衣者是矣。”)厠牏(厕牏(廁牏)cèyú便器。《史记·万石张叔 列传》:“﹝石建﹞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裴駰集解引孟康曰:“厕,行清;窬,行中受粪者也。东南人谓凿木空中如曹谓之窬 (yú中空)。”按,《汉书·万石君传》颜师古注引孟康注,两“窬”字均作“牏”。),身自浣洒(古同“洗”),復與侍者,不敢令 萬石君知之,以爲常。内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聞之,不食。慶恐,肉袒謝罪,不許。舉宗及兄建肉袒,萬石君讓(责)曰:“内史貴 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車中,自如固當(成语名我固当: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恰当qiàdàng。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汉典》:又《正韻》猶合也。理合如是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註 》當事,將有事而未至。《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 當。《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乃謝罷(斥退)慶。慶及諸子入里門,趨(碎步疾行)至家。善行44○(《漢書 》卷七十一)疏廣(疏广(?-前45),字仲翁,号黄老。东海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西汉名臣。疏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少 好學,明《春秋》,家居教授,學者自遠方至。徵為博士太中大夫。地節三年(汉宣帝年号-69—-66),立皇太子,選丙吉為太傅,廣為少傅 。數月,吉遷御史大夫,廣徙為太傅,廣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賢良舉為太子家令。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宣帝幸太子宮,受迎謁應對,及置酒宴, 奉觴上壽,辭禮閑雅,上甚讙說(悦)。頃之,拜受為少傅。)爲‘太子太傅’(明史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 、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 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可见太师和太子太师不是一回事,‘太子太师’ 也不能简称‘太师’,观元明清三朝太师都是‘正一品’衔而太子太师只有‘从一品’衔。),上疏乞骸骨(乞骸骨qǐháigǔ古代官吏 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復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明史·钱习礼传》:“復 上章乞骸骨,乃得归。”亦省作“乞骸”。),加賜黄金二十斤,太子贈五十斤。歸郷里,日令家供具(陈设食具;备供酒食),設酒食,請族 人、故舊、賓客,相與娯(娱yú)樂。數shuò問其家金餘尙有幾斤,趣(cù颜師古曰:‘趣’讀曰‘促’)賣(卖)以共具(供具)。居歳 餘,廣子孫竊(qiè私下)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子孫冀及君(疏广)時,頗立產業基址(基趾jīzhǐ亦作“基阯”。亦作 “基址”。喻事业的根基、根本。),今日飮食費且盡。宜從丈人所(鄧展曰:「宜令意自從丈人所出,無泄吾言也。」師古曰:「丈人,莊 嚴之稱也,故親而老者皆稱焉。」),勸說君置田宅。”老人卽以閒暇時,爲廣言此計,廣曰:“吾豈老悖(bèi昏)不念子孫哉!顧(師古曰: 「顧,思念也。」)自有舊田盧(田庐(田廬)tiánlú田地和房屋。),令(如果)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復增益之 以爲贏餘(亦作“盈余”),但敎子孫怠惰(懈怠、懒惰)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衆之怨也。吾旣無以敎化子 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聖主所以惠養(加恩抚养)老臣也,故樂與郷黨、宗族共享其賜,以盡吾餘日,不亦可乎!”(於是族人說服, 皆以壽終。)善行45○(《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龐公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劉表候(候hòu,伺望也。——《说文》)之(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 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 。李傕jué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 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 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 幼,奉表次子刘琮cóng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龐公釋(舍、辍,中间到田垄上休息)耕於壟(垄)上,而妻子耘於 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畒(畎亩quǎnmǔ田地,田间,田野。《国语·周语下》:“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由欲乱民也。” 韦昭注:“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而不肯官祿(官禄语出:汉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 官禄者,可随以鈇鉞。今先生食人酒肉,授(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後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 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爲无所遺也。”