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9章 无损检测
2015-07-09 | 阅:  转:  |  分享 
  


9章无损检测

9.1无损检测通用基础

9.1.1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透照厚度W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透照厚度W是指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b.透照厚度W是指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实测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实测厚度之和。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3.2

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规定,工件至胶片距离b是指;射线源至工件距离f是指;焦距F是指。

a.沿射线束中心测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b.沿射线束中心测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与受检工件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c.沿射线束中心测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答案:ab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3.3/3.4/3.5

9..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标准中,所定义的小径管是指外径D0小于或等于的管子。

a.70mmb.89mmc.100mmd.159mm

答案: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3.11

9..4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的规定,

和主要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涡流检测主要用于导电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a.超声检测b.射线检测c.磁粉检测d.渗透检测

答案:abc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4.1.2

9..5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无损检测使用原则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不宜采用磁粉检测

b.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

c.采用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级别为准。

答案:b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4.1.3/4.1.4/4.1.5

9..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中指出,

能确定缺陷平面投影的位置、大小,可获得缺陷平面图像并能据此判定缺陷的性质;

通常能确定缺陷的位置和相对尺寸;通常能确定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状;通常能确定表面开口缺陷的位置、尺寸和形状;通常能确定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位置和相对尺寸。

a.超声检测射线检测c.磁粉检测d.渗透检测e.涡流检测

答案:cde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4.2.1/4.3.1/4.4.1/4.5.14.6.1

9.1.7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包括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b.实施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无损检测工艺卡进行操作

c.实施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答案:a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5.2.1/5.2.3.1

9..8《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标准中,受检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原则

答:应当根据受检承压设备的材质、结构、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方向,选择适宜的无损检测方法。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1—2005)4.1.1

9.2.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将射线检测技术分为A级、AB级和B级等三级,其中A级是;AB级是;B级是。

a.低灵敏度技术b.中灵敏度技术c.高灵敏度技术

d.普通级e.较高级f.高级

答案:ab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1

9..2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

按照GB/T19384.12003分为四类,即T1、T2、T3、T4类。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a.胶片b.胶片系统c.底片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3.2.1

9..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采用γ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应采用。

a.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答案:ab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3.2.2/3

9..4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黑度计(光学密度计)可测量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测量值的误差应不小于±0.05。

a.3.5b.4.0c.4.5d.5.0答案: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3.4.1

9..5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射线检测所用增感屏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a.射线必须采用增感屏

b.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得采用增感屏

c.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

d.铅增感屏是一种常用的增感屏

e.铜、钢、钽都可用作增感屏材料。

答案:a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3.5

9..6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像质计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射线底片影像质量采用像质计测定

b.JB/T4730.2—2005标准采用线型像质计

c.JB/T4730.2—2005标准不采用线型像质计

d.像质计材料不同时,适用材料范围不同。

答案:ab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3.6

9..7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经外观检测合格的,是否还要为满足射线检测的需要而进行适当整修,取决于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是否能够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

a.正确b.不正确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3.7.1

9..8按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要求,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后

进行射线检测。

a.12hb.24hc.48h

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3.7.2

9..9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用适宜的透照方式a.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双壁透照方式

b.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c.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双壁透照方式,在双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单壁透照方式

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1.1

9..1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规定,射线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指向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

a.垂直b.平行

答案: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1.2

9..1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规定,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100%检测的透照次数: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T/D0≤0.12时,相隔90°透照;当T/D0>0.12时,相隔120°或60°透照。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120°或60°透照。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照。

a.1次b.2次c.3次d.4次

答案:bcc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1.5

9..12按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对于AB级射线检测技术,Ir192γ射线适用的透照厚度范围为mm。

a.≥20~100b.≥20~90c.≥30~90

注: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在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最小透照厚度取下限值的1/2;采用其他透照方式,Ir192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10mm。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2.2

9..1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曝光曲线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对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作出经常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

b.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

答案:a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5

9..14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像质计放置位置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源侧工件表面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

b.像质计一般应放在射线源侧表面焊接接头的中间部位

c.放置像质计时,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d.放置像质计时,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粗丝置于外侧。

答案:a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7.1

9..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对像质计放置原则有如下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

a.双壁双影透照b.双壁单影透照c.单壁透照

答案:cb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7.2

9..1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规定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以识别的。

a.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b.焊缝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7.5

9..17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中心标记、搭接标记都属于。

a.定位标记b.识别标记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8.3

9..18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哪些标记属于识别标记?a.产品编号。b.部位编号。c.对接焊接接头编号。d.搭接标记;

e.返修标记。f.中心标记。g.透照日期答案:abceg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8

