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总第39期)
2015-07-08 | 阅:  转:  |  分享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总第39期)



主编:苦李子





【诗歌作品】



1

《过年,想起丈母娘》

白芷



春联黄了

年味淡了

您的儿孙散了



荐者:昌政

理由:各自忙着生活,连节日也无暇相聚,现代人的这种生活状况了无诗意,但它有禅意:一种生活方式颠覆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各有苦乐,各有因果,值得沉思。诗句平淡中见用心,一声慨叹,深沉。



2

《佛寺中的蜘蛛》

南北



佛前的那盏灯

无论再怎样努力和坚持

也无法照彻你忙于结网的一角幽暗。



荐者:昌政

理由:各有执着,各有造化。比如内心的阴暗、欲的贪婪以及名利场上的追逐与经营,并非都能劝导、感化的。所谓佛法无边,其实有时也是无力的。了然于此,禅境自生。不过,“再”字似乎可删。



3

山溪

作者:昌政



一条溪从村庄出来

不再是少女了

总会怀上些什么

比如空的瓶子



而山里来人说

如今许多小溪怀的竟是

空的村子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空的村子”,虽然不会很多,但却揭示了目前中国农村的一种“现实”。而假一条山溪的“怀抱”来传递这条信息,是诗歌作为艺术的一份能力,也是责任。

现代禅诗能否直面当下的社会现实,而避免“空对空”的空谈?昌政的这首诗,应该是一个好的回答。

不在于你写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写。说到底,是一个观照角度的问题。



4

猫儿山

昌政



谁知受了什么惊吓或诱惑

一只猫跳上了

山巅蹲在大金湖的岸边看人摄影



它的耳朵竖起

其实是长在石缝的一株青冈栎

叶子落与不落

都是

风景



李子荐语:李子先舍去两字“至于”。自然总是高过一切,真相其实一晚为简单,一切的一切不过如此,所以人生要远离繁复和杂乱,简单真诚才是本质。





5

不必担心莲根的隐匿

作者:碧青



眼前的池塘里

没有一片叶子

伸出来收集早春的雨滴



池塘

端一钵清满的水



荷的根早已醒在泥泞的深处

它会带着尘世的一切

把洁净开在花里



李子推荐语:此一问一答正如也牛所言是很好的一则公案,更显人心纯静和美。



6

春日杂诗5

星儿叶子/文



园里的柳枝绿了

在清晨的阳光里格外鲜亮

这柔细的植物

总是第一个发芽

又最后一个凋零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清新、自然,欢喜、多情。最后一句,一下子拉过三个季节,更觉无常迅速,更应珍惜当下。



7



作者:空馨



雨的目光

在枝头一颤

树叶悄声滑落了微凉



吻着泥土的香

种子开始发芽

此时雨下得好安静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空馨这首诗如果抛开思想或情感的方面不论,单就诗歌的语言和形式的现代性而言,应属于“传统的现代”。也就是,她所使用的现代手法,譬如拟人等,都已经从最初的“现代语言技巧”,变成了一种日常化的语言。不过,这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还是作品向读者到底传递了什么语言之外的信息。这首诗其实很简单。下雨了,树的枝头在滴水。然后,是作者想到泥土里的种子,要发芽了。至于雨的安静,实则不过是作者自己此时的心境罢了。



8

雨中

作者:南北



你在笼子中,看雨。

这不是我的错。你进错了门

为贪欲所困。现在,你呼唤自由。

-

可惜,我手中没有你的钥匙。

一树桃花将谢。这是去年春天的契约

一顶草帽,在雨中晃来晃去。



推荐人:怯情

推荐理由:南北这首《雨中》可以说是朦胧禅诗的典范之作。朦胧诗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种诗歌创作流派,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它强调的是就一种朦胧含蓄的审美境界而言所表现出的以象征、隐喻、通感和暗示的创作手法。不是白描遗景物、直抒襟臆,而是用不明确或朦胧的方式去表达,含而不露,有点模糊不清、扑朔迷离,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揣摩和猜想,因个不同心境和感受而产生不同的解读,让读者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美感享受。这种注重诗歌内在空间拓展的创作手法,构成诗歌内蕴的张力和辐射性,让诗歌艺术更具潜在力,引人联想、深思和回味。“凡作诗者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谢榛《四溟诗话》)其中“妙在含糊”已道出朦胧诗的基本特征。



9

自荐一首:



《小区的桃花开了》

作者:奥冬



下午上班出门时

它还没有动静

百花百草都没动静

也许春天尚未到来



傍晚回来看见花开

粉嫩、清新,满树灿烂

也许它忽然想通

我开了就是春天



推荐人:奥冬

理由:如果百花百草都没有动静,就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





10

《折一枝春柳》

作者:碧青



折一枝春柳

原只为

嗅探春的深度



这一枝含芽的青柳

却不知

该放在何处



深远的光阴里

出现

那一树古老而蓬勃的安抚



难道它要借我的手

站立出

可以生根的这一世

半身阳光

半身泥土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在轻快明丽的氛围中,写出了生死之间的转换。正如空馨、石上硫、苦李子所说,结尾尤其精彩。



11

《路灯》

作者:莫白



不出声

不远行

不管有没有人经过



这些安静的路灯

向夜晚绽开内心的莲花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自然,自在,自如。如石上硫所说,平常而有新意。





