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口服降糖药2015
2015-06-11 | 阅:  转:  |  分享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磺脲类降糖药物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双胍类降糖药物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长效GLP-1类似物(即NN2211(liraglutide)),CJC-1131、合成Exendin-
4(exenatide)、DPPIV抑制剂中药磺脲类(SUs)作用机制:对胰岛的作
用: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脲类受体(SUR)结合,关闭KATP,细胞膜去极化,从而促使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有
功能的胰岛β细胞。胰外降糖作用: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肝、骨骼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宜应用
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胰岛功能很差,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后期妊娠、哺乳应激状态下,如大手术、创伤、心梗、中风、严重感染等严重
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磺脲药物过敏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低血糖水肿体重增加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多形性红斑
胃肠道反应小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慎用磺脲类药物分类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
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磺脲类药物作用强弱比较常见的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强弱比较依次为亚莫利:格列美脲
优降糖:格列苯脲美吡达:格列吡嗪、迪沙片等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
D860:甲苯磺丁脲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主要特点及应用磺脲类的选择要考虑药物的作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代谢及排泄途径、不
良反应、病人年龄、活动强度等。长效:优降糖(作用最强)、氯磺丙脲(已不用)、瑞易宁、格列美脲、达美康短效:D8
60、美吡达、糖适平(对肾脏影响较轻)影响SU疗效的因素高血糖原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高血糖原因:葡萄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
及抑制胃肠道对SU的吸收对策:开始口服SU时,如果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空腹血糖>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
L),可先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以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磺脲类药物的失效原发性失效:初次使用就没效。继发性失效:起初有效,后来渐
渐没效。失效后怎麽办?联用其他药。换更强的磺脲药。胰岛素治疗!磺脲类(SUs)优点:疗效确切,降低微
血管风险,方便每日服用,可用于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缺点:低血糖,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对机体影响未明确)磺脲类药物的降糖特
点适合于比较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相对较强,容易发生低血糖。可以发生失效。可以出现过敏现象。磺脲类药物的临床
应用(一)从理论上说各种药物的降糖机制基本一致存在作用强度的差别,作用强的片剂量较小,作用弱的片剂量较大,相同片数的各种磺脲类
药物临床效能大致相同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餐前半小时服用,根据血糖逐渐增加剂量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二)格列本脲作用强、价廉,但
容易引起低血糖,老年人及肝肾心脑功能不好者慎用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作用温和,较适用于老年人轻度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
60ml/min)几种药物均仍可使用,中度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30~60ml/min)宜选用格列喹酮,重度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
<30ml/min)格列喹酮也不宜选用其他药物对磺脲类药物作用的影响增强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的药物:水杨酸制剂、消炎痛、磺胺类、
青霉素、氯霉素、酒精、雷尼替丁、西米替丁、抗凝药物、丙磺舒、别嘌呤醇、安妥明、?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呱已啶、可乐宁等降低磺脲类降
血糖作用的药物:苯巴比妥、利福平、噻嗪类利尿剂、呋塞咪、糖皮质激素等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氯茴苯酸类: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
迪),餐前10分钟内服用。剂量范围是0.5-16mg/日。苯丙氨酸衍生物:那格列奈(唐力),餐前5-10分钟内服用。作用机制(
以诺和龙为例与SU比较)相同点:也是通过与SUR1的结合导致KATP关闭,增加钙离子内流,最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同点:瑞格
奈类药物与SUR1的结合位点与SU不同,与SUR1的结合和解离速度更快、作用时间更短、亲和力更强;可模拟正常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口服给药后能迅速经胃肠道吸收入血,15分钟起效,1小时内达峰值浓度,半衰期仅1小时左右,约经4小时基本代谢清除,两餐之间不刺激胰岛