9..1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规定,标记一般应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以外的部位。

a.5mmb.10mmc.15mmd.20mm

答案: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8.4

9..20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采用射线源置于曲面工件的曲率中心位置时,搭接标记应放在。

a.射线源侧b.胶片侧c.两侧均可

答案: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8.4附录G

9..2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规定,评片时,当底片评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当底片评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

a.10cd/m2b.20cd/m2c.30cd/m2d.40cd/m2

答案:c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1.3

9.2.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规定,底片评定范围的宽度一般为宽的区域。

a.焊缝本身b.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5mmc.焊缝本身及两侧热影响区

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1.4

9.2.2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底片评范围内黑度D叙述哪些是该标准的规定?a.AB级1.5≤D≤4.0。

b.AB级2.0≤D≤4.0。

c.AB级2.3≤D≤4.0。

注:不包括用X射线透照小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的黑度要求情况。

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4.11.2

9..24射线检测底片最大黑度的测定点一般在最小黑度的测定点在。

a.底片评定范围中部焊缝热影响区b.底片评定范围端部热影响区

c.底片评定范围中部焊缝d.底片评定范围端部焊缝

答案:ad

9.2.2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中的钢、镍、铜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适用于厚度为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制承压设备,以及厚度为的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质量分级。

a.2~80mmb.2~250mmc.2~400mm

答案:c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1

9..2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将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分为。

a.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五类

b.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圆形缺陷、条状夹渣和夹钨六类

c.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夹钨六类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2

9..27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根据对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级

b.Ⅰ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

c.Ⅱ级和Ⅲ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

d.对接焊接接头中缺陷超过Ⅲ级者为Ⅳ级。

答案:ac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3/5.1.4

9..28《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规定,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为一个与焊缝,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区域。

a.垂直的矩形b.平行的矩形c.无位向要求的矩形

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5.1

9..29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对于母材公称厚度不同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在底片评定时,取的厚度。

a.较厚板b.较薄板c.两板平均

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5.2/5.1.6

9..30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圆形缺陷评定区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部位

b.母材厚度不同时,评定区的大小是相同的

c.评定圆形缺陷时,一般应将缺陷尺寸换算成缺陷点数

d.有些圆形缺陷可以不计入点数。

答案:ac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5

9..31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圆形缺陷评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当圆形缺陷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时,应把它划为该评定区内计算点数

b.当圆形缺陷评定区附近缺陷较少,且认为只用该圆形缺陷评定区大小划分级别不适当时,经供需双方协商,可将评定区沿焊缝方向扩大到3倍,求出缺陷总点数,用此值的1/3进行评定

c.由于材质或结构等原因,进行返修可能会产生不利后果的对接焊接接头,各级别的圆形缺陷点数可放宽1~2点

d.质量等级为Ⅰ级的对接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T≤5mm的Ⅱ级对接焊接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不得多于10个,超过时对接焊接接头质量等级应降低一级;

e.圆形缺陷长径大于1/2T时,评为Ⅳ级。

答案:acde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5

9..32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圆形缺陷评定区尺寸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母材公称厚度T≤25mm,缺陷评定区尺寸10×10mm

b.母材厚度T>25~100mm,缺陷评定区尺寸10×20mm

c.母材厚度T>100mm,缺陷评定区尺寸10×30mm

d.对各种母材公称厚度,缺陷评定区尺寸均为10×10mm。

答案:ab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5.1

9..33按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对于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圆形缺陷分级,的等级是Ⅰ级;的等级是Ⅱ级。

a.允许的圆形缺陷点数

评定区mm×mm 10×10 10×20 10×30 母材厚度Tmm ≤10 >10~15 >15~25 >25~50 >50~100 >100 等级 1 2 3 4 5 6 注: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时,取较薄板的厚度;

b.允许的圆形缺陷点数

评定区mm×mm 10×10 10×20 10×30 母材厚度Tmm ≤10 >10~15 >15~25 >25~50 >50~100 >100 等级 2 4 6 8 10 12 注: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时,取较薄板的厚度;

c.允许的圆形缺陷点数

评定区mm×mm 10×10 10×20 10×30 母材厚度Tmm ≤10 >10~15 >15~25 >25~50 >50~100 >100 等级 3 6 9 12 15 18 注: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时,取较薄板的厚度;

d.允许的圆形缺陷点数

评定区mm×mm 10×10 10×20 10×30 母材厚度Tmm ≤10 >10~15 >15~25 >25~50 >50~100 >100 等级 6 12 18 24 30 36 注: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时,取较薄板的厚度。

答案:a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5.2

9..34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对于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圆形缺陷分级,判断下列的缺陷点数换算表哪个是标准的规定?

a.

缺陷长径mm ≤1 >1~2 >2~3 >3~4 >4~6 >6~8 >8 点数 1 2 3 6 10 15 25 b.

缺陷长径mm ≤1 >1~2 >2~3 >3~4 >4~6 >6~8 >8 点数 0 1 2 4 10 15 25 c.