表嘆息而去。(《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xiàn山之 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hóng hú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鼋鼍(黿鼉)yuántuó大鳖和猪婆龙(鳄鱼)。《国语·晋语九》:“黿鼉鱼鳖,莫不能化。 ”)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 “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 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子涣,晋太康中为牂柯太守(今贵州境内)。”赞曰: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疎,逸情云上。道就虚全,事 违尘枉。)(牂柯zāngkē亦作“牂牁”。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缆绳的木桩。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 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泝(sù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柯繫舡chuán……因名且兰为牂柯国。”宋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牂柯者,繫船杙yì也。楚伐夜郎,椓zhuó船於且兰岸,因以名其地。”)善行46○(《 陶渊明传》萧统,梁武帝萧衍长子,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陶淵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或名渊明。一 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陶征士诔》陶 渊明好友颜延之所作)。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爲彭澤令(九江附近),不以家累(jiālèi家眷)自隨(跟随在自己身边), 送一力(一个仆人)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zìjǐ爲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打柴汲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陶渊明传》萧统: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zhǔ wén;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自比)。时人谓之实録(如实记录)。亲老家贫,起为州(江州)祭酒(古人言有三种 情况可称为「不孝」:①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②家贫亲老,不为禄仕。③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在这三种不孝的行为中,尤以第三者最重大。) ;不堪吏职,少日(没几天)自解(自请解职)归。州召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léi疾。江州刺史檀道 济往候之,偃卧瘠jí馁něi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文教昌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管子·小匡》:“食必粱肉,衣必文绣。”),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论语·阳货》记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 歌”为出任邑令之典。),以为三径之资可乎?(三径(三徑)sānjìng亦作“三逕”。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 家累(jiālèi家眷)自随(跟随在自己身边),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zìjǐ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打柴汲水 )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shú,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jīng,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 种粳jīng。岁终,会郡遣督邮(官名。汉置,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徵(征)著作郎(官名。东汉末始置,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 之任。晋惠帝时起,改属秘书监,称大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齎jī酒具,于 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yú抬)篮舆(篮舆(籃輿)lányú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 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qíngku ǎn亦作“情欵”。1.情意诚挚融洽),后为始安郡(桂林),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至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颜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就,即也。