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張氏七姐妹詩選》[清]張學雅等
2015-07-09 | 阅:  转:  |  分享 
  
張氏七姐妹詩選





張學雅

張學魯

張學儀

張學典

張學象

張學聖

張學賢























































張學雅

張學雅(1645-1671),字古什,太原人(今山西太原)。諸生佚長女。著有《繡餘遺草》。擷芳集、(徐乃昌)閨秀詞鈔、國朝閨秀正始集、小黛軒論詩詩有著錄。



閨中閑咏(淸·張學雅)

竹院蕭蕭人語空,夜來風雨太匆匆。

侵晨獨倚闌幹角,閑數池蓮幾朵紅。































































張學魯

張學魯(1646-1661),字古史,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佚次女:著有《倡和集》。擷芳集、小黛軒論詩詩有著錄。



秋閨(淸·張學魯)

窗前松露滴空階,玉漏沈沈月影斜。

忽聽數聲新雁唳,雲山回首渺天涯。































































張學儀

張學儀(1647-1708),字古容,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佚三女,金壇給事中于沚室。著有《艷樹詞》《滋蘭集》。擷芳集、(徐乃昌)閨秀詞鈔、小黛軒論詩詩有著錄。



曉起漫興(淸·張學儀)

簾開梁燕覓泥忙,冉冉熏風欲倦妝。

苑柳垂縧籠綉戶,風桃飛片點書床。

修眉不整因傷別,碧檻慵歌怯曉凉。

不耐城東吹畫角,聽來渾欲斷人腸。



























































張學典

張學典(1648-1710),字羽仙,號古政,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佚四女,諸生楊易亭室。著有《花樵集》﹑《倡和吟》。蘇州府志、擷芳集、江南通志、本朝名媛詩鈔、(徐乃昌)閨秀詞鈔、國朝閨秀正始集、小黛軒論詩詩有著錄。



咏霞(淸?張學典)

冉冉長天散麗輝,韶姿染就媚春輝。

光凝畫閣鋪文綺,彩映晴空曳舞衣。

傍水更明添瀲灩,因風欲碎轉霏微。

晚來至竟歸何處,一片俄驚上錦機。



宮詞(淸?張學典)

內苑繁華柳放絲,禦溝流水漲胭脂。

欲將心事題紅葉,未識隨流付阿誰。



感亡姊舊居(淸?張學典)

綉網蛛絲鏡滿塵,閑花狼籍不知春。

深愁怕見梁間燕,猶是呢喃覓主人。



蓮浦謠(古風){淸?張學典)

溪水溶溶魚唼唼,初上鳴橈木蘭楫。

雪羽?褷映倒光,晴光泛艶蒼波闊。

剪斷春綃碧似烟,花垂兩岸濃相連。

澄明鏡裏紅妝淺,菡萏新容出水鮮。

風飄羅袖紅絲蹙,山碧添愁眉半曲。

悠悠玉浪浸春雲,無窮柳色前堤綠。



江南曲(樂府曲辭)

落日乘潮去,荊歌戲采蓮。

相逢嬌不語,佯笑墮花鈿。

















張學象(1649-1731),字古圖,號淩仙,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佚五女,諸生沈載公室。著有《硯隱集》。蘇州府志、擷芳集、國朝閨閣詩鈔、本朝名媛詩鈔、(徐乃昌)閨秀詞鈔、國朝閨秀正始集、小黛軒論詩詩有著錄。



歲暮感懷(淸?張學象)

緝柳編蒲志苦辛,半生多難已忘身。

橘林乏實供饘粥,突舍無烟薦藻蘋。

空羨田真兄弟樂,堪憐任昉子孫貧。

一函遺草誰爲達,檢得徒令泪滿巾。





雜咏(淸?張學象)

明鏡如滿月,朝朝弄妝靚。

一自弃塵埃,不照孤鶯影。



其二

夙昔愛琴鳴,流泉指下生。

子期今已沒,誰聽斷腸聲。









































張學聖

張學聖(1651-1718),字古誠,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佚六女,金壇于廷機室。著有《瑤草集》。擷芳集、(徐乃昌)閨秀詞鈔有著錄。



春暮(淸·張學聖)

萋迷春晚心,日暮鳥歸林。

一點花才落,空庭草已深。





曉景(淸·張學聖)

搔首見殘月,幽然曉色嘉。

迎風抽草帶,挹露落瓊葩。

是物含春意,何方駐歲華。

只宜傾綠醑,尤勝試香茶。

海氣騰寒旭,江烟作早霞。

數聲聽漸遠,爭起噪群鴉。













































張學賢

張學賢(1653-1720),字古明,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佚七女,金壇于星暐室。著有《華林集》。擷芳集、(徐乃昌)閨秀詞鈔、國朝閨秀正始續集有著錄。



閑望(淸·張學賢)

開窗看落日,還似曉遲遲。

波動風來後,花殘雨過時。

幾回聞乳燕,懶去折芳枝。

惟對初生月,清輝共映池。



春暮(淸·張學賢)

階前草漸碧,獨坐惜殘花。

蛺蝶雙飛去,疑春在別家。





























1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