缺陷长径mm ≤1 >1~2 >2~3 >3~4 >4~6 >6~8 >8 点数 1 3 3 4 6 8 25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5.2

9..35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对于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判断下列有关条形缺陷分级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单个条形缺陷≤1/3T,均可评为Ⅱ级

b.单个条形缺陷≤1/3T(最小可为4mm)且≤20mm可评为Ⅱ级

c.单个条形缺陷≤2/3T,均可评为Ⅲ级

d.对达不到Ⅱ级的单个条形缺陷,如其≤2/3T(最小可为6mm)且≤30mm可评为Ⅲ级。

注:T为母材公称厚度,当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时取较薄的厚度值。

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6

9..36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的规定,对于钢、镍、铜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判断下列有关条形缺陷分级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条形缺陷评定区是指与焊缝方向平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矩形区

b.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条形缺陷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缺陷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较短缺陷长度时,应作为1个缺陷处理,且间距也应计入缺陷的长度之中

c.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条形缺陷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缺陷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较短缺陷长度时,应作为1个缺陷处理,但是间距不计入缺陷的长度之中。

答案:a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2—2005)5.1.6

.2.37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其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该标准适用于电力行业制作、安装和检修发电设备时,透照厚度为2mm~175mm部件的射线检验,包括承压管子、管道和集箱单面施焊、双面成型的对接接头。

b.该标准适用于焊制焊管(纵缝焊管、螺旋焊管)和管件(三通、弯头)的射线检验。

c.该标准适用于摩擦焊、闪光焊等机械方法的对接接头。

答案:a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

9.2.38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检测人员资格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通过按DL/T675规定进行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b.检测人员必须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c.检测人员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答案:ab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3.1.2.39《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规定,外径大于的管道,其对接接头透照应采用JB/T7902中规定的R10系列像质计;外径大于且小于或等于的管子,其对接接头透照采用该规程附录B规定的Ⅰ型专用像质计;外径小于或等于的管子,其对接接头透照可采用该规程附录B规定的Ⅱ型或Ⅰ型专用像质计。

a.76mmb.89mmc.108mm

答案:baba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0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像质计放置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Ⅰ型专用像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侧管子正中的表面上,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

b.Ⅰ型专用像质计应放在胶片侧管子正中的表面上,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

c.Ⅱ型专用像质计的金属丝应置于焊缝中心,围绕全周。

d.当透照呈排状的管子并使数个管子焊缝透照在同一张底片上时,像质计应放在中间的管子上。

答案:ac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1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深度对比块选择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小径管对接接头的未焊透和内凹深度,应采用DL/T821—2002标准附录C的Ⅰ型深度对比块。

b.当管子外径大于89mm时,采用DL/T821—2002标准附录C的Ⅱ型深度对比块。

答案:ab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2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分段透照的数量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对外径大于76mm且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子,其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至少分两次透照,透照角度每次必须偏转90°。

b.对外径大于76mm且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子,其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至少分两次透照,透照角度每次偏转小于或等于90°。

c.对外径小于或等于76mm的管子,其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允许一次透照并应选择较低管电压。

d.对外径小于或等于76mm的管子,其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允许一次透照并应选择较高管电压。

答案:bd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3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采用射线探伤方法对厚壁管道对接接头进行焊接过程的中间检验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焊缝的下部焊接厚度为10mm左右时进行中间检验。

b.焊缝的下部焊接厚度为20mm左右时进行中间检验。

c.焊缝的下部焊接厚度为30mm左右时进行中间检验。

答案:b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4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对可能产生横向裂纹倾向的较大直径管道对接接头射线透照检验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为提高横向裂纹检出率,应选用周向X射线机或γ射线源,采用中心全周透照法。

b.为提高横向裂纹检出率,必须采用中心全周透照法。

c.也可以不采用中心全周透照法而采用其他透照方法,但应对透照厚度比K加以控制。

答案:ac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5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透照方法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当透照带有内壁螺旋槽的锅炉受热面管子和易产生裂纹的管材对接接头时,宜采用垂直透照,以提高裂纹的检出率。

b.当透照带有内壁螺旋槽的锅炉受热面管子和易产生裂纹的管材对接接头时,宜采用倾斜透照,以提高裂纹的检出率。

答案:a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6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检验管排对接接头时胶片的长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当检验管排对接接头时,胶片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

b.当检验管排对接接头时,胶片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

c.当检验管排对接接头时,胶片的长度不应小于300mm。

答案:c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7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射线源至钢管表面最小距离L1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L1达不到要求不能进行射线检验。

b.特殊情况下,L1达不到要求,可由合同双方确认。

c.厚壁管采用内透法如L1达不到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焊缝根部质量进行监控。

答案:bc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8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底片观察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评片时允许使用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5的放大镜辅助观察底片的局部细微部分。

b.评片时允许使用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10的放大镜辅助观察底片的局部细微部分。

c.评片时允许使用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20的放大镜辅助观察底片的局部细微部分。

