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092-飲露詞》[清]李道清(1873-1900)
2015-07-11 | 阅:  转:  |  分享 
  
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第九集

飲露詞

合肥李道清味蘭撰



李道清(1873-1900),名國香,字味蘭,合肥人(今安徽合肥)。李鴻章長孫女,編修李經方女,作家張愛玲(1920-1995)表姐,江蘇常熟舉人楊鑒瑩(1875-1941)室。著有《飲露詞一卷》。安徽才媛紀略,小檀欒室彙刻百家閨秀詞,小黛軒論詩詩,閨秀詞話有著錄。





《飲露詞》一卷,都十七篇,元配李夫人合肥君撰也。夫人名國香,字道清,文忠公長孫女,伯行先生長女,聰穎通文翰。壬辰年二十歸余,見餘填詞,好之,喜讀李後主詞,偶作清麗婉約,工於詩而思致蕭瑟,戒之。夫人事上孝與人恭,生長侯門,而性節儉。余家清簡,衣必再補,處之若素,年來兒女漸眾,主持瑣屑無少暇,遂不復作。於是八年之間,僅留此十七篇以存。嗟乎,月圓則蝕,花好則落,於是乎,我夫人死矣,然月可蝕而不可掩其光,花可落而不可掩其香,夫人可死而不可掩其慧,我於是乎,存《飲露詞》。詞不甚工,存之者,存其人也。夫人以光緒庚子正月卒于京師。嘗憶夜飲歸來,春雨滿衣,夫人親為我易之。剪燭花擲地,布棋局曰「當與君遣此無事之時。」因賦《菩薩蠻》「博山香定煙絲直」一闋。乙未初秋,夜宿西湖之曲院,月出波上,清露有聲,藕香徐來,夫人喜,推枕而起,賦「水榭燒香雲滿天」一闋,又《菩薩蠻》一闋,有曰「玉臂捲湘簾。星河秋滿天。」皆紀實也。今思之,真事已成陳跡,墜歡不可複拾,開卷展誦,人亡聲存,五衷惻怛,不能已已。夫人容端莊,性凝重,不類其文,無夭理。

辛丑重陽雲史敍述。

























飲露詞李道清撰

浣溪沙

小閣紅簫韻未休。碧煙狼藉百花洲。春陰暗暗夢悠悠。

蝴蝶路迷芳草遠,黃鸝聲住水東流。古來誰得倩春留。







臨江仙(丁酉之秋,雲史赴金陵,填臨江仙一闋寄示,率和之)

一寸離愁千里夢,近來夢也無蹤。清秋涼意入房櫳。片雲來月地,疏雨落晴空。

雲鬢清涼花氣淡,夜深獨聽梧桐。下簾聲在雨聲中。一腔離別意,料得與君同。







憶王孫(丁酉七夕,雲史將有秣陵之行,原調和之)

坐聽煙露下叢蘭。秋月今宵共指看。明知小別總難歡。已秋寒,別後君休獨倚欄。







浪淘沙(春閨)

柳葉淡如煙。柳絮如棉。黃鶯紫燕共纏綿。一片飛花斜日裏,紅過秋千。

無語下珠簾。怕聽啼鵑。閒愁棖觸上眉尖。一曲琵琶渾不是,廿五冰弦。







浣溪沙

促織悽嗚月亦秋。蘭橈輕泊藕花洲。碧梧梢影小樓頭。

階下綠蕪留別夢,陌頭楊柳系離愁。金風時動玉簾鉤。







前調

春水悠悠淡遠空。無言閑立畫橋東。夕陽影裏落花中。

有恨門開千嶺綠,無情簾捲一庭紅。黃昏怊悵雨和風。







青玉案(暮春)

海棠淡白胭脂褪。更寂寞、無人問。九曲廻腸君莫訊。如今猜透,春愁離恨。總是詞人分。

博山一線春寒緊。侍女初將翠裘進。何處銷魂銷不盡。碧紗簾外,飛花成陣。又是黃昏近。







減字木蘭花

孤城雲外。當日樓臺今何在。細雨紅樓。一夜江聲枕上愁。

山川如許。彩筆題詩深夜語。入耳砧聲。揚子江頭月自明。







更漏子(秋思)

菡萏香,龍須冷。簾子風搖難定。還對鏡,更添衣,玉墀清漏稀。

畫樓近,天涯遠,夢裏醉中恩怨。無可奈,不堪尋,小庭秋雨深。







臨江仙

錦帳香微雲鬢揾,春肌沁暖瑤簪。殘宵有夢待重尋。人歸還有恨,春去未關心。

休說從前多少事,從前怎及如今。小橋流水暗沈沈。月明人弄笛,青瑣杏花深。







少年游

遙波無際,片帆不動,煙雨繞江樓。洞房春曉,珠簾半捲,人在柳梢頭。

桃花浪漲春愁遠,此意倩誰留。訴與春庭落花知,道又恐、落花愁。







浣溪沙(秋夕夜起納涼和雲史)

露腳無聲雲髻拖。銀床低吹玉笙和。藕風一線晃簾波。

近水闌幹人坐處,滿身明月望秋河。此間清影納涼多。







前調

水榭燒香雲滿天。月明花底蕩秋船。玉人無寐睡妝殘。

白露濛濛花夢冷,銀河淡淡水聲寒。清歌一曲水雲閑。







前調(又一體)

轆轤金井誰家院。銀河明滅參差見。一桁珠簾難放捲。

朱闌六曲憑千遍,慵爇金猊沉水片。一砌秋蟲清夜怨。







菩薩蠻

博山香定煙絲直。薄妝閑坐西窗側。棋罷正思眠。畫屏春夜寒。

玉階苔蘚薄。花雨廉纖落。春恨自闌珊,梨花半不開。







相見歡

晝長正自堪眠。雨亷纖。半是開花時候、落花天。

春如夢。閒愁重。總堪憐。無奈去年今日、到今年。







菩薩蠻

蓮塘夜靜簫聲起。銀屏夢覺涼如水。玉臂捲湘簾。星河秋滿天。

悠悠今夜怨。只有鴛鴦見。清影不分明。巧雲移月行。

《飲露詞》一卷終。























1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