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怀念父亲
2015-06-20 | 阅:  转:  |  分享 
  
怀念父亲

周国义

父亲去世已三十二个年头了,其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每当想起父亲,我们不由得热泪盈眶,思绪万千。

村里的老年人常给我们讲父亲年青时的故事,父亲幼年丧父,我们的奶奶又是双目失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少年时就跟人去山上干活,因为家穷沒鞋穿,光着脚上下太行山十八里坡,路上的石头棱把脚都扎烂了,到冬天也穿不上棉鞋。父亲吃尽千辛万苦在峪河镇金家饭铺学手艺,后来在紫霞关{鸭口}下古道旁,以卖油条顾口。在抗日战争中,父亲和大伯把八路军来不及带走的六枝步枪保存起来,埋藏在屋后的风道里,后来又原数交給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父亲由于胆正心细被选为民兵队长。在建国后于一九五五年春入初级社时,父亲在大会上第一个报名入社,把家里的骡驹牵来入了社。

一九五五年秋,乡里调父亲到峪河供销社任炊事员,一个人做几十个人的饭。那时条件不好,没有自来水,还要起早摸黑到街上的水井去挑。如果那一天中午吃饺子,早饭后收拾停当,他就忙着去买肉,然后剁肉盘馅,剁肉时用双刀,“嘭嘭嘭,嘭嘭嘭,”那节奏优美动听。他包饺子不要人帮忙,中午开饭绝对誤不了事,保证让每个职工都能饱餐一顿可口的饺子。他包饺子与众不同,他不是捏,而是拘,一拘一个,快得很,别人捏一个,他能拘好几个,拘得比捏得还好,下到锅里煮不破。要是有人想给他帮忙,他还嫌你碍事呢!

父亲后來调饭店工作,每天凌辰四点多起床,无论冬天多冷,都外穿一件薄坎肩,赶天明他要打出來一百个芝麻盖烧饼。他打的烧饼又香又酥,个大秤足,供不应求,谁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

每年峪河镇九月大会,五天会期,日日人如潮涌。那时候供销社是独家生意,赶会吃饭的川流不息,中午吃饭高峰期还要排队等候。他除了搞好饭店营业服务外,又雇厨师在大会热闹处,增设两个卖饭点,想法让赶会的乡亲们吃上香喷喷的饭菜。他购料,加工,操作,安排,指挥,颇有经理才干。因为每晚都有夜戏,营业时间从凌辰一直忙到午夜,他几乎是几天几夜睡不了多大会儿。一个大会下来,生意搞红火了,人却瘦了几斤。他虽然没文化,算账却又快又准,一口清,记性特好,饭店里的账本就在他肚里装着,定期向会计报账,一桩桩一件件,说得清清楚楚。

父亲身高清瘦,办事豪爽,与人为善,谈笑风生。街上的老头儿们都爱找他拉家常。小小店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他待顾客如亲人,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千方百计让顾客喜来欢走。那年月物质紧缺,淮家添了客,准来找他帮忙,他总是笑咪咪地微利售给他们所需的肉、蛋和豆腐一类副食品,来者总是喜出望外,称谢而去。

不管远来近道,谁要找他帮忙,总是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尽力而为。他挣的薪水有一部分都救济给了贫困的乡亲。十里八乡,以至外县外地,凡是认识和听说过父亲的人,都夸父亲是个大好人,同龄人叫“老周哥”,年轻人称“周师博”,“周伯、周叔”,父亲的为人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父亲常说:“再苦再累,决不让工作落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长期的拼命工作使他积劳成疾,社主任让我们陪父亲住院治疗,曾上林州,下安阳,去夏县,住新乡,延长了四年宝贵生命,终因旧病复发不幸逝世。在父亲的葬礼上,张龙舟先生特撰书丧联曰:“一世苦辛在己身,万勺姜羹为他人”,横批是“天国飘香”。峪河供销社范学贵主任亲致悼词。著名作家侯钰鑫撰写碑记曰:

“周公廷俭生于1913年3月13日,卒于1983年4月6日,享寿70岁。公出身贫寒,身受剥削大半生,衷心热爱共产党,为保卫人民天下当过民兵队长;公烹调技术名传遐迩,与人为善,德高望重。一九五五年参加商业工作,从厨师到饭店负责人,数十年如一日,把千万杓姜羹一片热情献给乡亲,年年当模范,岁岁受奖赏。公一九七六年退休回乡,对集体关心备至,对乡亲尽力相帮,耿耿热腸,令人追念。后代子孙,追恩思孝,勒石刻铭,供奉先灵,春风拭泪,黃土深情,冥冥天国,周公永年。公元1983年农历六月初三百日纪念勒石。”

父亲去了,永远地离去了,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却留下了两袖清风、一世美名;留下了一串不可磨灭的人生足迹。

(辉县市冀屯镇包公庙村周国义邮编453634手机15294872060

固话0373—6505343QQ号2475754114)











献花(0)
+1
(本文系青瓦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