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体检报告阅读指南
2015-06-24 | 阅:  转:  |  分享 
  
体检报告阅读指南





主任:陈勇黄守清

主编:王聪聪

副主编:肖炉芳肖荔生

责任编辑:吴良胜

学术顾问:林振中蒙伟文林其元陈文刘小平陈忠良

龚金瑞项竞茹陈国忠

编委成员:乐志中单秀英林雪莲林鼎丁秋明关纪交



目录



前言…………………………………………1

一、健康体检的意义………………………1

二、如何选择体检项目……………………1

三、如何进行体检…………………………3

1、体检前的注意事项

2、体检流程

3、体检后的注意事项

“综合健康检查报告”说明………………5

如何解读报告?……………………………5

一、普检……………………………………5

内科

外科

眼科

耳鼻喉科

二、放射科检查……………………………7

胸透

DDR数字X光摄片

数字胃肠

三、CT和MRI检查………………………8

四、腹部和盆腔B超检查………………8

五、彩超检查……………………………9

六、心电图………………………………9

七、动态心电图…………………………10

八、动态血压……………………………10

九、尿常规………………………………10

十、血常规………………………………11

十一、血型………………………………14

十二、生化全套…………………………14

肝功

肾功

血脂

血糖

心肌酶

电解质

十三、糖尿病专项检测…………………17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测定

C肽水平测定

十四、免疫………………………………17

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DNA检测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补体

十五、肿瘤标志物………………………22

十六、甲状腺功能五项…………………24

十七、血流变……………………………25

十八、风湿全套…………………………26

血沉

抗“O”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十九、性病检查…………………………28

梅毒快速反应素测定(RPR)

艾滋病筛检(HIV)

二十、妇科检查…………………………28

妇检

白带检查(MDC)

宫颈病理涂片

电子阴道镜

HPV-DNA检测

二十一、女性乳腺检查…………………29

乳腺近红外线扫描

乳腺彩超

乳腺钼靶

二十二、TORCH检测(优生优育检查项目)29

二十三、性激素检测……………………30

二十四、骨密度仪检查…………………32

二十五、胃镜+病理……………………32

普通胃镜

超细胃镜

全麻胃镜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二十六13C-尿素呼气试验……………32

二十七、肠镜+病理……………………33

二十八、经颅多普勒……………………33

前言



一、健康体检的意义

网易曾对广州市网民进行了一次测验,要求他们在健康、金钱、名誉、地位中,只能选择一样,97%的网民选择了健康,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普遍认识到只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健康是人生的"1",金钱、权力、地位、名誉……,所有一切都是其后的"0",没有了前位的"1",什么金钱、权力、地位、名誉……都"灰飞烟灭"。因此我们提出"把握健康,享受人生"的口号,只有把握您的健康状况,才能谈得上享受人生,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健康呢?健康体检就成了您、我、他的第一需要了。

什么是健康体检呢?简而言之,就是在自我感觉健康的情况下,通过医疗手段,由健检医师运用现代的理化仪器对身体的各部位、各脏器进行一次检测,以达到防微杜渐,无疾早调理、有病早诊断、早治疗。

我体检中心自成立以来已为各界人士体检数十万人次,几年来我们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主要疾病有:

1、各种癌症(肝癌、肺癌、胃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白血病、妇科肿瘤等)

2、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高尿酸血症等)

4、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胸膜炎等)

5、肝胆疾病(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血管瘤、胆囊炎、胆石症等)

6、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溃疡病,结肠炎等)

7、泌尿系统疾病(肾囊肿、尿路感染、结石及前列腺肥大等)

8、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卵巢肿瘤、宫颈炎、阴道炎、乳腺疾病等)。

规范化的体检是质量的保证,便捷的流程、热情的服务让您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为更好地为体检者服务我们开展检后服务,现有检后专家咨询,为每位体检者解答体检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不断完善检后工作,开展健康管理,就医指导、名医热线、饮食、运动、心理等指导,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慢性病长期治疗保健服务(私人医生或家庭保健医生)等,真正使健康体检为预防疾病服务。



二、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我体检中心设有项目预定室,并有资深的健检顾问为个人体检者设计体检套餐,体检者可随时来我中心体检;设有外联健检顾问为集体单位体检服务,并尽快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体检。如何选择体检项目,我们建议如下:

1、根据年龄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多发病。各年龄段相关疾病主要如下,应据此选择相应的体检项目:

儿童:多见先天性疾病、营养发育不良、各种急性病等。

青壮年:传染病、早期代谢综合征、癌症等。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代谢性疾病等。



健康体检参考时间表

年龄

体检项目 18 25 30 35 40 45 50 55 60以上 血压、脉搏、身高、体重 每2年1次 每1年一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内外科 肛肠指检 每2年一次 DDR胸部正侧位片 每3年1次 每2年1次 DDR数字颈椎正侧位片+双斜位 每2年1次 心电图 每3年1次 每2年1次 每1年一次 B超(肝、胆、脾、胰、

双肾、膀胱) B超(前列腺)(男) 每2年1次 每1年一次 B超(子宫、双附件)(女 每3年1次 每2年1次 每1年一次 甲状腺彩超 每2年1次 每1年1次 乳房临床检查+近红外线乳

腺扫描(女性) 每2年1次 每1年一次 每2年1次 乳腺彩超 每2年1次 乳腺钼靶 每2年1次 乙肝两对半 1-2年一次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每1年1次 肾功能、血脂、血糖 每2年1次 每1年1次 肿瘤标志物 每2年1次 每1年1次 胃钡透 每2年1次 大便隐血试验 每1年1次 乙状结肠镜 血流变 每2年1次 每1年1次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每2年1次 女性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宫颈除片 凡性生活三年以上的妇女均应每年检查一次 注:此表为健康体检参考时间,若有疾病或有异常体检结果需结合临床,增加体检次数。



2、根据家族史

糖尿病、高血压及某些癌症有家族性遗传倾向,在选择体检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进行相关

项目的检查。

3、根据既往史或既往体检异常发现,选择必要的复查:

如过去患乙肝,此次应检查乙肝五项、肝功能、肝脏B超、甲胎蛋白、乙肝病毒DNA等;

如过去B超发现肾囊肿,此次应复查B超,并注意肾囊肿大小变化。

4、根据现有症状,选择必要的检查:

如有胸闷应选择心脏、肺等相关检查;胃痛应选择胃镜或胃肠钡透等检查。

5、根据体检目的,选择必要的检查:

如招工招干,职业病检查,须根据单位要求选择体检项目。

6、根据经济状况,经济好的可进行全面健康体检。

如体检者需胃镜检查时,经济条件好者可考虑全麻下胃镜,以减轻体检者痛苦;需胸部检查

时可考虑数字拍片,以减少放射性损伤。

7、根据职业选择必要的检查:

如银行、财务等长期伏案工作者宜加做颈椎数字拍片。

8、根据性别选择必要的检查:

女性宜加做乳腺和妇科方面的检查。如乳腺彩超、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查(HPV-DNA);男

性40岁以上者可加做前列腺检查,如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

抗原)。

9、根据需求情况选择项目:

如选择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等。



三、如何进行体检

1、体检前注意事项

饮食:检查前三五日饮食宜清淡,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勿食猪肝、猪血等血性的食物,不饮酒。检查前一日晚二十点后禁食、二十四点以后禁水。

活动:体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体检结果。最好能洗个澡。

着装:检查当天请着轻便服装,勿穿有金属扣子的衣裤,勿携带贵重饰品,勿戴隐形眼镜。女性请勿化妆,勿穿连衣裙、连裤袜。



用药: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且正在服药的受检者,请携带药物于抽血、测血压、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完成后服用。做经颅多普勒检查,需停服对脑血管有影响的药物三天。

妇检:妇女做宫颈涂片检查前一天请勿行房,勿行阴道冲洗或使用塞剂,且要避开月经期。

2、体检流程

个人体检→项目预定室:确定体检项目并开体检单→登记处:登记→收费处:交费→进行体检:按体检指引单逐项进行(详见体检流程表),本中心有导诊护士,可随时帮助您,指导您体检。

体检时间:每日上午7﹕30-12﹕00

表(2)体检流程表

体检中心布局:





友情提示:

(1)未婚女性和妇女经期不参加妇检

(2)妊娠妇女勿行X光检查

(3)女性经期不做尿常规,待经期后再行检查

(4)胃镜检查后2小时方可用餐(应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稀粥、牛奶等)

(5)体内有金属异物(如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等),请勿做磁共振检查

3.体检后注意事项:

(1)领取报告:一般检查后2-3天领取报告,特殊检查项目需一周后领取报告。个人体检报告领

取,本中心有专人通知您,请在总台或7楼领取,单位报告由单位负责统一领取。

报告领取处电话:0591-87878169

(2)检后咨询:本中心有资深专家为您讲解体检报告内容,并为您提出保健意见。

(3)复查:如本次检查发现某些异常指标,为明确诊断须遵循专家意见,进行必要的复查、进一步检查或定期复查。

(4)就医指导:如体检中发现某种疾病,请您遵循专家意见携带本报告,前往相关科室诊治。

(5)健康管理:如果您在体检中发现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颈椎病、乙肝病毒携带等,可加入我中心健康管理部,我们将为您选派专职医生,制定检查保健方案,为您的疾

控制进行长期指导,为您的身体健康保舰护航。

检后咨询电话:0591-87878170

“健康体检报告”说明

如何解读报告?