答案:a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49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对接焊接接头质量分级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Ⅰ、Ⅱ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

b.外径大于89mm的管子和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子的未焊透的分级方法相同。

c.外径大于89mm的管子和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子的根部内凹的分级方法不同,但其质量级别都是分成Ⅰ、Ⅱ、Ⅲ、Ⅳ等四个级别。

d.根部内凹的评级是从内凹深度和内凹总长占焊缝总长的百分比两方面考虑。

答案:cd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50根据《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母材厚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采用射线探伤对厚壁管对接接头进行中间检验、在对底片上焊接缺陷评级时,母材厚度仍取管道的公称厚度。

b.采用射线探伤对厚壁管对接接头进行中间检验、在对底片上焊接缺陷评级时,母材厚度取所检验处已完成焊缝的厚度。

c.当对接接头两侧的母材厚度不同时,应取薄侧的厚度。

d.当对接接头两侧的母材厚度不同时,应取厚侧的厚度。

答案:ac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51题9.2.51图所示为《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附录B中规定的专用像质计和深度对比块的型式和规格。其中图(1)为;图(2)为;图(3)为;图(4)为。



















图(1)图(2)



















图(3)图(4)

题9.2.51图

a.Ⅱ型专用像质计b.Ⅰ型专用像质计

c.Ⅱ型深度对比块d.Ⅰ型深度对比块

答案:badc索引:《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2.52《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缺欠的射线检测》(SY/T6423.1—1999)规定了两种图像质量级别:图像质量级别R1:采用的X射线检测技术;图像质量级别R2:采用的X射线检测技术。

a.提高灵敏度b.标准灵敏度

答案:ab

索引:《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缺欠的射线检测》(SY/T6423.1—1999)4.2

9.2.53根据《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射线探伤发现的根部内凹评定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内凹处的射线底片黑度超过相邻最薄母材的射线底片黑度时,任何长度均允许。

b.根部内凹处的射线底片黑度不超过相邻最薄母材的射线底片黑度时,任何长度均允许。

答案:b索引:《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9.3..2.54根据《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射线探伤发现的管子或管件上的电弧烧伤、纵焊缝缺陷及其他缺陷的处理方法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射线探伤发现管子或管件上的电弧烧伤、纵焊缝缺陷及其他缺陷时,应向业主报告。

b.射线探伤发现的管子或管件上的电弧烧伤、纵焊缝缺陷及其他缺陷,施工单位即可直接处理。

c.对射线探伤发现的管子或管件上的电弧烧伤、纵焊缝缺陷及其他缺陷,其修补或割除应按业主的指导进行。

答案:ac索引:《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9.3.1.2.55根据《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射线检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应按业主的规定,进行射线检测及确定探伤的百分率。

b.工程射线探伤之前,探伤单位所用的射线探伤规程不需报业主批准。

c.业主应要求检测单位验证其所用的射线检测规程的准确性。

答案:ac索引:《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11.1.1

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标准规定,射线检测时,由

规定使用何种像质计。

a.检测单位b.业主c.监督检验单位

答案:b索引:《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11.1.4

.2.57根据《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射线检测使用的像质计类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SY/T4103—2006标准只允许使用孔型像质计。

b.SY/T4103—2006标准只允许使用线型像质计。

c.SY/T4103—2006标准允许使用孔型像质计或线型像质计。

答案:c索引:《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11.1.4.2.58根据《阀门受压铸钢件射线照相检验》JB/T6440—2008)的规定,判断下列缺陷哪些是铸钢件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a.裂纹b.内冷铁未熔合c.缩松d.缩孔

答案:ab索引:《阀门受压铸钢件射线照相检验》(JB/T6440—2008)6.1

9.2.59根据《阀门受压铸钢件射线照相检验》JB/T6440—2008)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铸钢件射线检验缺陷的综合评级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在评定区内,同时存在两类或两类以上且等级不同的缺陷时,取其中的最低等级定为综合评定等级。

b.一般情况下,同时存在两类或两类以上且等级相同的缺陷时,其综合评定等级应降低一级。

答案:ab索引:《阀门受压铸钢件射线照相检验》(JB/T6440—2008)5.4

9.2.60《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缺欠的射线检测》(Y/T6423.1—1999)是如何定义缺欠和缺陷的?

答:缺欠是采用该标准描述的射线检测方法能检测的焊缝不连续处。这些尺寸和/或分布密度没有超过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的验收标准的缺欠对承压用埋弧焊钢管的预期使用没有不良影响。缺陷是尺寸和/或分布密度等于或大于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的验收等级的缺欠。缺陷对承压用埋弧焊钢管的预期使用有不利影响,或限制着它的预期使用。

索引:《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缺欠的射线检测》(SY/T6423.1—1999)8.1.1/8.1.2

9.2.61根据《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超声波检测》(SY/T6423.3—1999)的规定,说明对可疑钢管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根据产品标准的要求,可疑钢管可按下列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处理:

(1)经购方与制造厂协议,可采用其它无损检测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射线检测方法)对可疑区域重新检测,验收标准由购方和制造厂协议;

(2)切除可疑区域。制造厂应确保所有可疑区域已被切除,使购方满意;

(3)判为不合格钢管。

索引:《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超声波检测》(SY/T6423.3—1999)9.4

9.2.62根据《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的规定,射线检测发现的根部未焊透符合什么条件时为不合格?

答:当根部未焊透符合下列任一条件时,则不合格。

(1)单个长度超过25mm;

(2)在焊缝任何300mm连续长度中,其累积长度超过25mm;

(3)当焊缝长度小于300mm时,其累计长度超过焊缝长度的8%。

索引:《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9.3.1.2.63根据《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的规定,射线检测发现的错边未焊透符合什么条件时为不合格?