12

《蓝天上有一朵白云》

奥冬



那朵云白得出奇



被我一直盯着

它开始不自在

这儿扭扭那里动动



后来它不见了

我心里有一点儿负疚感



荐者;昌政

理由:能发现“那朵云白得出奇”,是因为对环境的恶化自觉关注;云不见了,是因为白得出奇,但错以为是被自己盯跑了,有诗趣,更有悲悯之情。禅者着意于当下生活,从中发现差异,鲜活表达,心与境谐矣。



13

《夏夜》

怯情



月色的轻纱掩住水面的动荡

星星跌落成萤



蛙鸣上升,夜鸟低低的

我听见翅膀和水草的“呼啦”



坐在河边,微微的凉风略带花香

我离开了我的身体



推荐人:碧青

推荐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一,呈现清美而深邃的





14

《归山》

作者:南北



归山。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

但这不是事实。一场山雨后

新栽的竹子萌生了嫩芽。



还有门前的溪流。水声不再

断断续续,而是昼夜不舍的奔向山下——

农家,又到了插秧的时候。



荐者:昌政

理由:萌芽,奔走,扎根——这都是山里所见,归山者所见:觉察众所忽略的变化,于细微处感悟生命的蓬勃姿态。禅者无为,禅心宽广。全诗语如家常,寄寓深矣。





15

《青山》

作者:桃都别园



山鸟在你的树林里鸣叫。

太阳升起在树梢,,深陷绿色的空山。

岩石和泉水为前来登山的人敞开怀抱。



在一棵五百年的柏树下仰望。

天是蔚蓝的,白云悠闲地飘动。

花事淡出视线,果实还没有成熟。



荐者:昌政

理由:有人入山,诗却以物观物,呈现辽远而深幽的意境。写山,实为写心,写一种愿容万物的心境,禅意尽在其中。





16

敬亭山记·相看两不厌

作者:九生



后来

当众鸟都已飞走的时候

白云如魂般山间游动

你坐在山上看山,

山在你对面,

也和你在一起。这时,

你看见对面的自己

终于明白这是一种观照

山无关好恶

它是归途



荐者:昌政

理由:看山,看见对面的自己。相看两不厌,是观照之后的爱。自爱,而后才能爱人。人性如此,禅也如此。





17

我不写雅安

作者;智朝



诗人的笔墨太轻

勾勒不出在春天冷冻的身体

描不出那流血曲折的疼



诗人贸然地写雅安

便会像他的诗行一样轻浮

写了一个雅安

却写不出一个人的名字



此时我放弃诗人身份

做个雅安的平常人

做见过生死仍活着的平常人



荐者:昌政

理由:面对灾难,诗人必有态度。不写雅安,只“做见过生死仍活着的平常人”,是乃感同身受,共赴苦难——这是禅者态度。在众多虚妄浮饰的灾难诗泛滥时,难得有此平常心。





18

寸丝不挂

作者:空馨



尼姑从大日山来

说是日出就会融化雪峰

并不回答每天织布多少

只说是寸丝不挂



雪峰默默无语

见尼姑转身离去

轻声说;"袈裟角拖地了"

尼姑大惊,转过头来



荐者:昌政

理由:挑战者失败记:自称寸丝不挂者,只轻声一句"袈裟角拖地了",便披上了袈裟。大日山、日出、雪峰、融化、织布、寸丝不挂。。。。。。语境谐而巧。此类公案诗写,贵在自然、巧妙,耐品味。





【主编手记】



草长莺飞的四月,浪漫而又自在,本想安安静静在论坛读诗作评,可总有很多意外出现,比如母亲突然病重入院,让我一下手忙脚乱起来,日日出入医院,更多地体验到了生命的无常:那个前天还怒气冲冲的妇人转瞬间气息奄奄,那个昨晚还在呻吟的老人天亮就没了声响,刚刚空下来的病床没过几分钟就又来了新的面孔,那是个小小的少年,可恶的肾衰让他没了一点笑容,手脚肿的快要发亮,透析手术做了几次都因孩子不配合没成功,可怜的孩子痛苦的一次次对陪同的父亲喊叫……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一次次怔在原地发呆,自己和自己生气,我甚至思考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定要学医,主攻肾病这个世界难题,可人生哪有第二次机会让你选择呢?

看药水一滴一滴进入母亲的血管,我不停向佛主祈祷,唯愿这些药水被佛主赐于灵性,可以拂平母亲及所有病人的痛楚,忽然意识到生命在此时早已远离了红尘名利,只剩下最简单的意愿:那就是健康!幸好母亲是乐观的,常常反过来安慰我们,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轮回,经历了春夏秋,自然就会进入冬季,就会有新尘代谢,就会有老叶落地……母亲对生死的坦然让我惶恐的的心渐渐安然。忽然就想到了禅诗,母亲何尝不是一首最妙的禅诗。她用自己坚定的表情迎接生命的所有馈赠,无论祸福,无论风雨,无论生死,她不愿用人为的透析折磨业已虚弱的身体,她不想在没有质量的生命中煎熬,她斩钉截铁地对医生表达自己的意愿,她乐呵呵地给我们讲着一个个童年趣事……

在这一期的十几首诗里我读到了柳之青碧,荷之生翠,雨之静美,还有那开时炫目,落时安然的桃花,它们让生活如此静谧,如此富有禅机,禅机是生活,生活也禅机,祝愿同仁们天天有所悟,天天有所思,天天有新诗,那我们的禅诗天地就会越来越旷远了……



李子2013年5月1日晚

献花(0)
+1
(本文系现代禅诗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