健康体检项目一般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肾功能、血糖、血脂、肿瘤标志物、胸透、心电图、B超、乳腺、妇科检查等。各项体检结果正常是指各指标在参考范围内,但这不能说明身体处于绝对健康状态下。

任何一种体检,即便是收费高昂的豪华型体检,也会有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存在;其中既有人体状况动态变化的因素,亦有检查设备和技术敏感性问题。比如健康体检中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肿瘤的发现有一定帮助,但目前的肿瘤标志物,即使是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甲胎蛋白也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才能更客观地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价。在体检时,您还应主动地提供个人健康信息(病史和症状),如疼痛、咳嗽、大小便习惯改变、血尿、消瘦等。医生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您的身体情况,并建议您作进一步检查或提供日常生活保健指导。本阅读指南的检验结果参考范围仅供参考,具体以体检报告上的参考值为准。



一、普检

内科:身高身体高度

体重身体重量

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2)

用于评价人体营养情况

表(2)营养状况评价



血压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收缩压产生于心脏收缩力,舒张压取决于外周血管阻力。

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140-90mmHg

舒张压90-60mmHg

超过正常高限为高血压,排除某些疾病导致症状性高血压,原因不明者常诊为原

发性高血压,多数有家族遗传倾向。长期持续性高血压若不进行治疗易患心脑血

管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等。

脉搏是心脏搏动节律在外周动脉血管的表现,检查的常用部位有桡动脉、颞动脉、足

背动脉。其节律同心律。

营养根据体检者毛发、指甲、皮肤色泽、皮下脂肪程度估计其营养状况。分为良好、一般、较差三种状况。

胸廓检查胸廓的前后、左右径,是否对称,有无扁平胸、桶状胸、鸡胸,有无胸椎后凸(驼背)、侧弯,有无呼吸困难所致“三凹症”等。

肺部主要检查气管是否居中,呼吸动度、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过清音、实音,有无干湿罗音、胸膜摩擦音,并叩诊肺下界,初步诊断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等。

心率心脏搏动频率,正常60-100次/分;>10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心界用叩诊法在前胸体表显示出的心脏实音区,初步判断心脏大小及是否存在左右心室肥大。

心律心脏搏动节律。正常为窦性心律,节律规整,强弱一致,且心率在正常范围。否则为心律不齐,常见异常心律有早搏、二或三联律、房颤等。

杂音血流在通过异常心脏瓣膜时发出的在第一、二心音以外的声音。根据杂音发生时限可分为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根据杂音强弱可分为若干级杂音;根据杂音所在听诊区可确定某处瓣膜病变。正常心脏无杂音或仅闻及一到二级收缩期杂音。三级以上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均视为异常。瓣膜病变的确诊须行心脏彩超检查。

腹部压痛正常腹部触诊为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如有压痛应考虑所在部位病变。腹部以九分法分区,腹部分区相对应的器官如下:

右上腹:肝、胆、十二指肠、结肠肝曲

上腹部:胃、横结肠、胰

左上腹:脾、胰尾,结肠脾曲

右侧腹:右肾、右输尿管、升结肠

中腹部:小肠

左侧腹:左肾、左输尿管、降结肠

右下腹:回盲部(阑尾)、右输尿管

下腹部:膀胱

左下腹:左输尿管、乙状结肠

肝脏肝脏呈楔形位于右上腹,上界为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下界于剑突下小于3cm,右肋缘下不能触及质地柔软,边缘锐,无结节,无压痛。肝脏主要功能为糖、蛋白、脂肪代谢场所;分泌胆汁;并有防御及解毒功能。肝脏疾病时其上下限可发生改变。

脾脏脾脏位于左上腹,正常于左肋下不能触及。其主要功能为处理衰老红细胞及血小板,并能储存血液。如脾大常为肝脏、血液、免疫系统疾病。

肾脏肾脏呈半圆形,左右各一,位于腰椎两侧肋脊角。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调节体液,排泄代谢废物。如有病变常表现肾区叩痛。

肿块医生可通过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初步判断有无腹部包块,并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外科:

淋巴结人体皮下有许多表浅淋巴结群,其主要分布在头颈部、腋下、腹股沟,这些淋巴结汇集相应皮肤表层淋巴液。淋巴结是人体防御器官,将淋巴液中有害物质吞噬清除。当淋巴结肿大压痛时常表示相应区域有病变。

甲状腺甲状腺成蝶形位于颈前气管甲状软骨两侧,其分泌的甲状腺素对人体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正常甲状腺外观不明显,不可触及,无血管杂音,无结节。甲状腺常见病变有单纯性肿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腺瘤、囊腺瘤,极少数有癌症。

脊椎人体脊柱由32个椎体相互连接从头后枕骨大孔直至臀部尾骨,其中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3个。正常脊柱无侧弯,有四个生理弯曲:颈、腰椎稍前凸;胸、骶椎稍后凸。胸椎和骶椎无活动度,颈椎和腰椎具有一定的活动度,不注意保护易造成损伤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组成人体脊柱的32个椎体的椎弓相连形成椎管,穿行其内的脊髓是神经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椎间孔发出外周神经控制躯干及四肢的运动和感觉。故脊椎病变还可表现外周神经损伤的症状。

四肢注意患者步态,检查上下肢有无畸形、外伤、感染、活动障碍及浮肿等。

关节检查有无关节畸形、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等。

平足足弓是否存在。平足者行走易疲劳。

皮肤检查皮肤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染及色素;有无皮疹:斑疹、丘疹、荨麻疹等;有无脱屑;有无皮肤出血:瘀点、瘀斑;有无肝掌及蜘蛛痣、水肿、皮下结节及瘢痕等。

外周血管有无下肢静脉曲张、有无动脉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眼科:

视力常使用远视力表(在距离视力表5m处)及近视力表(在距离视力表33cm处),两表均能看清1.0视标者为正常视力。近视力检查能了解眼的调节功能,配合远视力检查可初步诊断屈光不正(包括散光、近视、远视)、老花或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眼底病变)。

辩色力可分为色弱和色盲两种。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以红绿色盲最常见;后天性多由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和球后神经炎引起。

外眼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球位置和眼压的检查。

内眼包括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体、玻璃体和眼底的检查。

常见疾病有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

耳鼻喉科:

耳检查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乳突、听力。常见疾病有外耳道疖肿、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和听力减退等。

鼻检查鼻外形、鼻腔(鼻甲、鼻粘膜、鼻中隔、鼻腔分泌物)、鼻窦(上颌窦、额窦、筛窦等)。常见疾病有鼻中隔偏曲、鼻炎、鼻出血、鼻息肉、鼻甲肥大及萎缩和鼻窦炎等。

咽分为鼻咽、口咽及喉咽部。常见疾病有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和鼻咽癌等。

喉检查声带和会厌。常见疾病有喉炎、声带小结、会厌囊肿、声带麻痹和喉癌等。

二、放射科检查

X光透视

X线是一种波长短、穿透力强的电磁波,通过人体受检部位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通过荧光增强器转换成可见光产生的影象。透视检查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检查方法,其优点:简便易行,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可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如心脏搏动和膈肌运动;此外还可调整病人的体位进行多方位的观察,以便了解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其不足为缺乏客观记录,不利于对比复查,清晰度较差,对细小病灶不易发现。

DDR数字X光摄片

全称为数字化低剂量X线摄片。它无需经过X线变为可见光,而是采用窄缝式X射线束与探头同步运动,运用现代信息高稳定机械扫描采集技术、计算机图象重建技术和诊断处理技术,实现低剂量数字化的X线影象。其优点:灵敏度高、效率高、探测范围大;采用窄缝式射线束与探头同步运动减少散射,使人体照射剂量减少30-100倍;扫描后迅速生成一幅数字图象,成像时间少于3秒;可以用软盘、硬盘、光盘等记录图像。临床主要用于胸部、颈椎摄片检查。如下图:





数字胃肠

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是用硫酸钡作为造影剂,观察上消化道的形态、轮廓、粘膜面及蠕动情况,可诊断食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肿物,胃炎、十二指肠炎,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等病变。具有无传染性、痛苦小、无创性等优点,缺点是早期粘膜表浅病变不易发现。

三、CT或MRI检查

CT

CT是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它是利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使普通X线检查难以显示的器官,尤其是实质性器官及其病变得以成像;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安全、无痛苦,且检出率、准确率高。缺点: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临床应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最高,应用最普遍。常用于诊断颅内肿瘤、脑梗塞、脑出血、外伤性血肿、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等疾病。2、对五官科疾病如眶内占位性病变、鼻窦炎、鼻咽癌、中耳内胆脂瘤、听骨破坏等的诊断都有帮助。3、在胸部CT中可用于诊断胸片不易显示的肺内隐蔽部位(如心脏后方、心隔角、脊柱旁、肺尖、下叶背段等)的较小的病变,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较小的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胸膜及纵膈病变等。4、在腹部用于肝、胆、胰、脾、肾、输尿管,在盆腔用于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直肠的实质性和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并用于腹膜后肿瘤、腹腔淋巴结肿大等疾病的诊断。注:CT可通过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目的在于提高对比度和诊断率。

MRI

MRI核磁共振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成像。磁共振成像特点:1、根据磁共振信号强度的不同呈灰阶成像。2、心脏血管内血液的流动,使信号处于接受之外,表现为流空效应而呈黑影。3、三维图象磁共振可获得人体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像,有利于病变的定位。4、采用呼吸及心电图门控成像技术可获得心脏动态图像。临床应用:1、在神经系统,MRI使颅内血管清晰显影,故对脑血管病变如脑梗塞、脑血管畸形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对脑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化以及脑、脊髓、椎间盘的显示优于CT。2、由于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三维成像功能,使之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有助于头颈部病变如眶内肿瘤和鼻窦病变的诊断。3、对心脏和大血管形态和动力学的检查可在无创中完成。4、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对肺癌、肺门淋巴结的检查帮助较大。5、对腹部及盆腔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的检查有相当的价值。尤其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肿瘤对血管侵犯的观察与分期优于CT。6、MRI对关节检查明显优于CT与普通X线检查。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使用磁场及射频脉冲进行的特殊检查,安全、准确、无创伤、对人体无害。由于磁共振使用的是强磁场进行检查,请务必注意:



肝脏: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管腔结构,主要用于肝炎、脂肪肝、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和肝癌等诊断。

脾:了解脾脏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主要用于脾肿大、脾囊肿、脾肿瘤等的诊断。

胆道:了解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的形态,主要用于胆石症、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蛔虫、胆道肿瘤等的诊断。

胰腺:了解胰腺形态、大小、实质、胰周血管,主要用于胰腺炎、胰腺良恶性肿瘤等诊断。

肾脏:了解肾脏形态、大小、内部实质及肾窦回声,主要用于肾结石、肾囊肿、多囊肾、错构瘤、肾积水、肾癌等诊断。

输尿管:正常时输尿管较细,有输尿管结石、囊肿、肿瘤及积水可显示。

膀胱:了解膀胱壁是否光滑、有无残余尿,主要用于膀胱结石、肿瘤、异物、憩室等诊断。

前列腺(男):了解前列腺形态、大小、内部回声,主要用于前列腺增生症、结石、囊肿、炎症、肿瘤等诊断。

子宫(女):了解子宫、宫颈正常形态、大小,主要用于妊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发育异常、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子宫内膜癌等诊断。

双附件(女):了解卵巢、输卵管和韧带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卵泡发育过程,主要用于卵巢囊肿、畸胎瘤、输卵管积水、宫外孕、盆腔炎症及脓肿、卵巢肿瘤等诊断。



五、彩超检查

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结构并评价心功能状态。了解心脏各切面结构并对心房、心室、心脏瓣膜、心肌、房室间隔、大血管及心包进行测量。评价心功能状态即对心室收缩、舒张功能作出定量检测。心脏彩超有助于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冠心病、心脏肿瘤等的诊断。同时还可进行心功能分级。

甲状腺彩超:了解甲状腺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血流状况,并对甲状腺周围淋巴结进行检测。主要用于甲状腺炎、囊肿、腺瘤、甲状腺癌等的诊断。

腹部彩超:同上述B超检查,但彩超能更好的显示血供情况以鉴别良恶性肿瘤。



六、心电图

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微小电流,这一电流可以传到体表,用心电图机记录,就是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基本波形有P波、P-R间期、QRS波、ST段、T波、QT间期。

P波代表窦性心律和心房(波)除极过程

QRS波代表心室(波)除极过程

PR间期代表房室传导

ST段与心肌损伤与供血有关

T波代表心室复极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多为生理性或心脏外疾病,如饮酒、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喝茶、发热、贫血、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某些药物的应用等。窦性心动过缓见于运动员、强体力劳动者、睡眠时、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黄疸和某些药物的应用等情况。异位心律是窦房结以外发出的起搏信号,包括房性、结性、室性。异位心动过速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室速、室颤等。过缓见于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结性或室性异搏等。除偶发室早外,多数与心脏本身疾病有关,需结合临床进一步确诊。心电图检查除用于各种心律失常,还可用于心房、心室的肥大,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诊断。



七、动态心电图

可获得受检者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资料,可检测到常规心电图检查不易发现的一过性异常心电图改变。还可结合分析受检者生活日志,了解病人的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等因素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



八、动态血压

是高血压诊治中的一项进展。按设定间期24小时记录血压,通常白昼时间从早6时-晚10时,每15分钟测血压一次;晚间从晚10时-次晨6时,每30分钟记录一次。正常参考值: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125/75mmHg。白昼血压有两个高峰,即上午8-10时,下午4-6时,夜间较白昼下降>10%,称为勺型血压。勺型血压的临床意义在于,当勺型改变或消失时,提示为症状性高血压或可能为原发性高血压,已出现心、脑、肾等器官损害的并发症,临床应予重视。



九、尿常规

外观(Appearance)

正常的尿外观呈黄色或淡黄色、无杂质,无浑浊。可肉眼初测有无血尿、黄疸及乳糜尿等。

尿蛋白(PRO)

生理性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有微量蛋白质(150mg/天),则可能是肌肉过度运动、冷水浴过久、摄入蛋白质过多等。病理性蛋白尿: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妊娠毒血症、偶见高热等。

尿糖(GLU)

正常情况下为阴性(-)。若尿糖为阳性,则应考虑是否为糖尿病、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尿胆红素(BIL)

胆红素为衰老红细胞中血红素的分解产物,当红细胞分解后产生间接(非结合)胆红素,但正常人间接(非结合)胆红素不能从肾小球滤过,而是在肝脏转变为直接(结合)胆红素,直接(结合)胆红素只从胆道系统排出体外,故正常尿胆红素呈阴性(-)。当肝脏分泌障碍,肝内、外胆道阻塞使直接胆红素逆流入血,超过肾阈时,尿胆红素呈阳性(+),表示可能有胆道阻塞或肝脏疾病等。

尿胆原(URO)

直接(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后转化为粪胆原,随粪便排出,大部分尿胆原在肠道重吸收,重吸收的尿胆原一部分达肝脏再通过胆道进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一部分从肾小球滤过即为尿胆原。尿胆原与空气接触后变为尿胆素。故正常尿中每100ml有0.1-1单位尿胆素,若尿中的尿胆素过高,表示可能有溶血性黄疸、急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若尿中没有尿胆原,表示为胆道阻塞。

尿潜血(BLO)、尿红细胞计数

尿潜血为检测尿液中有无血红蛋白,其为红细胞的组成部分。正常尿潜血呈阴性(-),红细胞计数0-8/H;若尿中有血则潜血呈阳性(+),红细胞计数增高。常见于尿路结石、肾炎、感染、外伤、泌尿系统肿瘤或出血性疾病等。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或前弓位久站之后,尿中红细胞可增多,但为一过性。摄入大量维生素C时,尿潜血可能会呈假阴性。

酮体(KET)

为体内脂肪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酮体参与能量代谢,完全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尿酮体呈(-)。当机体糖代谢障碍,或剧烈运动、饥饿、妊娠、应激状态脂肪分解代谢增强时,尿中酮体呈阳性(+),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尿酮体,应考虑酮症酸中毒。

亚硝酸盐(NIT)

可初步测定泌尿系统是否有细菌感染;尿路感染如为大肠杆菌、肠杆菌引起,亚硝酸盐反应呈阳性(+),变形杆菌呈弱阳性;其它如淋病双球菌、葡萄球菌、结核分支杆菌等则为阴性(-)。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时也会出现假阳性。

尿白细胞(LEU)

正常尿中白细胞阴性(一),白细胞计数(0-8/H),若尿中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系感染,但女性常因阴道分泌物污染而使检验结果呈阳性,故在收集尿液前应先清洁会阴部。

比重(SG)

成年人参考范围为1.005~1.03。低比重尿:见于尿崩症、多囊肾、使用利尿剂或水份摄入过多等。高比重尿:见于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脱水、呕吐等。

酸碱值(PH)

正常新鲜尿液呈弱酸性,参考范围为5.5-8.5。若酸碱度大于8.5即表示尿液呈碱性,明显碱性可能有尿路感染、发炎或肾功能不良等情况,若酸碱度小于5.5即表示尿液呈酸性,可能正值饥饿状态,或酮酸症。饮食会影响尿液的酸碱值,一般吃素的人尿液呈碱性,常吃高蛋白质食品的人尿液易呈酸性。尿液放置太久也会变成碱性。

★女性尿检应注意的事项:女性尿液检查,易受阴道分泌物和月经前后干扰,有35-40%的受检者可出现尿潜血和尿白细胞异常,采尿前最好将会阴部冲洗擦干,然后采取中段尿送检。若怀疑第一次检查受月经前后影响,应于月经完全干净后一周再检一次。



十、血常规

红细胞(RBC)

是血液中最多的有形成分,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随血液循环输送供给全身。

参考范围: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禁(脱)水、重体力劳动、妊娠、高原居住。

病理性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可分为:造血不良(如再障、营养不良)、破坏过多(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溶血)、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外伤)。

红细胞压积(HCT)

指红细胞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与红细胞的数量有关,常用于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参考范围:(0.37-0.49)L/L

增高可能有脱水或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可能有贫血,但贫血程度与红细胞数不一定平行,有助于贫血分型。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代表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参考范围:(80-100)fL

增高表示红细胞过大,为大细胞性贫血。见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口服避孕药、停经妇女及老人。

降低表示红细胞较小,为小细胞性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以及慢性疾病造成的贫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反映红细胞大小变异。

参考范围:(11.5-18.7)%

临床意义:贫血时RDW升高,缺铁性贫血RDW明显升高,如RDW正常者,缺铁性贫血可能性不大,故常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输送氧气的载体,以提供体内所必需的氧。

参考范围:男:(120-165)g/L女:(110-160)g/L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但不同性质的贫血,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数量不一定平行。结合MCV、MCH、MCHC、RDW综合分析,以确定贫血性质(见表(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代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平均含量。

参考范围:(27-33)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代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平均值。以加强对血红蛋白检验值的佐证。

参考范围:(320-360)g/L

表(3):以MCV、MCH、MCHC、RDW指标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血小板(PLT)