素释放;仅在葡萄糖浓度为3-10mmol/L时才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机制:增加胰岛素分泌,模
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优点:作用于餐后高血糖,与磺脲类相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可能性较小,可用于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缺点:低血糖、体
重增加、给药方案可能相对复杂,缺乏长期观察资料适应症:β细胞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T2DM患者,也可用于
不能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的肥胖或超重患者;无活性代谢产物,92%随胆汁排出,仅8%经肾排泄,故适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者、老年
糖尿病患者。禁忌症T1DM患者;T2DM患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创伤及大手术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妊
娠或哺乳期患者;12岁以下的儿童对格列奈类药物过敏者。双胍类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价廉;易产生严重的乳酸酸中毒;国外已禁
用;对肝、肾功能不好者和年老体衰者应禁用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水溶性增加,不易在体内蓄积,致乳酸酸中毒
的危险显著降低,是目前国外唯一应用的双胍类药物。有一定的胃肠反应,多数患者1-2周后反应消失。服用方法:进餐中间服用或餐后立即
服用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改
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是二甲双胍改善餐后血糖的重要机制;其他机制减轻体重是
双胍类药物的显著特点,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主要是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其降糖作用,
但其降糖作用不依赖于体重的下降。降糖外的作用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可降低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与降糖及减轻体重无关;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浓度、降低血小板的密度和聚集能力。双胍类作用机制:减少肝糖生成,增加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
优点:疗效确切,可以降低体重,不发生低血糖,可以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方便每日服用,可用于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缺点:
胃肠道不良反应,许多禁忌症(如果肾功能正常时很少发生乳酸酸中毒)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
,腹泻反酸,腹痛乳酸酸中毒(少见)过敏反应二甲双胍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糖调节异常者肥胖、多
囊卵巢综合征等非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状态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大者不宜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
迷、乳酸性酸中毒等;重度感染、手术、外伤等应激状态时,应暂时停用,改用胰岛素治疗为宜;T1DM不宜单独使用本品;在肝肾功能不全
、缺氧性疾病(心衰、肺气肿、休克、高热)时,可引起该类药物蓄积,乳酸生成增多,引起乳酸酸中毒;不宜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慢性
胃肠病、慢性腹泻、消瘦、营养不良者,不宜使用本药;妊娠期妇女:能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嗜酒和酒精中毒者:酒精可增强
降糖作用,并使血乳酸增高。α-糖苷酶抑制剂(AGI)阿卡波糖(拜糖苹,卡博平,是一种假性四糖)伏格利波糖(倍欣,是一种选择性
双糖水解酶抑制剂)米格列醇降糖机制AGI口服绝大部分不吸收,可逆性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α-糖苷酶(麦芽糖酶、蔗糖酶、葡糖
淀粉酶),延缓α-糖苷酶将淀粉、寡糖、双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餐后血糖高峰低平,降低餐后血糖。AGI对空腹
血糖无直接作用,但可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轻度降低空腹血糖;另有报告认为,AGI除降糖作用外
,甘油三脂含量也可下降,可能通过纠正餐后血糖,抑制碳水化合物诱导肝脏合成甘油三脂。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葡萄糖水平,如果
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占50%以上,AGI的降糖效果更为明显。长期使用则通过减轻葡萄糖毒性作用而轻度降低空腹血糖,不影响或轻度降低
血胰岛素水平。降糖作用温和,效果持续。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胀、排气增多偶有腹泻、腹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临
床应用本类药物主要作用部位在小肠,均应在开始进餐时服用(吃第一口饭的同时,嚼碎药物咽下);从小剂量开始,观察血糖控制及胃肠反应逐
渐增加剂量;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超过50%时药物疗效较好不宜使用α-苷酶抑制剂的情况慢性腹泻、慢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严重胃肠
功能紊乱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青少年禁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能单独应用治疗1型糖尿病和重型2型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的
种类吡格列酮(瑞酮、艾丁、卡司平)罗格列酮(文迪雅)噻唑烷二酮类作用机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包括肝脏、脂肪组织、肌肉的胰