答:当错边未焊透符合下列任一条件时,则不合格。

(1)单个长度超过50mm;

(2)在焊缝任何300mm连续长度中,其累积长度超过75mm。

索引:《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9.3.2.2.64根据《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的规定,射线检测评定时,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1)底片质量良好,无过大灰雾,无因暗室处理不当造成的影响评定的缺陷;

(2)合同规定的灵敏度;

(3)适当的识别系统;

(4)合格的技术和装备;

(5)满足验收标准。

索引:《钢质管道焊接与验收》(SY/T4103—2006)11.1.1.2.6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4730.2—2005)对焊接接头表面和检测时机有何要求?

答:(1)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外观检测并合格。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做适当修整;

(2)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射线检测。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4730.2—2005)标准3.7

9.2.6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4730.2—2005)对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布置有何要求?

答: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布置,当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应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

(1)T(壁厚)≤8mm;

(2)g(焊缝宽度)≤D0/4。

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

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可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4730.2—2005)4.1.4

9.2.67根据《承压设检测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4730.2—2005)的规定,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什么要求?

答:(1)A级射线检测技术;f≥7.5d·b2/3;

(2)AB级射线检测技术;f≥10d·b2/3;

(3)B级射线检测技术;f≥15d·b2/3。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4730.2—2005)4.3.1

9.3超声检测技术(UT)

9.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用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的,也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在用承压设备的。

a.超声检测b.超声测厚c.超声检测以及超声测厚

答案:a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1

9.3.下哪些是《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标准中规定的超声检测检测面和检测范围的确定原则

a.所确定的检测面应保证工件被检部分均能得到充分检查

b.对于锻件、螺栓坯件等应尽可能检查到全体积

c.焊缝表面应经外观检合格

d.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应予以清除

e.检测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

答案:abcde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3.3.1.2/3.3.1.3/4.2.5.2/4.6.4

9.3.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关于超声检测适用范围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JB/T4730.3—2005适用于承压设备用奥氏体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b.JB/T4730.3—2005适用于承压设备用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c.JB/T4730.3—2005适用于承压设备奥氏体不锈钢、镍合金等堆焊层内缺陷、堆焊层与母材未接合缺陷和堆焊层下母材热裂纹的超声检测及检测结果的质量分级。

答案:ab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4.2.1/4.7.1/5.2.1

9.3.4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超声检测质量分级等级评定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质量分级等级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级别,Ⅰ级质量最高

b.质量分级等级评定分为单个缺陷的等级评定,底波降低量的等级评定和缺陷密集区等级评定等三种方法

c.单个缺陷的缺陷实际尺寸

d.当缺陷被检测人员判定为危害性缺陷时,锻件的质量等级为Ⅴ级。

答案:ab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4.2.10

9.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承压设备用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板材超声检测范围和检测方法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JB/T4730.3—2005适用于厚度6mm的承压设备用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板材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b.检测面可选任一轧制表面进行检测。若有要求时,也可选两轧制表面分别进行检测

c.扫查时探头应沿着板材压延方向,间距不大于40mm的平行线进行

d.扫查时探头沿板材压延方向,间距不大于40mm的平行线进行。

答案:ab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4.3.1/4.3.3

9.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标准中无缝钢管超声检测适用于的承压设备用碳钢和低合金无缝钢管或外径为的承压设备用奥氏体不锈钢无缝管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a.外径为12~660mm,壁厚≥2mmb.外径为12~400mm,壁厚为2~35mmc.外径为680~1000mm,壁厚≥20mmd.外径为420~660mm,壁厚为2~35mm答案:a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4.5.1

9.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钢管超声检测主要是针对。

a.纵向缺陷b.横向缺陷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4.5.3.1

9.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关于奥氏体不锈钢锻件超声检测时机和工件要求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原则上应处理进行超声检测

b.原则上应在热处理后,粗加工前进行超声检测

c.检测表面粗糙度Ra≤6.3μm

d.检测面应无氧化皮、漆皮、污物等

e.锻件应加工成简单的形状,以利于扫查和声束的覆盖。

答案:bcde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4.7.4

9.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钢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超声检测”适用于母材厚度为全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母材厚度为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应按照附录G规定进行不适用于外径小于的钢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内径小于或等于20的管座角焊缝适用于外径小于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对接焊接接头检测。a.8~400mmb.6~8mmc.159mmd.200mme.250mm

