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应该看国学的什么
2015-06-19 | 阅:  转:  |  分享 
  
应该看国学的什么?

唐晓敏?当年,后来也成了大师的徐复观拜见熊十力,熊十力向他推荐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过了一段时间,徐复观再见熊十力,熊十力让他谈谈心得,徐复观谈了许多对王夫之的批评,熊十力还未听完就开始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后来,徐复观对熊十力非常感激。因为这一骂让他大彻大悟。

整个的中国文化,也如同王夫之这本《读通鉴论》一样,“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而且,国学,或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历史中,在广袤的土地上,由无数古代的中国人创造的文化,因此,其中“坏的”自然非常多,同时“好的”也非常多。对待国学、传统文化,就有个态度问题,即先看什么?为了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益处。我们需要取熊十力的态度:“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若是“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就很难获益。

非常可惜,中国近百年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是“专门去挑坏的”,所谓批判继承,实际上也就是先“去挑坏的”。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眼睛里就都是“坏的”,有“好的”也看不见了!

更令惋惜的是,这种“大批判开路”的思维和做法,至今仍然存在。如黎鸣,就很有文革的劲头,使劲地批判评孔子。这几天,又有人写“狗日的国学”。

这种从国学中挑“坏的”看,乃至将国学都看成是坏的,很容易让人想到宋代的一个故事:

???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着佛印问苏东坡:“居士,你看我的样子又如何?”苏东坡挪揄地说:“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他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













































献花(0)
+1
(本文系超过巴菲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