——《广韵》)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 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 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釀niàng热,取头上葛巾漉lù酒,漉毕,还复著之。时周续之(时称‘颜渊’)入庐山,事 释慧远;彭城(徐州)刘遗民亦遁迹匡山(匡俗kuāngsú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 ,不可得而忽也。”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 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庐山神)。丰子恺《庐山面目》:“周朝的 匡俗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匡神”。),渊明又不应徵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出处chūchǔ[古] 出任及退隐),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给他们“雠校”的官衔)(雠校chóujiào张载注引《风俗通》 :“案刘向《别録》:讎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繆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 示其诗云:“周生(周续之)述孔业,祖、谢(祖企、谢景夷)响然臻(zhēn,至,到)。马队(指马肆。马肆有马成队,故称,即买卖马等牲 畜的市场。)非讲肆(指讲堂,讲舍),校书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陶侃)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刘宋),自 宋高祖(刘裕)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徵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善行47○(《北史》列传第二十崔挺) 崔孝芬兄弟(孝芬字恭梓。早有才识,博学好文章。孝文召见,甚嗟赏之。李彪谓挺曰:“比见贤子谒帝,旨喻殊优,今当为绝群耳。”挺曰:“卿 自欲善处人父子之间,然斯言吾不敢闻也。”后袭父爵,累迁司空属、定州大中正。长于剖判,甚有能名。孝芬博闻口辩,善谈论,爱好后进,终日 忻然。商榷古今,间以嘲谑xuè,听者忘疲。文笔数十篇。有子八人。),孝義慈厚。弟孝暐wěi(崔孝暐,一说崔孝伟。孝芬弟孝伟,赵郡 太守。郡经葛荣离乱后,人皆卖鬻兒女。夏椹大熟,孝伟劝户人多收之,郡内乃安。教其人种殖,招抚遗散,先恩后威,一周之后,流户大至。兴立 学校,亲加劝厉,百姓赖之。卒郡,赠瀛州刺史,谥曰简。朝议谓为未申,复赠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一子昂。昂字怀远,七岁而孤,事母以孝闻。 伯父吏部尚书孝芬尝谓亲友曰:“此兒终当远至,是吾家千里驹也。”)等奉孝芬盡恭順之禮,坐食進退,孝芬不命則不敢也。鶏(鸡)鳴而起, 且温顏色(又色和曰温。《論語》色思温。)。一錢尺帛(一枚钱、一尺帛)不入私房,吉凶(红白之事)有須,聚對(当众)分給。諸婦亦相親愛 ,有無共之(互通有无)。(始挺兄弟同居,)孝芬叔振(崔振),旣亡後,孝芬等承奉(承事奉养)叔母李氏,若事所生(视若生母)。旦夕温凊 qìng(细事),出入啓(启奏)覲(jìn。《爾雅·釋詁》覲,見也。《疏》下見上也。)(面君朝圣,巨事),家事巨細一以咨决(断决) 。每兄弟出行有獲,則尺寸以上皆入李(叔母李氏)之庫。四時分賚(分赉(分賚)fēnlài犹分赐),李氏自裁之。如此二十餘歳。(《 北史》列传第二十:崔挺,字双根,辩之从父弟也。父郁,位濮阳太守。挺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五代同居,后频年饥,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 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乡人有赡遗,挺辞而后受,仍亦散之。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侍郎。历 官三十余年,家资不益,食不重味,室无绮罗,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欲诸子恭敬廉让,因以孝为字。及葬,亲故多有赠赗,诸子推挺素志,一无所 受。有子六人,长子孝芬。孝伟、孝演、孝直、孝政。孝芬兄弟孝义慈厚,弟孝演、孝政先亡,孝芬等哭泣哀恸,绝肉蔬食,容貌毁瘠,见者伤 之。孝伟等奉孝芬尽恭顺之礼,坐食进退,孝芬不命则不敢也。鸡鸣而起,且温颜色,一钱尺帛,不入私房,吉凶有须,聚对分给。诸妇亦相亲爱, 有无共之。始挺兄弟同居,孝芬叔振既亡后,孝芬等承奉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温凊,出入启觐,家事巨细,一以谘决。每兄弟出行,有获财物 ,尺寸以上,皆入李之库;四时分赍,李氏自裁之,如此二十余岁。抚从弟宣伯(崔宣伯,崔振长男、早逝)、子朗(崔子朗,崔振之子),如同气 焉。挺弟振。)善行48○王凝(王凝,字叔恬,隋、唐之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弟,史学家,隋著作郎,撰《隋书》未成而卒。)常 居慄如也(栗如lìrú敬谨貌。唐白居易《宣州试射中正鹄gǔ赋》:“矧shěn(况且)乃正其色,温如栗如;游於艺,匪疾匪徐 。”)。子弟非公服不見,閨門guīmén之内,若朝廷焉。御家以四敎,勤、儉、恭、恕。正家以四禮,冠、昏、喪、祭。聖人之書及公服、 禮器不假(jiǎjiè假借)。垣yuán屋、什物(shíwù各种物品器具。多指日常生活用品。)必堅朴(坚定而质朴),曰:“無苟 費也。”門巷、果木必方列,曰:“無苟亂也。”(《隋書》:王凝常居慄如也。子弟非公服不見,閨門之內,若朝廷然。通嘆曰:賢哉,凝也。御 家以四教,勤、俭、恭、恕。正家以四禮,冠婚喪祭。非禮不動,殆終身焉。聖人之書必備及,公服禮器不假,垣屋什物必堅朴,曰:毋苟費也。門 巷果木必方列,曰:毋苟亂也。與人不受遺,非其力不食,饗食之禮(飨礼和食礼),無加物焉,曰:及禮可矣。唐貞觀初,太宗精脩治具,房杜魏 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之徒播厥師施,文中子之制作將以大行。凝嘆曰:大哉,兄之述乎。以言乎皇綱帝道,則大明矣;以言乎天地 之問,則無不至焉。