答案:abce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1

9.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将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检测级别。超声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

a.A个b.A、B、C三个c.A、B、C、D四个

答案: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2

9.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中规定IA、CSK-IIA、CSK-IIIA、CSK-IVA试块适用壁厚范围为6~400mm的对接焊接接头,系列试块适用壁厚范围6~120mm的对接焊接接头,系列试块适用壁厚范围120~400mm的对接焊接接头。在满足灵敏度要求时,也可采用其它型式的等效试块。

a.CSK—ⅠA和CSK—ⅣAb.CSK—ⅠA、CSK—ⅡA和CSK—ⅢA

答案:b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3.3

9.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B级检测要求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母材厚度~46mm时,一般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和一次反射波法在焊接接头的单面双侧进行检测

b.母材厚度大于46mm120mm时,一般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在焊接接头的双面双侧进行检测,如受几何条件限制,也可在焊接接头的双面单侧或单面双侧采用两种K值探头进行检测

c.母材厚度大于120mm400mm时,一般用两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在焊接接头的双面双侧进行检测。两种探头的折射角相差应不小于10°

d.应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检测时,可在焊接接头两侧边缘使探头与焊接接头中心线成10°~20°作两个方向的斜平行扫查。如焊接接头余高磨平,探头应在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上作两个方向的平行扫查

e.检测时应将焊接接头的余高磨平,对焊接接头两侧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区域要用直探头进行检测。

答案:abc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2

9.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超声检测时,推荐采用的斜探头K值为:板厚6~25mm,K值应为;板厚>25~46mm,K值应为;板厚>46~120mm,K值应为;板厚>120~400mm,K值应为。

a.2.0~1.0(60~45)b.2.5~1.5(68~56)c.3.0~2.0(72~60

答案:cba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4.2

9.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质量分级的叙述正确的

a.缺陷反射波幅位于Ⅲ区的对接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为Ⅲ级

b.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的对接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为Ⅲ级

c.缺陷反射波幅位于Ⅰ区的缺陷,Ⅰ级

答案:a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9

9.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质量分级的叙述正确的

a.对于Ⅱ区缺陷,在板厚6~120mm范围,Ⅰ级的单个缺陷指示长度(L)评定界限值是L﹦1/3T,最小为10mm,最大不超过30mm

b.对于Ⅱ区缺陷,在板厚6~120mm范围内,Ⅱ级的单个缺陷指示长度(L)评定界限值是L=2/3T,最小可为12mm,最大不超过40mm

c.对于Ⅱ区缺陷,Ⅱ级的级

d.对于存在Ⅱ区缺陷的等级评定有两项指标,即单个缺陷指示长度和多个缺陷的累积长度

答案:bc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9表23

9.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可对的承压设备用碳钢和低合金钢螺栓a.直径M36b.直径M36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3.17超声波纵波在钢中的声速为;在不锈钢中的声速为;在铸铁中的声速为。

a.5900m/sb.5800m/sc.3500~5600m/sd.6240m/s

答案:abc

9.3.18《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超声波检测》(SY/T6423.3—1999)中规定:借助自动触发/报警标准结合打标记和/分选系统,自动检测设备应能区分钢管。

a.合格和不合格b.合格和可疑

答案:b索引:SY/T6423.3—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超声波检测》4.5

9.3.19根据《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超声波检测》(SY/T6423.3—1999)的规定,超声波检测时,产生的信号低于触发/报警标准的钢管判为;产生的信号等于或大于触发/报警标准的钢管应视为。

a.合格b.不合格c.可疑

答案:ac

索引:SY/T6423.3—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超声波检测》9.1/9.2

9.3.20根据《阀门铸钢件超声波检查方法》(JB/T6903—2008)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缺陷等级和验收等级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缺陷等级分成4级。

b.被探伤人员判为危险性的缺陷应评为4级。

c.缺陷等级3级为不合格。

答案:ab索引:《阀门铸钢件超声波检查方法》(JB/T6903—2008)5

9.3.21按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超声检测应采用哪些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答: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3.3.5

9..22按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的要求,如何确定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区的宽度?

答:检测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为5mm,最大为10mm。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4.1

9..23按《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的要求,如何确定焊缝超声检测的探头移动区?

答:(1)采用一次反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1.25PP=2TK或P=2Ttgβ

式中:P——跨距,mm;

T——母材厚度,mm;

K——探头K值;

β——探头折射角,(°)。

(2)采用直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0.75P。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4.1b

9..24按《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C级检测的要求,检测前应先对斜探头扫查声束通过的母材区域用直探头进行超声检测,其目的是什么?该项检测是否属于对母材的验收检测?

答:斜探头扫查声束通过的母材区域,应先用直探头检测,以便检测是否有影响斜探头检测结果的分层或其他种类缺陷存在。该项检测仅作记录,不属于对母材的验收检测。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4.4

9..25下图所示是《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中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的距离一波幅曲线,请在图中标出各条线的名称和3个区的名称,并说明各个区的范围。













题9.3.25图距离—波幅曲线

答:评定线与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Ⅰ区,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Ⅱ区,判废线及其以上区为Ⅲ区。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5.1

9..26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的规定,管座角焊缝的超声检测有五种方式,根据图分析,说出这五种方式?



















图(1)插入式管座角焊缝图(2)安放式管座角焊缝

答:在接管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2)在容器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

(3)在接管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4)在接管内壁采用斜探头检测;

(5)在容器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730.3—2005)5.1.6.3

.3.27《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将管道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分成了哪几部分?