血小板为血液中有形成分之一,具有止血功能。当血管受损时,它能聚集粘附在破损处,释放凝血物质,与血液中其它凝血物质共同促进凝血,使血凝块收缩加固,并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参考范围:(120-400)×109/L

增高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切除后、急性大出血、血小板增多症等。

降低主要原因是骨髓生成障碍和体内消耗过多。常见于再障、放射病、骨髓原发和转移性肿瘤、急性白血病、DI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及药物等。

血小板压积(PCT)

参考范围:(0.1-0.3)L/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可鉴别PLT减少的原因。

参考范围:(6.0-11.5)fL

MPV的临床意义需要结合PLT计数讨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参考范围:(10.0-30.0)%

PDW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不等的参数,增大时有临床意义,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

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防御外来病原体入侵人体的生理作用。WBC为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范围:(4.0-10.0)×109/L

增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极度增高则可能存在白血病。

降低:常见于病毒感染,射线照射,药物化疗,再障,脾亢等。

白细胞分类(DC)

血液中有5类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其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以应对不同的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比率(N)

参考范围: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增高:见于急性感染(尤以化脓性球菌感染最明显,此外还见于某些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微生物的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及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减少:见于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淋巴细胞比率(L)

参考范围:(20-45)%

增高: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单核细胞比率(M)

参考范围:(3.0-8.0)%

增高:见于某些感染(结核、伤寒、疟疾、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减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注:血常规主要指标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若其它单项指标出现异常需综合这些主要指标进行分析。



十一、血型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何种凝集原而将血液分为A、B、O、AB型四种。O型血-红细胞膜无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A型血-红细胞膜含有凝集原A,血浆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膜含有凝集原B,血浆中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膜含有凝集原A、B,而血清中无凝集素。故输血时首先须鉴定血型,若给予不相符合血型的血液,会造成体内溶血,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表(4):血型遗传关系表



血型与输血关系图:



注:一般情况输血需输同型血,并应将供血者的血与受血者的血做血交叉实验。上图情况指无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采用。

Rh(D)血型: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目前已发现40多种Rh抗原,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因此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称为Rh(D)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称为Rh(D)阴性。中国人Rh(D)阳性者占99%。



十二、生化全套



大项目 小项目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肝功 总蛋白(TP) (60-84)g/L 是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主要用于判断营养状态、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有无感染等。 白蛋白

(ALB) (35-54)g/L 由肝脏合成,功能是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合成组织蛋白。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时白蛋白摄入减少,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肾功能减退时白蛋白排泄增加,感染时白蛋白消耗增加;增高:见于急性失水。 球蛋白

(GLB) (25-35)g/L 增高:见于急慢性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自身免疫性疾病(SLE、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需结合其他的检查综合判断;减低:见于免疫功能抑制性疾病(如AIDS)、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白/球比例(A/G) 1.09-2.50 主要是用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当A/G比例倒置时可能为慢性肝炎,同时也是肝硬化的特征之一。还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总胆红素(TB) (2.0-22.0)

ummol/L 血清胆红素与血红蛋白代谢有关,衰老红细胞在脾脏破坏后产生间接胆红素,随后在肝细胞内转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再随粪、尿排出体外。肝脏疾病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加;胆道疾病产生的阻塞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红细胞破坏(如血型不符的输血、疟疾)导致的溶血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直接胆红素(DB) (0-8.0)ummol/L 间接胆红素(IB) (0-20.0)ummol/L 谷丙转氨酶(ALT) (5-64)IU/L 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内,当肝细胞损伤时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释放入血。故其增高可见于肝功损害,如传染性肝炎、重度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管炎、肝硬化、肝癌等。 谷草转氨酶(AST) (5-50)IU/L 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AST存在于细胞的线粒体内,在较严重的肝细胞损伤时,线粒体膜亦损伤,导致AST升高。故常见于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酒精性肝病和心肌的损害,亦见于肺梗塞、休克、骨骼肌疾病等。 γ-谷氨酰胺转肽酶

(γ-GT) (8-55)IU/L 主要分布于毛细胆管一侧的肝细胞和整个胆管系统中。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其增高常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毛细胆管炎、酒精性肝炎、肝炎的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肝癌,以及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碱性磷酸酶(ALP) (34-104)IU/L 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用于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ALP明显升高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胰头癌、胆道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ALP轻度升高见于肝实质细胞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骨骼疾患(如佝偻病、肿瘤转移至骨骼和骨折修复期)及某些生理现象(如妊娠期、儿童生长期)时ALP也可不同程度升高



大项目 小项目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血脂 甘油三酯

(TG) (0.4-1.8)mmol/L 在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主要作用是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和储存能量。升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主要见于Ⅰ、Ⅳ和V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酒精中毒以及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刚进食后血清甘油三酯可大量增加。降低见于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肝衰。 胆固醇

(CHO) (3.3-6.1)mmol/L 是脂质的组成成份之一,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合成胆汁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及维生素D等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份。升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甲减、长期高饱和脂肪酸饮食(动物脂肪)。生理性增高多见于吸烟、饮酒、紧张、早期妊娠。降低见于甲亢、食用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植物油)、溶血性贫血、长期营养不良和肝实质性病变、女性月经期。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0.72-1.7)mmol/L HDL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到肝脏处理的载体,故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C越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降低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1.1-3.9)mmol/L LDL向组织及细胞内运送胆固醇,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为判断心脏病的良好指标。升高见于高脂饮食、运动少、年龄增大、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精神紧张等;降低见于β-脂蛋白血症、甲亢、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 血糖 葡萄糖

(GLU) (3.8-6.1)mmol/L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血清葡萄糖经氧化为组织提供能量。肝脏、胰岛素、神经等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体内的糖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故血糖浓度也相对稳定。增高: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餐后、情绪紧张等。病理性高血糖见于糖尿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降低:生理性降低见于饥饿、剧烈运动等;病理性降低见于胰岛β细胞增生或胰岛β细胞瘤,严重肝病者。 心肌酶 乳酸脱氢酶(LDH) (80-250)IU/L LDH是一种糖酵解酶,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肾脏;其次存在于肝、脾、胰、肺、肿瘤组织;红细胞内含量极为丰富。当上述组织损伤时,LDH进入血液,使血中LDH升高。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骨骼肌损伤及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肌酸激酶(CK) (22-270)IU/L CK升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肌萎缩、皮肌炎等。亦见于剧烈运动后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5-25)IU/L 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的生物活性但在结构上稍有差异,肌酸激酶同工酶有三种亚型。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塞、骨骼肌损伤。 肾功 尿素氮

(BUN) (3.1-7.4)mmol/L BUN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经肾脏随尿排出。临床以尿素氮值的变化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肾衰(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急性肾衰的中晚期,严重的血容量不足,饮水不足造成的少尿,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高热、大出血、严重创伤、甲亢、高蛋白饮食等)。



大项目 小项目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肾功 肌酐(CREA) (40-135)umol/L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98%的肌酸存在于肌肉,为肌肉收缩时的能量来源,释放能量后变为肌酐,由肾脏排泄。增高见于急慢性肾衰。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老年人、肌肉消瘦者也可能偏低。 尿酸(UA) (123-430)umol/L 嘌呤存在于细胞核内,是核酸成分之一。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经肾脏排出。增高见于进食含核酸过多的食物(如瘦肉、内脏),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肾脏病变,体内核酸分解过多的疾病(如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癜及妊娠反应) 电解质 钾(K) (3.5-5.5)mmol/L 维持细胞内液的电解质。升高见于肾功能衰竭、挤压伤、溶血、酸中毒及口服或注射含钾溶液等。降低见于严重呕吐腹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利尿剂和胰岛素的使用。 钠(Na) (136-148)mmol/L 维持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升高见于严重脱水、尿崩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降低见于幽门梗阻、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等。 氯(Cl) (96-112)mmol/L 是细胞内外液中的阴离子。增高见于高氯血症、低蛋白血症、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呼吸性碱中毒等。降低见于低氯血症、饥饿、呕吐、呼吸性酸中毒等。 钙(Ca) (2.1-2.7)mmol/L 主要生理功能:维持心肌的兴奋性及传导性;参与肌肉收缩与神经传导;是凝血过程的必需物质。增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骨癌,长期制动(骨折)引起的骨脱钙,服用大量维生素D,大量饮用牛奶等。降低见于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慢性脂肪性腹泻,阻塞性黄疸,脂溶性维生素D吸收障碍),慢性肾衰,坏死性胰腺炎,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镁(Mg) (0.40-1.20)

mmol/L 增高多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降低见于长期禁食、甲亢等。 磷(PHOS) (0.83-1.48)

mmol/L 增高主要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降低主要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佝偻病或软骨病等。 十三、糖尿病专项检测

空腹血糖(ACSugar)

即空腹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是供给人体能量最重要的物质,它在血中的浓度受肝脏、胰岛素及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参考范围:3.8-6.1mmol/L

若≥7.0mmol/L(126mg/dl)应考虑为糖尿病,如血糖超过肾糖阈(9mmol/L)即可出现尿糖。如果长时间的糖尿病未治疗,可能引起心脏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眼底病变及肾脏机能障碍等并发症。此外血糖增高还可见于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亢、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药物影响(口服避孕药等)。亦可见于生理性增高(如饱食后、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

餐后二小时血糖(2hrPCSugar)

当空腹血糖稍有升高时,需做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它是简化的葡萄糖耐量实验,可以进一步明确有无糖尿病。若餐后二小时血糖值界于7.8-11.1mmol/L(140-200mg/dl)之间,应考虑为糖耐量降低,表示体内葡萄糖代谢不佳,可能存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减退,或胰岛素抵抗,应予以饮食和运动治疗。若≥11.1mmol/L(200mg/dl),就可诊断为糖尿病,应进一步咨询糖尿病专科医生。

