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视图还原实物图的新视角
2015-06-16 | 阅:  转:  |  分享 
  
2014年第4期中学数学教学27

三视图还原实物图的新视角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傅香平(邮编:238200)

l问题的提出

2014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第7题为:

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

的表面积为()

图丽

正(主)视图侧(左)视图

俯视图

A.21+朽B.18+捂C.2lD.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多面体的三视图与表

面积.由题意,该多面体的直观图是正方体

ABCD—A7B7C7D7挖去左

下角A—EFG三棱锥和右上

角三棱锥C7一E7F7G7,如右

图,则多面体的表面积

1

s一2×2×6一÷×1×1

×6+丢×厄×厄×等×2

—21+√3,故选A.

众所周知,很多考生并不能够如此明了地做

出解答,更多的是绞尽脑汁在如何还原为几何体

上苦思冥想、甚至无奈!至此,作为教师就不得

不作出深刻的反思和深入的策略上的思考,以达

到“传道、授业、解惑”,且向着课标所提出的“使

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

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

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方向推进.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高中新课程的新增

内容之一,考纲要求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

图,而且会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识别或想象出原

几何体的立体模型.在近年各地高考的考查中,

该题型屡见不鲜,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识图能力、

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类问题要求考生由

三视图能够想象得到空间的实物图,进而画出直

观图,并能准确地判断其相应位置关系和计算出

几何体的相关量.殊不知,多半考生普遍感到很

棘手或根本就没办法想象得出,其难点是由三视

图还原实物图,特别是三视图中给出的量和点与

线、线与线位置关系是指实物图中哪个量以及那

些线、面位置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

视图还原实物图的方法步骤,笔者以为,采用新

视角,不仅能“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而

且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和解题效果.

其核心内容是:

一个规律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

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

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

两种对应

几何体三视图

占占

J¨、,-¨

线点或线

面线或面

三视图几何体

占点或线J…

线线或面

面面

三个步骤

(1)先画正方体或长方体,在正方体或长方

体底面(或后侧面;或右侧面)上截取出俯视图

(或主视图;或侧视图)形状;

(2)依据正视图和侧视图(或正视图和俯视

图,或俯视图和侧视图)有无垂直关系和节点,确

定并画出在刚刚截取出的俯视图(或侧视图,或

正视图)中各节点处垂直拉升的线条(剔除其中

无需垂直拉升的节点,不能确定的先垂直拉升),

由高平齐确定其长短(或由长对正确定其长短,

或由宽相等确定其长短);

万方数据

28中学数学教学2014年第4期

(3)将垂直拉升线段的端点和正视图和侧视

图的节点及俯视图(或侧视图或主视图)各节点

连线后,隐去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

何体.

下面分别从人手处的不同,通过实例加以

揭示.

2由俯视图引发

例1将如图所示

的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

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俯视图,在

长方体底面初绘

ABCDE(如图1—1);

(2)依据正视图和

侧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

系,判断出在节点A、B、

正视图侧视图

俯视图

C、D处不可能有垂直拉升的线条,而在E处必有

垂直拉升的线条ES,由正视图和侧视图中高度,

确定点S的位置(如图1—2);

(3)将点S与点A、B、C、D分别连接,隐去

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S—

ABCD(如图1—3).



图1一l图1—2图1—3

C

例2(2013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第12

题)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

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cm3

盛图。图侧硼AD

A日

俯视图

本题具体步骤同例1,同时步骤2)中留心增

加了由正视图和侧视图产生的节点D.

(答案24)

例3(2014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第7

题)(题目见前)本题从俯视图人手则能如愿以

偿的达成目标.

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俯视图,在正方体底面初绘

ABCDEFMN(如图3—1);

(2)依据正视图和侧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

系,判断出在节点E、F、M、N处不可能有垂直拉

升的线条,而在点A、B、C、D处皆有垂直拉升的

线条,由正视图和侧视图中高度及节点确定点

G、G7、B7、D7、E7、F7的位置(如图3—2);

(3)由三视图中线条的虚实,将点G与点E、

F分别连接,将点G7与点E7、F7分别连接,隐去

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如图3

—3).

簿’三薜

图3—1图3—2图3—3

容易算得EF=EG=FG=拉,E7F7=E7G7

一F7G7=√2,则多面体的表面积

广1]1一

s=l1×2+÷(1+2)×1I×6+÷×√2L

厶J厶



×在×等×2=21+石.故选A.



上面的示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依据

所给出的三视图和前述的两种对应可以判断几

何体的底面一定是水平的(简单地说能水平放

置),利用上述方法必然奏效.一旦几何体的底面

不是水平的,思考和操作方向就得变更.

3由侧视图(或主视图)引发

当依据所给出的三视图和前述的两种对应

可以判断几何体的底面不是水平的,则可在正方

体或长方体后侧面(或右侧面)上截取出主视图

(或侧视图)形状,若节点处有垂直拉升的线条,

其拉升的方向相应的变更为向前(或向左).

例4(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I(理)第12

题)如下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

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

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A.6捂’B.6C.6√虿D.4

Ⅳ国~回B

万方数据

2014年第4期中学数学教学29

从主视图和侧视图容易判

断,该几何体并不是水平放置

的.显然由俯视图引发则无法奏

效.此时,变更思考和操作方向

成为必然.

飞k、\

卜、~’★

\一,

\一一r







\j

若由主视图引发。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俯视图,在长方体后侧面初绘

ABCM(如图4—1);

(2)依据俯视图和侧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

系,判断出在节点A、B、C处不可能有垂直向前

拉升的线条,而在M处必有垂直向前拉升的线条

MD,由俯视图和侧视图中长度,确定点D的位

置(如图4—2);

(3)将点D与点A、B、C分别连接,隐去所有

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D—ABC(如

图4—3).

詹每画

图4~1图4—2图4—3

若由侧视图引发。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俯视图,在长方体右侧面初绘

BCD(如图);

(2)依据正视图和俯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

系,判断出在节点C、D处不可能有垂直向前拉

升的线条,而在B处必有垂直向左拉升的线条

BA,由俯视图和侧视图中长度,确定点A的位置

(如图);

(3)将点A与点B、C、D分别连接,隐去所有

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D—ABC(如

图).

B14

凰回C

图4一l7图4—27图4—37

试题分析置于棱长为4个单位的正方体

中研究,该几何体为四面体D—ABC,且AB—

BC一4,AC一4√虿,DB—DC=趵百,可得DA一6,

故最长的棱长为6,故选B.

4结语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的

第2条就明确提出“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

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高考

考纲则更加具体的强调了: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

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

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

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

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

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

图想图和无图想图,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

志.而将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无疑是提高空间

想象能力的最佳素材之一.利用“新视角”中的方

法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仅有了具体的可操作的

办法,更重要的是将三视图与几何体的抽象对应

关系表现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入直观认识和理解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达到对空间几何体的

整体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本文行将结束之时,特再出示如下考题,

以示应验.

1(2013年高考数学广东卷(理)第5题)某

四棱台的三视图如下左图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

积是()

1以1R

A.4B.等c.荨D.6(答案:B)

俯视图俯视图

2(2014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第3题)某几

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上中图所示,则此几

何体的表面积是()

A.90cm2B.129cm2

C.132cm2D.138cm2(答案:D)

3(2014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理第7题)某几

何体的三视图如上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

积为()

A.5B.60C.66D.72(答案:B)

(收稿日期:2014一05一12)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云师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