答:分成了“中厚壁管焊接接头的检验”,“中小径薄壁管焊接接头的检验”和“奥氏体中小径薄壁管焊接接头的检验”等三部分。

索引:《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前言

9.3.28《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是如何划分中厚壁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等级的?其选用检验级别和确定检验等级的原则是什么?

答:根据不同焊接接头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分成A、B、C三级,检验的完善程度A级最低,B级一般,C级最高。应按照工件的材质、结构、焊接方法、使用条件及承受载荷的不同,合理地选用检验级别。检验等级应按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选择或经订约双方协商选定。

索引:《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5.2.1

9.3.29《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标准所规定的中厚壁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级别中的A级检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A级检验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单侧进行检验,只对允许扫查到的焊缝截面进行探测。一般不要求进行横向缺陷的检验。母材厚度大于50mm时,不得采用A级检验。

索引:《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5.2.2.1

9.3.30《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所规定的中厚壁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级别中的B级检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B级检验原则上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验,对整个焊缝截面进行探测。对检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有检验要求的焊缝两侧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部分要用直探头检查。条件允许(外径大于250mm)时,应在焊缝两侧进行横向缺陷检验的斜平行扫查。焊缝母材大于等于60mm的B级检验有要求时,应增加串列式扫查或纵横波串列式扫查。

索引:《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5.2.2.2/5.2.2.4

9.3.31《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所规定的中厚壁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级别中的C级检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C级检验至少要采用两种角度探头在在焊缝的双面双侧进行检验。同时要将对接焊缝余高磨平,进行两个扫查方向和两种探头角度横向缺陷检验的的平行扫查。焊缝两侧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部分要用直探头进行检查。焊缝母材大于等于60mm的C级检验,应增加串列式扫查或纵横波串列式扫查。

索引:《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5.2.2.3/5.2.2.4

9.3.32《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标准,适用于电力行业制作、安装和检修设备时铁素体类钢制承压管道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中厚壁管、中小径薄壁管和奥氏体中小径薄壁管焊接接头的手工A型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验。其所适用的中小径薄壁管的规格为:外径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壁厚大于或等于、小于等于14mm。

a.32mmb.51mmc.108mmd.159mm

e.2mmf.4mmg.6mmh.8mm

答案:adf索引:《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1.2

9.3.33根据《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中厚壁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工艺要求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焊接接头两侧的母材,探伤前应测量管壁厚度,至少每隔90°测一点.

b.焊接接头两侧的母材,探伤前应测量管壁厚度,至少测一点。

答案:a索引:《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5.3.3

9.3.34根据《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中小径薄壁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缺陷评定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根据缺陷类型、缺陷波幅的大小以及缺陷的指示长度,缺陷评定为允许存在和不允许存在两类;

b.性质判定为裂纹、坡口未熔合、层间未熔合、未焊透及或密集性缺陷者为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答案:ab索引:《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6.4.4

9.4磁粉检测技术(MT)

9.4.1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的规定,判断磁粉检测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

a.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检测

b.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c.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答案: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1

9..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标准所规定的磁粉检测用标准试片。

a.A1型、B型、C型和D型b.A1型、C型、D型和M1型

答案: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3.5.1

9..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磁粉检测设备定期校验的叙述正确的

a.电流表在正常情况下,至少半年校验一次

b.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校验一次。在磁轭损伤修复后应重新校验

c.黑光辐照计、照度计等检测用辅助仪表至少年校验一次。

答案:a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3.9

9..4下图是磁粉检测常用的磁轭法示意图。该方法属于。















a.纵向磁化b.周向磁化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3.7.1

9.4.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中规定磁粉检测时,被检工件的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

a.25μmb.12.5μmc.6.3μm

答案:a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3.11.1

9..6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关于磁粉检测磁痕的分类的叙述正确的

a.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条状磁痕处理

b.长度与宽度之比3的缺陷磁痕、按圆形磁痕处理

c.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时,横向缺陷处理,其它按纵向缺陷处理

d.磁痕显示指的是相关显示。

答案:a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5.1

9..7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关于压力容器磁粉检测磁痕与记录的叙述正确的

a.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2mm时,按一条磁痕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磁痕之和

b.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2mm时,按一条磁痕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磁痕之和加间距

c.长度小于或等于0.5mm的磁痕不计

d.缺陷磁痕的显示记录可采用照相、录像可剥离塑料薄膜

答案:d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5.1/5.9.4.8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磁粉检测质量分级的叙述不正确的

a.焊接接头磁粉检测质量Ⅱ级的,不允许存在圆形缺陷磁痕.焊接接头磁粉检测质量Ⅰ级的,不允许存在线性缺陷磁痕

答案:b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9.2

9..9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磁粉检测质量分级的叙述正确的

a.存在裂纹和白点

b.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纵向缺陷显示。

c.磁粉检测质量分Ⅰ、Ⅱ、、Ⅳ等个等级。

答案:c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9.2

9.4.10按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的要求,磁粉检测出现哪些情况时,需要复验?

