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余光中-寻李白赏析
2015-06-17 | 阅:  转:  |  分享 
  
余光中《寻李白》赏析

寻李白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dāng,象声词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七日追寻古典的精灵:读余光中《寻李白》

??中国诗人历来有写咏史诗的传统面对历史上的名人或江山形胜而发思古幽情似乎是中国诗人的一个偏好。因此,在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几乎没有没写过咏史诗的,也留下了大量佳句名篇。这一传统在现代诗中并没有断绝,不仅没有断绝,而且在一些优秀的诗人笔下得到了发扬光大。其中,余光中无疑是一个合格的代表。他的这首《寻李白》就应该属于咏史诗的范畴。余光中将有关李白的历史记载和野史传说,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化成自己的诗句,诗中有述有论有抒情有感慨,四者结合得浑然无迹。但这首诗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余光中是以李白的诗歌风格在写李白,如果我们忽略诗歌语言上的古今差异,仅就其内在神韵看,这简直就是李太白作品的白话版。余光中写李白的诗一共有三首,除了这首《寻李白》,他还有《戏李白》、《念李白》。题材虽一,但特色各异,从中可见余光中对李白其人其诗的仰慕。而余本人的作品亦因此而大有李太白之风。本诗以李白失踪开篇,以李白乘风归去终,因此,寻李白便成为全诗的主调。在淋漓尽致的倾诉中,让读者充分领略了作为诗人的李白的不凡的风度、独特的气质、飘逸的胸怀、洒落的心神,让人千载之下,如获见之。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情、李白的抱负、李白的奇异、李白的痛饮、李白的失意、李白的永恒的价值,都在这短短几十行诗中表现了出来。余光中的奇思妙想还表现在,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写,一方面是诗人李白的世界,一方面是千年之后余光中心中的世界,二者圆融幻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任想像自由驰骋,任意挥洒,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多层次的美。避免了平面化、简单化的弊病。余光中的作品中也有幽美缠绵的爱情诗,也有低迴婉转的爱国诗章,但纵观他的诗歌创作,还是以豪放取胜,这首《寻李白》可为代表。开篇如天外飞仙,突兀而至,神奇而美妙。接着,以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语言密度,顺流而下,又曲折往复,构成诗的主体,结尾则飘然远引,余音绕梁,让人一唱三叹。特别是中间部分,既自由抒展,又回旋跌宕,其艺术表现手法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余光中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都很强的诗人,他的咏史诗大多在省察传统,但这种省察是带着深厚的现代意识的,这使他的诗,咏史而不泥史,怀古而不复古,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的结合。他曾在《莲的联想·后记》中说:“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当作解读《寻李白》的一把钥匙。



献花(0)
+1
(本文系czsjbhj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