方法:5分钟内口服葡萄糖75克或吃2个中等大小馒头(计时2小时)抽血送检。

★注:高度怀疑糖尿病者不宜做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GHb)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产物,由于糖化过程非常缓慢,一旦形成不易解离,故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有独特的诊断意义,也是判定糖尿病各种治疗是否有效的良好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

糖化血红蛋白A1C正常值为:4%~6%

<4%:控制偏低,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6%~7%:控制理想

7%~8%:可以接受

8%~9%:控制不好

>9%:控制很差,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血浆胰岛素测定

胰岛素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分泌,是帮助组织利用血糖供给能量和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的重要物质,故能降低血糖。

参考范围:10-20mu/L

临床意义:

1、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包括储备功能):如β细胞瘤可有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

2、用于鉴别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血浆胰岛素升高见于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其原因是血糖升高、胰岛素也升高,但胰岛素相对不足。降低见于1型糖尿病和严重的2型糖尿病,原因是胰岛素衰竭,即胰岛素绝对不足。

C-肽测定:

参考范围:265-1324pmol/L

C-肽是伴随胰岛素从β细胞分泌的等分子肽类物,对于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储备功能有重要作用。尤其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检测本身β细胞功能状况。并用于β细胞瘤的诊断及肿瘤手术后确定是否切除完整,有无复发。



十四、免疫

乙肝两对半包括以下五项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系乙肝病毒(HBV)Dane颗粒外层的脂蛋白囊膜,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成人暴露于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急性自限性HBV感染时血中HBsAg持续时间大多为1~6周,最长可达20周。在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中可持续存在多年,甚至终生存在。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阻止HBV穿过细胞膜进入新的肝细胞。HBsAb出现于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间,一般在发病后3-6月(即恢复期)开始出现,可持续多年。注射乙肝疫苗或HBsAb免疫球蛋白,HBsAb也可呈阳性。

乙肝e抗原(HBeAg):

HBeAg是HBV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在血清中出现稍后于HBsAg而消失较早。HBeAg阳性表明乙肝处于活动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且可转为慢性乙肝或肝硬化。

乙肝e抗体(HBeAb):

HBeAb是病人或携带者经HBeAg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HBeAb阳性表示大部分乙肝病毒被清除,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但并非无传染性。乙肝急性期即出现HBeAb阳性,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急性HBeAb阳性,可进展为肝硬化;HBeAg和HBeAb均阳性,且ALT升高可进展为原发性肝癌。

乙肝核心抗体(HBcAb):

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可作为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敏感指标,故可作为乙型肝炎疫苗和血液制品安全性的筛选。HBcAb对机体无保护作用,其阳性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身。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检查结果分析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HBV复制活跃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HBV复制活跃,"大三阳"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HBV复制减弱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HBV复制减弱"小三阳"或病原携带,复制停止(需查抗HBcIgM鉴别) - - - - + HBsAg/HBsAb空白期,可能HBV平静携带或既往HBV感染,未产生HBsAb(需查抗HB?鄄cIgM鉴别) - - - + + HBsAb出现前阶段,HBV低复制 - + - +、- + HBV感染恢复阶段 + + + - + 变异型HBV再感染 + - - - - HBV-DNA处于整合阶段 - + - - - 感染后或接种HBV疫苗后获得性免疫 - - + - + HBsAg变异的结果 + + - + - 表面抗原、e抗原变异



发现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应加做以下项目:乙肝病毒前S1抗原或乙肝病毒DNA检测。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完整的HBV表面。

1.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HBV感染的最早期,即紧接着HBsAg而出现于血液中,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是HBV病毒感染诊断最早的指标;

2.可作为评价急性乙肝预后的指标,急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转阴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前S1抗原持续阳性,提示将发展至慢性肝炎,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3.加查前S1抗原,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适应症)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

4.前S1抗原与HBV-DNA,HBeAg阳性检出率高度符合,是十分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

乙肝病毒DNA检测:

乙肝病毒DNA呈双股环行,是HBV的基因物质,也是乙型肝炎的直接诊断证据。与表面抗原(HBsAg)几乎同时出现于血液中,是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若≥105为高复制,反映体内有大量病毒存在,传染性强;若<105为低复制,病毒量较少,传染性也较低。本中心采用的是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方法。

细胞免疫检测

人体的淋巴细胞分为T、B和NK等细胞群,它们各有其特异的表面标志和功能。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T细胞,又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它是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内发育分化成熟。B细胞又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在骨髓发育成熟,成熟的B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增生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T细胞膜表面有100多种特异性抗原,统称为白细胞分化抗原(CD)。按功能T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Ts)。

CD3代表总的T细胞,

参考范围:免疫荧光法(56-80)%

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CD4代表T辅助细胞(Th)

参考范围:免疫荧光法(32-51)%

临床意义:是具有广泛免疫调节活性的T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可分泌IL-2、IL-4、IL-5、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性超敏反应,因此又称为炎性T细胞。还可诱导B细胞增生分化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引起速发性超敏反应。

降低:见于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极低)

CD8代表T抑制细胞(Ts)

正常值:免疫荧光法(17-38)%

临床意义:具有介导细胞免疫的效应,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如抗肿瘤细胞和抗细胞内细菌感染(结核杆菌、布氏杆菌、麻风杆菌的胞内感染)。还可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CD4/CD8

参考范围:免疫荧光法(1.2-2.0)

比值增高: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变态反应。

比值降低:见于艾滋病。

CD3、CD4、CD8及CD1、CD2、CD5、CD7均增高可能为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K自然杀伤细胞

是一类不需预先致敏就能起杀伤作用的细胞,在细胞质中有大量的嗜天青颗粒,因此NK细胞也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5~10%。

参考范围:(9-30)%

临床意义: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可作为判断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的指标。活化的NK细胞可分泌IL-2、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还有定向杀伤结合IgG的靶细胞的作用(ADCC)。

增高:见于器官移植宿主的抗排异反应增强。

降低:见于血液系统肿瘤、实体瘤、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及某些病毒感染。

体液免疫

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抗体样作用的球蛋白。由浆细胞(B淋巴细胞)产生,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膜上。免疫球蛋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及某些具有抗原活性的自身组织等)的功能,并与其结合引起免疫反应(即抗原抗体结合后启动的效应)。这些免疫反应能防止病原体侵害人体,但也可造成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IgG

参考范围:7.2-16.0g/L

临床意义:是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占免疫球蛋白的70-80%。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都具有抗体性。

增高:多克隆性增高(即IgG、IgA、IgM等均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肺结核、链球菌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性增高(即仅为一种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IgG型。

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和应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球蛋白IgA

参考范围:0.69-3.82g/L

临床意义:分为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两种:血清型IgA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10-15%;分泌型IgA在外分泌系统中有重要作用(主要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中,与这些部位的局部感染或肿瘤有关)。

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IgA型、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

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球蛋白IgM

参考范围:0.6-2.77g/L

临床意义:是有效的凝聚和溶解细胞的因子。天然同族凝集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沙门氏菌抗体均属此类。

增高:见于病毒性肝炎初期、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单克隆IgM明显增高见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骨髓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治疗、淋巴细胞肿瘤、肾病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IgD

参考范围:0.6-2.0g/L(ELASA法)

临床意义:仅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0.02-1%,功能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均属IgD,但活性甚低。

增高:见于IgD型骨髓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甲状腺炎等。

降低: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免疫球蛋白IgE

参考范围:0.1-0.9mg/L(ELASA法)

临床意义:是血清中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0.002%,它是一种亲细胞性抗体,与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及皮肤过敏有关。

增高:见于IgE型骨髓瘤,重链病、肝脏病、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间质性肺炎、荨麻疹等。

降低:见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补体:

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糖蛋白,共由9种补体成分(C1-C9)及其衍生物等组成,与体液因子和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灭活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也参与破坏自身组织和自身细胞而造成的免疫损伤。

补体C3:

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球蛋白,C3在补体系统各成分中含量最多,是免疫反应(传统途径和旁路途径)被激活的关键物质。

参考范围:850-1930

增高:见于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等。

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狼疮性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补体C4:

是一种多功能β1-球蛋白。在补体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范围:120-360

增高:见于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关节炎、组织损伤等。

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肾炎、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胰腺癌、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十五、肿瘤标志物

表(7)

名称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EB-VcA-IgA(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 阴性 几何平均滴度为43.47,这对鼻咽部原发病灶不明显或活检阴性者的鼻咽癌更有诊断价值。对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VcA-IgA阳性率达90%以上,对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颅神经损伤病例亦有鉴别诊断意义。增高还可见于头颈部肿瘤、支气管肺癌、扁桃体癌、卵巢癌、甲状腺癌及慢性鼻咽部炎症,但阳性率较低。此外还可用于监测鼻咽癌治疗效果。 CA19-9(糖类抗原199) 〈37IU/ml CA19-9为消化道肿瘤相关抗原,主要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CA19-9大于1000KU/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良性疾患如胰腺炎和黄疸时也可增高,但其浓度多低于120KU/L,且呈"一过性",须鉴别。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3ng/ml 是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的标志物。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检出率高达65-100%,是公认的SCLC的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标志物,其水平与转移程度相关,与转移部位无关,但NSE也存在于正常红细胞中,标本溶血会影响结果。