答: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复验:

(1)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

(2)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3)合同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2005)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2005)标准将渗透剂分为。

a.Ⅰ、Ⅱ、Ⅲ三类b.A、B、C、D四类c.a、b、c、d、e五类

答案: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2005).5.2根据《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检查方法》(JB/T6902—2008)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检测温度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液体渗透检测温度应控制在16~52℃范围内。

b.液体渗透检测温度应控制在26~52℃范围内。

c.如果因现场条件所限,液体渗透检测温度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则应对较低或较高温度时的探伤方法作出鉴定,通常使用铝合金试块进行。

d.液体渗透检测温度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时,不能进行探伤作业。

答案:ac索引:《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检查方法》(JB/T6902—1993)附录A1

9.5.3根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2005)的规定,说明渗透检测用试块的分类及其主要用途

答:其类型分成铝合金试块(A型对比试块)和镀铬试块(B型试块)。

铝合金试块(A型对比试块)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在常情况下,检验渗透检测剂能否满足要求,以及比较两种渗透检测剂性能的优劣;

(2)对用于非标准温度下的渗透检测方法作出鉴定。

镀铬试块(B型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2005)3.3.6

9..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2005)对渗透检测工件表面准备的要求是什么?

答:(1)工件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

(2)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1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验结果

(3)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2005)5.1

9..5按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2005)的要求,渗透检测出现哪些情况需进行复验?

答: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验:

(1)检测结束时,用试块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

(2)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3)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其它。

索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2005)5.9.1



答案:abcde

9.7.4声发射技术对于二维缺陷定位问题,经常采用的传感器布置方法有哪些?

a.正方形。b.直角三角形。c.正三角形。d.等菱形。

答案:abcd

9.7.5根据《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的规定,检测出的声发射源应根据源的综合等级划分结果决定。

a.是否返修b.是否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复验

答案:b索引:《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法》(GB/T18182—2000)4.3

9..6根据《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的规定,判断下列有关加压程序的叙述哪些符合该标准的规定?

a.应根据有关规范与用户协商确定最高试验压力和加压程序。升压速度一般不应大于0.5MPa/min。保压时间一般应不少于10min

b.新制造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和在役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检测,只能进行一次加压循环过程

c.新制造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和在役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检测,一般应进行两次加压循环过程,二次加压循环最高试验压力应超过一次加压循环的最高试验压力

d.新制造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和在役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检测,一般应进行两次加压循环过程,二次加压循环最高试验压力应不超过一次加压循环的最高试验压力。

答案:ad索引:《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方法》(GB/T18182—2000)7

9.7.7根据《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的规定,判断下述有关源的综合等级和检测结果评定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源的综合等级划分为A、B、C、D、E、F等六个等级

b.源的综合等级划分为A、B、C、D等四个等级

c.A级声发射源不需要复验,B、C级声发射源由检验人员决定是否需要复验,其他级别的声发射源应采用常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验。

d.各级声发射源都应进行复验。

答案:ac索引:《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8.4/9.19.7.8根据《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的规定,说明声发射检测的主要目的?

答:声发射检测的主要目的检测由金属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器壁、焊缝、装配的零部件等表面和内部缺陷产生的声发射源,并确定声发射源的部位及划分综合等级。

索引:《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4.1

9..9《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标准在声发射检测的方法提要中,对该检测方法的工作过程是如何叙述的?

答:金属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的声发射检测在加压过程中进行,加压过程一般包括升压、保压过程。在被检容器表面布置声发射换能器,接收来自活动缺陷部位的声波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检测系统鉴别、处理、显示、记录和分析声源的位置及声发射特种参数,确定声发射源的部位及划分综合等级。

索引:《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4.2

9..10根据《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的规定,简述声发射检测程序主要分成哪几个步骤?

答:资料审查、技术准备、校准、检测、检测记录。

索引:《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7

9..11按照《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的要求,在声发射检测的加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答:在加压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介质注入容器或管道;

(2)加载速率过高;

(3)机械振动;

(4)电磁干扰;

(5)天气情况,如风、雨的干扰;

(6)泄漏。

索引:《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18182—2000)7.4.4.2

答:超声波相控阵成像设备般系统可驱动32~128个晶片的相控阵探头。相控阵换能器类型有极坐标阵列、圆环阵列、面阵列以及线阵列等。相控阵换能器在高频电信号激励下产生频率在650kHz~20MHz的超声波信号,通过控制系统调整发射到相控阵多晶探头的每个晶片激发脉冲之间的相差,穿过耦合介质进入试样内部,实现超声波声场控制产生各种角度、不同焦距和焦斑尺寸的声束。来自位置的回波具有可计算的相差,反射到达换能器,先赋予每个回波信号一个相位偏移,再在每个换能器单元将反射回波信号叠加,经过延相叠加的回波成为一次增强超声波扫描,信号主要是来自焦斑的声响应,同时材料中其它位置的杂散回波被衰减了。















压力管道检验人员考核复习参考资料



第9章无损检测



518





519















献花(0)
+1
(本文系兵兵兵仔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