岛素抵抗优点:不发生低血糖;纠正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缺陷;可能保护B细胞功能;对脂代谢有良好作用;改善内皮功能;可用于单药治疗
或与磺脲类和双胍类合用缺点:体重增加,水肿,轻度降低血红蛋白,起效缓慢,需要监测肝功能噻唑烷二酮类适用人群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
者糖耐量减低者非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状态的患者不宜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情况不能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在肝脏代谢,主要从胆汁排
出,肝病者慎用;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者(高出正常水平上限的2.5倍,应停药)对本品及其辅助成分过敏者禁用不能用于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的治疗心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哺乳妇女、18岁以下病人2型糖尿病的激素异常特点胰岛素分泌异常(即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消
失/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主要由于葡萄糖转运系统异常)、肝脏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脂肪分解抑制作用异常)胰
高糖素过多食欲增加/饱足感降低进餐时GLP-1释放降低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作用快速高效的将代谢过程从空腹状态(葡萄糖生
成)转换到餐后状态(葡萄糖处理) 抑制肝糖生成直接作用:胰岛素间接作用:抑制脂肪分解启动胰岛素敏
感组织抑制餐后血糖漂移抑制迟发的高胰岛素血症GLP-1的作用葡萄糖依赖地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
缓胃肠排空是饱食感因子,可降低体重使?细胞量增加?其它胰外作用,如心脏、中枢神经系统?避免天然的GLP-1迅速降解的策略
长效GLP-1类似物(即NN2211(liraglutide)),CJC-1131合成Exendin-4(exen
atide)DPPIV抑制剂肠促胰岛素拟似物(incretin?mimetics)DPP-4抑制剂(DPP-4?i
nhibitor)西格列汀(Sitagliptin),商品名:捷诺维(Januvia),规格100mg/片,1片,每天一次口服;
?沙格列汀(Saxagliptin),商品名:安立泽(Onglyza),规格5?mg/片,1片,每天一次口服;?维格列汀(Vi
dagliptin),商品名:佳维乐(Galvus),规格50mg/片,50-100mg/天,口服GLP-1类似物和DPP-Ⅳ
抑制剂的共同作用和特点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高血糖和HbA1c,但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强弱依赖于葡萄糖的浓度,故不易发生低血糖减
少食欲,控制体重特别是在停药后仍有对B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只能作为辅助降糖药,最大的优势是不直接干扰血糖口服降糖药物单药治疗及
HbA1c的降低磺脲类 0.9-2.5%二甲双胍 0.8-3.0%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0.4-1.
3%噻唑烷二酮类 1.1-1.6%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奈) 1.7-1.9% (那格列奈)
0.6-1.0%GLP-1类似物 0.7-1.2%中医中药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
为:“阴虚燥热”,可用滋阴清热、补肾益气、养阴、健肝胃、活血化淤、益气养阴活血等治疗法则中医治疗应用最多的是白虎人参汤、生脉散、
六味地黄汤、补阳还五汤或桃红四物汤等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病人不能单用中医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胰岛功能较差者,单用中药也
很难控制病情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中、西药可使糖尿病根治口服降糖尿病药的合理使用1.了解病情1)了解禁忌症,如:肝、肾
功能损害、妊娠等,掌握适应证2)注意特殊情况:妊娠、老年或少年、活动强度、饮酒史、体重等3)注意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及治
疗2.了解饮食习惯,包括总热量、比例和分配3.了解药物特性,正确用药什麽情况下,不能使用口服降糖药?1型糖尿病(单用)
重症2型糖尿病(单用)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时2型糖尿病并发严重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合并急性酮症酸中毒、高渗昏
迷、严重感染等糖尿病患者中等以上手术糖尿病妊娠、分娩Mα-糖苷酶抑制剂的适应人群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减
者反应性低血糖症者1型糖尿病联合胰岛素治疗PratleyR,Diabetologia2001;44:929-45.
口服降糖药磺脲类药物的适应人群β细胞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名称片剂量(mg)剂量范围(mg)服药次数每天
作用时间(h)肾脏排泄(%)第一代?????D860500500-30002-36-12100氯磺丙脲250100-500160?第二代?????优降糖2.5-51.25-201-216-2450美吡达52.5-301-212-2489达美康8040-2401-212-2480格列喹酮3030-1801-25格列美脲11-8110-2060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减少胰岛素分泌负担减少肝糖输出控制血糖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肌肉胰腺肝脏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MedicalManagementofNon-Insulin-Dependent(Type2)Diabetes.3rdet.Alexandria,VA: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1994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