名称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CEA(癌胚抗原) 〈5ng/ml 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细胞所合成。为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乳腺、卵巢等肿瘤的标志物,肿瘤状态时异常增高。在临床上,当CEA大于60μg/L时,可见于结肠癌、胰腺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手术切除后6周,CEA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有报道其存在异质体。 CA242(糖类抗原242)

0-25IU/ml 是消化系统尤其是结肠、直肠和胰腺癌的标志物。在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上优于CA199,敏感性可达66%~100%。还有助于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的诊断。但该项标志物检测不适用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 Ferritin(铁蛋白)

男性<322ng/ml女性<219ng/ml 为非器官特异性标志物,存在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一般情况下与白血病、原发性肝癌、乳腺癌、肺癌、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难治性贫血有关。在色素沉着、炎症、肝脏疾病、心肌梗塞时也会升高,需鉴别,降低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妊娠、哺乳期、营养不良等。 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链) 〈5mIU/ml 在恶性葡萄胎、子宫内膜癌、妊娠时均会显著升高。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也会升高,另外,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也会升高。 AFU(血清岩藻糖苷酶)

10-35U/L 是与AFP互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AFU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0%,对AFP阴性肝癌及小肝癌的阳性率均在70%。继发性肝癌、良性肝占位病变均为阴性,但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假阳性率较高。 AFPalpha-feto?鄄protein(甲胎蛋白) 〈20ng/ml 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若AFP值偏高,有可能为肝癌或慢性肝炎。但胃癌、胰腺癌、畸胎瘤、睾丸癌和卵巢癌等增殖性疾病、怀孕或急性肝炎时,AFP值也可能会偏高,因此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再做判断,且必须动态观察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4ng/ml 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少数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之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可用于监控疗效。 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1ng/ml CA153(糖类抗原153) 〈30IU/ml 是检测乳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于预测乳腺癌的进展、转移、预后和复发。除乳腺癌外的其它恶性肿瘤如卵巢癌、肝癌、胰腺癌、胆管癌、结肠癌和支气管癌、宫颈癌及妊娠血清中CA15-3均可见轻度增高。当大于100KU/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HGH(人生长激素) 〈7.5ng/ml 垂体腺瘤、肾、肺等器官肿瘤均会引起HGH含量在人体内升高,因此HGH的检测有利于肾癌、肺癌及垂体瘤的联合诊断。 CA125(糖类抗原125) 〈35IU/ml CA125主要是上皮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炎的标志物。常被用于卵巢癌的诊断,以及判断术后有无复发。卵巢癌阳性率高达97.1%,良性卵巢瘤阳性率为23.1%。妊娠前三个月,行经期,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纤维变性,急性输卵管炎、肝炎、胸腹膜和心包感染可轻微上升,需注意鉴别。 ★备注:以上指标应综合分析,不要简单的“对号入座”;影响因素很多,需要与临床紧密结合,鉴别分析;动态观察:有些结果、指标往往呈"一过性",或因良性疾患出现异常,需要动态观察才能得出结论。另外,治疗效果、预后判断等也需要动态观察。



十六、放射性免疫



甲状腺功能五项(T3、T4、FT3、FT4、TSH)

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滤泡中合成,其生物合成依赖碘的代谢,碘化物进入滤泡腺细胞与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的酪氨酰基结合形成单碘酪氨酸和双碘酪氨酸,再经偶联作用合成甲状腺素即四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3)。

T3和T4入血后与球蛋白结合存在(即TBG),不具生理活性,仅有10%的甲状腺素呈游离状态(即FT3、FT4),可进入细胞并发挥生理效应。T4在外周组织(尤其肝、肾)经过脱碘进行代谢,30-40%T4生成T3,40%T4生成无活性的γT3。γT3在甲状腺生理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和缓冲作用。

T3(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

参考范围:0.45-1.37nmol/l

增高:1、甲亢时T3高于正常人4倍,且T3较T4增高明显。2、T3增高,而T4正常,是T3型甲亢的特点,多见于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大及缺碘地区的甲亢病人。3、甲亢治疗中再出现T3增高,常视为甲亢复发。4、高甲状腺球蛋白血症。降低:1、甲减,但对甲减的诊断不如T4降低有价值。2、肾功能衰竭,甲状腺结合球蛋白丢失,使T3降低。3、肝硬化程度与T3降低水平一致。4、心梗早期T3水平下降,是一种保护性反应。5、糖尿病控制不良时T3降低。6、其他:如饥饿、应用β-阻滞剂或糖皮质激素。

T4(四碘甲状腺素原氨酸)

参考范围:4.5-12.0nmol/l

增高:1、提示甲亢,但早期或轻型甲亢不如T3升高明显。2、亚急性甲状腺炎3、其他:高甲状腺球蛋白血症、血嘌呤病、妊娠、严重感染、肝病、肾病、药物(甲状腺制剂、β-阻滞剂、雌激素、避孕药)。降低:1、甲减,在诊断时较T3敏感。2、缺碘性甲状腺肿,T4降低,T3正常,TSH升高。3、药物影响:应用糖皮质激素、雌激素、水杨酸等。4、甲亢治疗中。5、危重病人T4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FT3(游离T3)与FT4(游离T4):

参考范围:FT3:1.45-3.48pg/ml;FT4:0.71-1.85ng/dl。

FT3与FT4增高:1、诊断甲亢时FT3、FT4增高,对甲亢诊断的灵敏性高于T3与T4。2、甲亢危象时FT3、FT4增高,而血清蛋白结合碘不升高。3、无痛性甲状腺炎,部分病人FT4升高。4、其它:多结节甲状腺肿,或应用某些药物(如肝素、胺碘酮)时FT4增高。

FT3与FT4降低:1、甲减,FT3、FT4均明显下降,尤以FT4下降更明显。2、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FT3下降比FT4下降更明显。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晚期,FT3、FT4均下降,FT4下降更明显。4、应用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多巴胺等药物。5、肾病综合征TBG减少,其FT4有下降趋势。6、老年人FT3、FT4随年龄增长而有下降趋势。

TSH(促甲状腺素):

TSH是垂体前叶分泌激素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甲状腺增生肥大,对碘的吸收,酪氨酸残基的碘化,甲状腺素的释放及脂肪的分解等。其分泌受神经内分泌、下丘脑(TRH)的调节及甲状腺素的反馈调节。

参考范围:0.47-4.64uIU/ml

增高:见于原发性甲减,各种甲状腺炎,甲状腺水平降低,地方性和单纯性甲状腺肿。降低:见于甲亢、继发性甲减(如下丘脑分泌TRH不足)、垂体泌乳素瘤、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



十七、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流变规律。当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即粘稠度)发生异常时,可出现血流缓慢、停滞和阻断,可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临床常见的与血粘度增高有关的疾病有: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脑血栓、心力衰竭、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急性肾衰等。例如血液中脂蛋白和胆固醇增加,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内膜粗糙,形成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弹性变差,易导致血栓形成。此外吸烟、超重(肥胖)也是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因此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性的临床意义,要结合病人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表(7):血流变一览表

检查项目 正常值 定义 临床意义 全血粘度 全血高切 3.64-5.49mpa.s 血液在高剪切率(200/S)时的粘度 与红细胞变形性有关,主要影响微循环血液灌注。 全血中切 4.43-6.37mpa.s 血液在中剪切率(30/S)时的粘度 与红细胞聚集性有关,在低流速时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 全血低切 6.98-12.10mpa.s 血液在低剪切率(3/S)时的粘度 与血液初始克服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桥联使血液流动(屈服应力)有关。 红细胞压积 0.4-0.51L/L 红细胞在全血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红细胞压积增高使血液浓缩,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心衰、脱水,是脑梗的危险因素。 高切还原粘度 4.6-9.85mpa.s

血液高切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的比值 除外红细胞压积(血液变稠)对血粘度的影响,还原粘度的增高反映红细胞自身流变性对血粘度的影响。 中切还原粘度 6.34-12.53mpa.s 血液中切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的比值 低切还原粘度 14.16-31.65mpa.s 血液低切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的比值

检查项目 正常值 定义 临床意义 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 0.94-1.84mpa.s 血浆成分对血粘度的影响,作用强弱依次为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等。见于血浆球蛋白和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血脂等。 纤维蛋白原 2.0-4.0g/L 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血粘度的主要血浆成分。增高为高凝状态,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感染、结缔组织病、骨髓瘤、妊高征、恶性肿瘤等。 红细胞流变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聚集指数 5.17-10.04 是红细胞聚集性的指标,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菏,由于同种电荷相斥,红细胞在血液中不产生凝聚,如果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聚集性增强。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见于炎症时免疫球蛋白IgM增加、缺铁性心脏病、心梗、静脉栓塞等。 血沉 0-28mm/h 影响血沉的因素有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血沉增高为非特异性指标,与多种疾病有关,临床意义见风湿全套中血沉内容 校正血沉K值 0-93 用于鉴别血沉增快的原因,不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而主要受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如:血沉↑K↑-血沉直接受红细胞聚集率影响;K正常、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改变导致血沉加快 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变形指数 0.58-1.04 检测红细胞通过微孔膜滤过数,计算出滤过指数,未通过率越高指数越高,红细胞变形性越差。在微循环中红细胞变形性起重要作用。增高见于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的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高血压、冠心病、心梗、脑血栓疾病。 刚性指数 2.71-7.04 检测红细胞膜的变形能力及硬化程度,如镰状血红蛋白病。在微循环中红细胞变形性起重要作用。增高见于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的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高血压、冠心病、心梗、脑血栓疾病。 卡松粘度 1.32-1.14mpa.s 红细胞在通过比自身小的毛细血管时红细胞变形拉长,血粘度继续降低,达到最低值或极限值就是卡松粘度。卡松粘度增高,全血高切粘度增高。在微循环中红细胞变形性起重要作用。增高见于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的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高血压、冠心病、心梗、脑血栓疾病。 血小板流变学 1分钟聚集率 29.4-45% 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比浊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测定1分钟、3分钟、5分钟时血小板的聚集曲线,从而了解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增高: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机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口服避孕药等。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肝硬化、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3分钟聚集率 31-60% 5分钟聚集率 33-62% 最大聚集率 36-64% (由于检测方法不同参考范围也会不同,此仅供参考,具体以报告为准)