天下有道,聖人推而行之,天下無道,聖人述而藏之。所謂流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升則雲,施則雨,潛則潤,何往而不 利焉。)善行49○張公藝(张公艺,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人,生于公元578年(北齐承光二年),卒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历 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张公艺自幼有成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侄,是以父慈子孝,兄 友弟和,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和睦相处,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同,缺一不食。他是我国历史上治家有方的典 范。北齐、隋、唐各朝都对他家予以表彰。665年,唐高宗封禅泰山,经过寿张,来到他家,问共居之因,张公艺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献。)九世 同居,北齊、隋、唐,皆旌表(旌表jīngbiǎo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其門。麟德(664-665)中,高宗( 李治)封泰山,幸其宅,召見公藝,問其所以能睦族(和睦亲族。语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之道,公 藝請紙筆以對,乃書‘忍’字百餘以進。其意以爲宗族所以不協,由尊長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禮節或有不備,更相責望(责望(責望)zéw àng1.责怪抱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内竖依凭 切,凶门责望轻。”清吴敏树《先考行状》:“其於兄弟也,与吾仲父异母以生,同居及老,未尝有一言之相责望也。”2.要求和期望。 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八:“先父暮年多病,他无所冀,独责望余兄弟两人不浅。”),遂爲乖爭(乖争guāizhēng纷争。《晋书 ·刘毅传》:“归正於所不服,决事於所不职,以长谗构之源,以生乖争之兆。”)。苟能相與忍之,則家道雍睦矣(雍睦yōngmù犹和睦。 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古之君臣,必观其所易,而闲其所难,故上下恬然,莫不雍睦。”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 》:“家门雍睦,孝友为风,上交不諂,下交不凟dú。”)。善行50○韓文公(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 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洛阳附近)人,另有祖籍邓州(南阳)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 “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作《董生行》(赞扬董邵南的侠义和孝行。沈括称之为“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是韩愈“以文为诗”的代表作 。)曰:淮水出桐栢山(在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边境,淮水源出山北,过今河南桐柏县东流。)東馳,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側,不能千里, 百里入淮流。壽州(寿春,安徽寿县)屬縣有安豐,唐貞元年(785-805)時,縣人董生召shào南隱居行義於其中。剌吏不能薦(荐),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門外惟有吏,日來徴zhēng租更索錢。嗟哉!董生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或山而樵qiáo,或水而漁,入厨具甘旨(gānzhǐ美味的食物),上堂問起居(郑玄注:“起居,犹举事动作。”)。父母不慼慼(戚戚qīqī忧伤貌),妻子不咨咨(咨咨zīzī叹息;叹息声。)。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識,唯有天翁(天公)知,生祥下瑞無休期。家有狗乳(哺乳期的狗妈)出求食,鷄(鸡)來哺bǔ其兒,啄啄zhuó庭中拾蟲蟻(蚁),哺之不食鳴聲悲。彷徨pánghuáng躑躅zhízhú久不去,以翼來覆待狗歸。嗟哉董生,誰將與儔chóu(匹)?時之人,夫妻相虐,兄弟爲讎chóu,食君之祿而令父母愁,亦獨(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何心?嗟哉董生,無與儔!(韩愈《送董生邵南序》:燕赵(河北)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礼部主管考试的官),怀抱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郁郁适兹土(燕赵地区)。吾知其必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皆爱惜焉。矧(shěn何况)燕赵之士出乎其性(来自他们的本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乐毅(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燕将,事燕昭王,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封昌国君。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又在赵国封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高渐离,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乎?为我谢(告诉)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