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知足与不知足》(自编辑)
2015-06-21 | 阅:  转:  |  分享 
  
知足与不知足



幸福是一种持久运动着的状态,它永远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并不存在着永恒的事物。我们自身也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就像谁也不能断定他今天所喜欢的东西,到了明天他是否仍然喜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幸福是人的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不知足”的。正如古谣《不知足诗》所说: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人性的“不知足”有它积极的一面,能使人不满足于现状,从而不断地奋斗,去改变现状。因而人性的“不知足”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是世界进步的动力。但世界的进步是无止境的,人的欲望也无止境的。人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中达到无限的欲望。因此又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否则要么郁郁寡欢,累死在难填的欲壑中;要么非分索取而滑向危险的境地。从个角度来说,生活需要“知足”,一种知足常乐的明智心态。即及时地从各种事物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并好好享受这种满足所带来的乐趣。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绝对的幸福。但知足之乐则俯拾即是。清人胡澹庵所编《解人颐》一书中有一首《知足歌》说得好:

人生尽受福,人苦不知足。

思量事劳苦,闲着便是福。

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

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

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

看起来,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人,不可不知足。

人性“不知足”,而生活又需要“知足”,这就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这对矛盾,关键就在于正确把握其中的“度”。也就是说,基本的“足”必须争取,而非常的“足”则必须力戒。

汉朝的开国元勋张良就把握好了这个“度”。

张良张子房是刘邦的心腹谋臣。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正是他的奇谋妙策,使刘邦一次又一次地转危为安,反败为胜。为西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刘邦曾说过:“运筹为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他对张良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等到天下大势已定,刘邦已坐稳江山时,张良却称病不朝,杜门谢客,隐居了。并宣称自己:“以三寸之舌为帝王之理由,封万户侯,此布衣极,我已十分知足了……”。

张良从刺秦王、习兵法、一言而退百万之师等“不知足”中获取乐趣;及至功成名就之时,又见机而作,适可而止,及早抽身,从“知足”中汲取无穷之乐。他确实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知足”与“不知足”的度。努力进取,不遗余力;急流勇退,见好就收,这也许就是张良所掌握的“度”。其实每一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人生轨迹去设计这个“度”,去把握这个“度”。



献花(0)
+1
(本文系陋室求文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