十八、风湿全套

血沉: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率。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相互排斥,从而在血浆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沉降极其缓慢。但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如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纤维蛋白原、急性

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巨球蛋白)促进红细胞相互重叠和堆积,使血沉率明显增快。血沉率测定属非特异性试验,需将其结果与其它临床资料结合考虑,以作出疾病诊断。

参考范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儿童,月经期、妊娠第三个月至产后一个月,老年人,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增快:1、炎症性疾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炎症、活动性肺结核。2、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肺梗塞。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炎、肝硬化等。5、贫血6、高胆固醇血症。减慢:见于脱水及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

抗“O”:

全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溶血素"O"是A群链球菌的毒素,能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和血小板。溶血素"O"具有抗原性,产生的相应的抗体即抗"O"。一般当机体受A群链球菌感染后2-3周,血清中即出现抗"O"的抗体;这种抗体滴度可持续至病愈后数月至半年才下降至正常水平。

参考范围:成人<100IU/ml,青少年<250IU/ml。

增高: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丹毒等。某些与溶血性链球菌无明显关系的疾病,抗"O"值也可增加,如高胆固醇、黄疸、溶血可出现假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可抑制溶血素"O"的活力,亦可出现假阴性。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变性IgG(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

参考范围:0-20ng/ml

临床应用:1、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以及活动性和预后的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F阳性率为60-90%,且临床病情活动性与滴度呈正相关。2、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RF阳性也可见于硬皮病、结缔组织病、皮肌炎、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但一般滴度较低。3、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出现阳性,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因此特异性不高,对该测定应结合具体病人作出判断。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C等多糖体起反应的急性期反应蛋白,还能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原虫以及核酸等,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调节免疫的作用。

参考范围:0-0.8mg/dL

临床意义:1、CRP是急性时相反应极灵敏的指标,升高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心肌梗塞、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且有助于早期诊断。2、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前者CRP高,后者不高。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前者CRP高,后者不高。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前者CRP高,后者不高。但孕妇含量较高。



十九、性病检查

梅毒快速反应素测定(RPR):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梅毒亚种所致的慢性传播性疾病,是性传播疾病(STD)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可通过紧密接触损伤的粘膜、性接触和先天传染等途径传播。多以皮肤、粘膜和淋巴结的典型性损害(硬下疳、梅毒疹)为早期梅毒的感染特征。当疾病进入晚期,可累及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如梅毒性心脏病、梅毒性骨膜炎等。先天性梅毒患儿有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RPR为筛检梅毒最常用的方法,即用正常牛的心肌脂质作为抗原,加入病人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其阳性率为一期梅毒53-83%;二期梅毒100%;三期梅毒阳性率较低。呈阳性时表示可能患有梅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假阳性(如结核、麻风、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疟疾、肝炎及孕妇均可出现假阳性);呈弱阳性时可能是早期感染,或治疗后梅毒活性减低;呈阴性时则表示未感染梅毒。若呈阳性或弱阳性,并不代表已患梅毒,须再进一步做TPHA(梅毒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加以确认。



艾滋病筛检(Anti-HIV1/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主要经性接触、静脉吸毒、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而传播,侵犯CD4细胞,当出现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后,临床表现特点为艾滋病患者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和易患恶性肿瘤。艾滋病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是不会被感染的(例如:接吻、握手、谈话等),预防的关键就是要有安全的性行为。

艾滋病检测:1、直接显微镜检查血细胞或组织活检在电镜下查见HIV具有诊断价值,但临床应用较少。2、PCR:用RT-PCR检测HIVRNA能检出微量HIV基因组,为目前检测HIV感染最敏感的方法。3、病毒分离鉴定:标本接种于经PHA转化的正常T细胞,以观察细胞病变,检测细胞培养液逆转录酶活性,或用特异性抗体查找病毒抗原。因检测方法较困难,只用于实验室研究。4、血清学诊断:为目前最常用的手段,主要方法有ELISA快速凝聚筛选试验、Western-印迹试验、放射免疫测定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常以ELISA方法进行血清HIV抗体初筛,由于ELASA法可能存在非特异性假阳性,若ELASA法检查呈阳性,需再检查一次,若再呈阳性,则须报告卫生单位并以Western印迹试验确定。



二十、妇科检查

妇检是妇科医生对已婚妇女进行的内外生殖器的检查,包括:

(1)外阴检查:有无皮肤病,色素减退,尿道口有无充血、肉阜,巴氏腺囊肿,尖锐湿疣,阴道膨出,子宫脱垂等。

(2)阴道窥器检查:暴露宫颈及阴道壁,观察白带性状,宫颈有无囊肿、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等。

(3)双合诊检查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和附件大小、位置、质地、表面光滑与否,以及有无肿块、增厚和压痛。

白带常规(MDC):在阴道检查中取得白带,置于显微镜下检查。

正常:白带清洁度为I-II度、滴虫阴性(-)、霉菌阴性(-)。

异常:白带清洁度III-IV度,多数为阴道炎。如霉菌阳性(+)为霉菌性阴道炎,滴虫阳性(+)为滴虫性阴道炎。

宫颈病理涂片:刮取宫颈外口上皮细胞送病理检查,确定有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电子阴道镜: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宫颈及阴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可将子宫颈、阴道粘膜放大5-40倍,观察阴道内肉眼所看不到的病变,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HPV-DNA检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目前只有宫颈癌的病因已明确,现已证明宫颈癌是与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HPV-DNA检测可一次检测所有可致癌的高危型HPV病毒(共13种),检测呈阳性者中,大部分可自然消失,但仍有少部分阳性者可长期携带,极少数可能会发展为宫颈癌。该检测可用于预测5-10年内宫颈癌的发病。因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为35-55岁,所以只要是已婚或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妇女,都建议行HPV-DNA检测,以利于早期筛检宫颈癌。



二十一、女性乳腺检查

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是乳腺疾病的一种普查方法,具有经济和易普及的优点,常用于检查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并作为乳腺癌的普查方法,确诊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乳腺彩超检查:对鉴别诊断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等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普查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妇女。但一般而言,对绝经期以前的妇女检查准确率高。

乳腺钼靶检查:据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对无症状人群进行乳腺钼钯检查是提高乳癌早期诊断率最有效的方法,可检出0.5厘米左右的早期癌,且可以检出90%的乳癌。但各年龄组的敏感性不同,50岁以上妇女敏感性最高,可达94%,40-49岁为87%,30-39岁为77%,所以,50岁以下妇女需配合乳腺彩超才能提高敏感性。



二十二、TORCH检测(优生优育检查项目)

TORCH:是指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的总称,它们是孕期中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TORCH的感染是导致流产、死胎、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育龄群体妇女孕前、孕早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避免和减少易感因素的接触,是降低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重要方法,所以说TORCH检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风疹病毒: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通过胎盘侵袭胎儿,在早孕时感染胎儿,可阻碍胚胎发育或影响脏器形成,引起流产和各种先天畸形;在妊娠后期感染可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最常累及的器官是心、肾、肺、肝、脑、眼、耳等。但所有病变不一定在出生后出现,有的可延至出生后数周或数年。约有一半的先天性风疹婴儿,其母亲在妊娠期无出疹的病史,可能有风疹接触史从而造成隐性感染。风疹血清学检查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查方法。

风疹病毒IgG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并产生抗体,具有终生免疫力,不会再受感染。风疹病毒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未孕者应先治愈后再考虑适时受孕;早期妊娠妇女应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如检查风疹病毒抗体均为阴性者,应注射风疹疫苗,并于注射后避孕三个月。若已怀孕者,禁止注射疫苗,以免因注射疫苗引起子宫内感染。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母体感染此病毒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在孕早期胎儿感染率为20%,孕中期很少,孕晚期感染率为40%。婴儿永久性的损害一般是母亲前半期妊娠感染所致。巨细胞病毒主要侵袭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死胎或流产,出生后的婴儿表现生长发育受限、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呼吸窘迫、昏睡、抽搐,多数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到数周内死亡,存活者后遗症有神经性耳聋、智力迟钝、视力丧失、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瓣膜病变)。所以从

优生学考虑应进行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检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处于病毒活动期,应终止妊娠。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潜伏感染。我国妇女IgG阳性检出率为80-90%,若双份血清效价增高达4倍以上可提示近期活动感染,也应终止妊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几率大,有I型和II型两种抗原型。I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引起生殖道以外的皮肤、粘膜或器官感染;II型主要为生殖器感染。孕妇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可经胎盘或经生殖道上行性感染引起胎儿宫内感染,诱发流产、早产、死胎或畸形。新生儿感染的表现为眼、皮肤或口腔出现疱疹;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昏睡、呕吐、发热);严重感染者可扩散至肝、肾上腺等器官。孕前和产前都应做血清学及外生殖器检查。血清学检查IgM阳性或IgG双份血清效价增高达4倍以上均可提示近期活动感染,孕前应积极治疗,待痊愈后方可受孕。产前应局部病灶对症治疗,争取行剖宫产以减少新生儿感染。

弓形体原虫:是专性细胞内原虫,猫为其终宿主,共有3种形态:滋养体(原虫)、组织包囊及卵囊。组织包囊可潜伏感染存在于脑、骨骼及心肌细胞内。弓形体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其传播主要有经口或先天性感染,妊娠期妇女感染者还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孕妇急性弓形体感染传给胎儿的机会约为40%,患有慢性弓形体病者,在孕期因病情活动亦能传给胎儿。孕妇弓形体感染不管有无临床症状,均可通过胎盘传播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畸形或使新生儿出现严重症状并遗留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弓形体传播给胎儿的危险性与母体孕期感染时间有关。母体较早期获得感染,如在孕期第3个月,很少会传给胎儿,但胎儿若在此期受到感染其后果严重;孕晚期母体获得感染时,约有2/3胎儿可受到感染,但娩出的新生儿为隐性感染。母体感染弓形体后很快就在血清中出现抗体,并可长时间保存,数年后仍可持续以较低滴度表现出来,故可以此估计其为急性、慢性或潜伏活化感染。对于血清试验阳性的孕前或已怀孕的妇女,即使无明显症状亦应给予预防性治疗。若在孕8-16周时检测IgM阳性者应考虑终止妊娠。



二十三、性激素检测

E2-6(雌二醇)

是雌激素的主要成分,由睾丸、卵巢和胎盘分泌,或由雌酮转化而来。雌二醇随月经周期和年龄而变化,生理功能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正常状态。增加:见于妇女妊娠期、女性性早熟、卵巢肿瘤、男子乳房发育症、垂体瘤、肝硬化等。减少:见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青春期延迟、原发和继发闭经、绝经期、口服避孕药、卵巢切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等。

参考值:男性:35~65pg/ml;女性:卵泡期:39~189pg/ml;排卵期:94~508pg/ml;黄体期:48~309pg/ml;绝经期:〈41pg/ml

注意事项:标本用空腹血清。

Prolact(垂体泌乳素)

由腺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它对机体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乳汁形成和分泌、性腺的发育,调节水和盐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值:

男性:2.64~13.13ng/ml;女性:1.39~24.2ng/ml

临床意义:升高:生理性:妊娠、哺乳、乳头部受刺激、低血糖、睡眠等;药物性:长期使用避孕药、安定剂、多巴胺拮抗剂、抗精神病药物等;病理性:主要见于垂体泌乳素瘤、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原发性甲减、肾功能不全、严重肝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均可分泌泌乳素。降低:较少见。可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应用溴隐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

PRGE(孕酮)

孕酮又称黄体酮,是由黄体和卵巢分泌,非妊娠期孕酮主要由卵巢分泌,妊娠期主要由胎盘分泌。生理作用是使已处于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继续发育增殖、增厚肥大、松软和分泌粘液,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对维持正常周期及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如排卵后孕酮持续升高,则可能为妊娠。对于某些由于黄体功能不全而致的习惯性流产患者,测定其中孕酮,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值:

女性:卵泡期:0.27~2.61nmol/L;黄体期:3.28~38.63nmol/L;

增高:主要见于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葡萄胎、卵巢肿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原发性高血压等。降低:见于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胎儿发育迟缓、死胎、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无排卵性子宫功能性出血等。

TSTO(睾酮):是由卵巢和睾丸分泌。

参考值:成年男性:2.0-10.5ng/ml成年女性:0-1ng/ml

临床意义:

增高:可见于睾丸的良性间质细胞瘤、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部分女性多毛症等。降低:可见于原发性睾丸发育不全性幼稚、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性矮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皮质增多症及部分男性乳房发育患者。

注意事项:空腹血清

LH(促黄体生成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激素,主要作用是促使卵泡合成雌激素,激发排卵,维持黄体功能。

FSH(促卵泡成熟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激素,主要作用是促使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合成。

LHFSH

参考值:卵泡期:1.0~18mIU/ml,排卵期:24~105mIU/ml,黄体期:0.4~20mIU/ml,绝经期:15~62mIU/ml卵泡期:4.0~13mIU/ml,排卵期:5.0~22mIU/ml,黄体期:2.0~13mIU/ml,绝经期:20~138mIU/ml

临床意义:

二者升高见于:多发性骨质纤维性发育异常、不对称性身材矮小发育异常综合征、少年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二者降低见于:单纯性黄体生成素缺乏综合征、单纯性促卵泡激素缺乏综合征、垂体肿瘤、席汉综合征、空蝶鞍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先天性发育不全;也可见于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生活环境的改变,精神创伤,如过度恐惧、忧虑、紧张等)引起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分泌障碍,造成不孕和闭经;某些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如重症心脏病、结核病、贫血等)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造成闭经和不孕。



二十四、骨密度仪检查

检测部位为腰椎L1-L2及双髋关节。骨密度测定是目前诊断早期骨质疏松最敏感的特异指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骨小梁排列紊乱为特征,使骨脆性增加、强度降低,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的一种疾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生理的变化,35岁以后,每年骨质平均减少1%。据国内一项研究发现:我国目前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者占16.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呈递增趋势,60岁以上人群有22.6%,超过80岁者50%的人群均有患病。



二十五、胃镜+病理

普通胃镜

通过胃镜,医生可以对上消化道粘膜做直接的肉眼观察,并可诊断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食道癌,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息肉、胃癌等,对可疑病变部位可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及细菌学检查。

超细胃镜

超细电子胃镜管直径约6.0mm,受检者痛苦小,耐受性好,但视野相对较小。

全麻胃镜

在全麻的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受检者无痛苦,无不适感觉。

胃镜适应症:1.有吞咽异物感或进食阻塞感;2.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3.胃痛、胃胀、呕吐、黑便、上腹部包块等患者;4.既往有消化道溃疡、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息肉、胃手术病史者须定期复查;5.家族有肿瘤病史的高危人群。

★禁忌症:有脊柱畸形、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梗、肺心病等病史者禁查;

注意事项:1.检查前一天晚上20∶00以后,应禁水、禁食;2.检测前必须先查快速HBsAg;3.检查后,1小时后可喝少量温开水,2小时后可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yloriAb)

幽门螺旋杆菌是生长在胃粘膜内的一种细菌,医学界已证实此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部分胃癌及部分胃淋巴瘤有密切的关系。明确诊断必须做胃镜,并夹取胃粘膜组织做细菌培养或切片染色,也可以立即做尿素酶检测。



二十六、13C-尿素呼气试验

13C-尿素呼气试验是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无创性检测方法;能方便、快捷地反映出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且无放射性,广泛适用于各种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及患高血压、心脏病等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并能监测幽门螺旋杆菌经治疗后的效果。13C-尿素呼气试验的工作原理:胃内的幽门螺杆菌依靠其高活性的内原性尿素酶能将口服的13C标记的尿素分解成NH3和13CO2,13CO2极易弥散入血,经肺呼出而被检测到。检查方法:清晨空腹收集呼出气体100ml,服用含底物的150ml橙汁后安静坐位状态30分钟,再收集呼出气体100ml一并送检。



二十七、纤维结肠镜+病理

用于结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缺血性肠炎、肠结核、结肠息肉、结肠癌等的诊断。适应症: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2.有腹泻、腹痛、便秘、腹部包块等下消化道症状者;3.结肠癌、结肠息肉术后随访;4.结肠息肉早期内镜下治疗。★禁忌症:1、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或身体虚弱者;2、肠道狭窄、近期手术或肠部放射治疗有穿孔可能者;3、有下消化道急性炎症、腹膜炎、肛周脓肿、肛裂者。注意事项:1、检查前三天需半流质饮食或低渣饮食,停服铁剂,检查当天应无渣流质饮食或禁食;2、检查前一晚上服用轻泻剂,同时多饮水;3、检查前两小时应清洁灌肠;4、检查后应待肛门排气、腹胀消失后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饮食;5、如有腹痛、腹胀、便血应立即到医院急诊;6、术后三天内不要剧烈活动。



二十八、经颅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TCD)是检测颅内、外血管病变的无创伤性新技术,原理是利用低频脉冲式超声波,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及自然骨孔,直接获得脑底大血管的血流信号,可评价颅内外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脑血管外周阻力等,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必备设备。经颅多普勒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高血压病;此外尚可用于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狭窄及闭塞等;以及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系统疾病等。还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包括头痛、头晕、眩晕、血管性头痛、功能性头痛、神经官能症、偏头痛等,并可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等方面。







祝您健康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准是: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真正的健康包括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方面。当您完成健康体检,阅读体检报告时,体检结果反映的是您的身体某些方面当前的状况。通过体检您可以把握自己生理健康(即身体健康),使各种危害生命的疾病泯灭于未生、将生之时,控制于已生之后。如果您的体检结果正常或基本正常,您是否健康?或许您身体检查没有疾病,却自觉不健康,这就是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亚健康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若处理得当,身体就向健康转化;处理不当时,则可能患病。故而通过体检未见异常者,仍需注意自己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实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通过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构建合理的膳食结构,改善营养不全或肥胖的情况;科学的运动方式,达到强身健体,消除疲劳的目的;积极戒烟,适当饮酒;消除不良情绪对身体和疾病的影响,创造和谐舒畅的心境,调动机体积极因素防御各种疾病。只有防治亚健康才能真正做到早期预防疾病。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位体检者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各个方面全面健康。让我们健康生活每一天,远离亚健康、远离疾病、福寿安康、通往健康之路。























11







(颈椎病侧位片)



(颈椎病侧位片)









献花(0)
+1
(本文系大使馆1234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