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发明了信息技术(袁维萍著)
2015-07-11 | 阅:  转:  |  分享 
  
中医发明了信息技术(袁维萍著)

引用袁维萍著《中医信息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传承》、《中医信息疗法荟萃》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新张集乡阳光村卫生室邮政编码:236743



内容导读:

一、中医发明了信息技术

二、传统中医技艺属于一门信息技术

三、中医信息技术是传统中医技艺的精髓



一、中医发明了信息技术



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人体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自反馈调节系统,只要给予肌体一定的刺激,即可产生一定的信息反馈调节效应,从而调治了一定的疾病。中医作为一门信息技术,中医诊疗疾病是通过人体信息反馈的作用进行的。中医治疗疾病,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治法。中医内治,主要是通过内服中药进行治疗的。中医外治,主要是通过中药外敷、针灸、导引、情志等方式进行治疗的。而中医内治和中医外治,均属于一类信息疗法。可以说,中医治疗疾病,是在人体内生物信息反馈的调节作用下,进行自动化调控,最终取得了歪打正着之效,中医疗法即属于歪打正着的自然疗法。

中医内治,根据“辨证论治”理论,按照理、法、方、药制定出“方药”,而且“方药”大都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在中医内治中,内服中药大都是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由于内服的复方含有许多味中药,而且每一味中药又含有许多种化学成分。这样,中医治疗疾病的每一个复方,都含有成百上千种的化学成分。在内服中药复方治病时,内服中药进入肌体后,在成百上千种中药公学成分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中药化学成分则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作用靶点进行作用,刺激肌体分别产生成百上千种的反射活动,并且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中药的“信息反应”。而人体作为一种生命信息反馈系统,时时刻刻都在与内、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以此补充人体的消耗。这样,在口服中药治病的过程中,内服中药被肌体吸收后则产生了许多种与治疗疾病无关的反射活动,通过人体信息反馈调节作用,进一步刺激肌体相关的组织器官产生并分泌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信息——人体内药,以此调治了种种疾病。也就是说,在人体内生物信息反馈的自动作用下,利用肌体产生并分泌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及信息,通过“心身交互塑造”这一信息网络系统,把内服中药产生的许多种与治疗疾病无关的反射活动进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心身交互塑造”信息网络系统,让肌体进行自我塑造,并在自我塑造中恢复了人体原有的“心身交互塑造”正常作用关系,最终祛除了疾病。显而易见,在内服中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内服中药并没有直接作用于病灶,分别从不同的作用靶点,曲曲折折,利用人体生物反馈这只无形的触手进行调控,最终还是抵达了病灶。在这一内治的治疗过程中,尽管内服的许多味中药产生了许多种与治疗疾病无关的反射效应,但是在生物信息反馈的作用下,利用“心身交互塑造”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故而还是产生了“歪打正着”的治疗作用,终究还是治愈了疾病。

在中医内治疗法中,采用汗、吐、下攻邪治病,也属于一类最典型的信息疗法。中医汗、吐、下攻邪治病,并没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是针对病症,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间接进行治疗疾病。当口服汗、吐、下的中药进入胃肠道后,首先刺激胃肠道的神经感受器,进行条件反射活动,刺激胃肠植物神经系统进行种种条件反射活动,刺激肌体产生并分泌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及信息,称为人体内药,以此作为治疗疾病的基石。通过生物反馈作用,刺激整个植物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免疫系统等诸多系统进行一系列的信息反射活动,最终恢复心身之间正常的交互塑造作用关系,故而治愈许多疾病。因此,中医汗、吐、下攻邪治病,也属于一种“歪打正着”的信息疗法。

中医外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或者是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通过中药外敷、针灸、调控情志、导引等方式进行治疗。在采用中药外敷、针灸方法治疗疾病时,在外敷、针灸的作用下,刺激肌体皮肤的神经感受器进行条件反射活动,刺激肌体产生并分泌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及信息,以此作为治疗疾病的基石。在人体生物信息反馈的作用下,利用“心身”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让肌体进行自我塑造,并在自我塑造中恢复了人体原有的“心身交互塑造”正常作用关系,最终祛除了疾病。中医在采用外治方法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中药外敷、针灸作用于肌肤表面,并没有直接作用于病灶,只是分别从不同的治疗靶点,经过“心身”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曲曲折折,最终抵达了病灶。在这一外治的治疗过程中,尽管中药外敷、针灸作用于肌肤的不同表面,与治疗的疾病并没有发生直接的作用,但是在生物反馈的作用下利用“心身”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间接作用于病灶,终究治愈了疾病,故而也产生了一种“歪打正着”的治疗作用。

经络概念是传统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由分布于人体内外的经脉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在每一条经络上,都分布着许多反应敏感点,这些对刺激产生敏感反的靶点即称之为“穴位”。严格地说,经络作为中医一种信息科学模型,穴位也属于一种信息靶点模型,经络上的穴位仅仅肌体敏感反应的信息靶点而已。穴位作为刺激肌体的一个作用靶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不同的人其位置也不尽相同,是属于一种信息反应的靶点符号。

全身是穴,全身无穴。在人体的表面,存在着无限多的信息作用靶点,刺激不同的信息靶点则产生不同的反射活动,而且每一个作用靶点都可视为一个穴位。这样,分布于人体表面无数的作用靶点,由此人体就具有了无数多的穴位,即全身都是穴。也正因为人体表面无限多的作用靶点构成了人体无限多的穴位,肌肤表面穴位之多是一个挨着一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故而,人体表面分布着无限多的穴位,无法区别,就等于没有穴位一样,即全身无穴。

在人体穴位上,给予一定的刺激即产生一定的条件反射,引起肌体进行一定的生命活动。在人体表面,穴位作为治疗疾病的信息作用靶点,通过药物外敷或者针灸刺激穴位,刺激神经感受器进行条件反射活动,通过“心身”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在信息反馈的作用下一步步地抵达病灶,最终达到祛除疾病之目标。在人体表面治疗疾病,无论是从何处治疗疾病,从任何一个作用靶点进行治疗,在信息反馈的作用下利用“心身”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即利用“信息”这一只无形的“触手”进行反馈调控,通过这一个作用靶点能够联系到全身的任何一个角落,由此产生了“牵一点(发)而动全身”的调节效应,最终调治了许多疾病。

中医外治的治疗靶点,治疗靶点与疾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其之所以能够治愈疾病是利用“心身”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完成的,也属于“歪打正着”的作用过程。在中医外治中,通过刺激肌肤表面的穴位,在任何一点刺激穴位均能够产生“牵一点而动全身”的调节效应,利用“心身”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即利用人体信息网络系统这一种无形的“触手”,在信息反馈的作用下一步步地抵达病灶,如此实现了“歪打正着”的作用过程。

另外,中医的气功疗法、情志疗法,也属于中医的外治疗法。气功疗法是通过心、身修炼的调控,影响并改善心身之间的交互塑造作用关系,以此恢复心身系统之间的正常作用关系,从而祛除了疾病。因此,气功疗法作为心理疗法,也属于一种典型的信息疗法。

七情六欲也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类心理活动。中医情志疗法,通过调控人的七情六欲,影响并改善心身之间的交互塑造作用关系,以此恢复心身系统之间的正常作用关系,从而祛除了疾病。情志疗法也属于一种典型的信息疗法。

在气功疗法、情志疗法中,治疗疾病的作用靶点与疾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也属于“歪打正着”的作用过程。同样,也是利用“心身交互塑造”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在信息反馈的作用下,一步步地抵达病灶,最终调控了许多种心理性、生理性疾病。

在中医内治和外治中,治疗靶点与疾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是许多“治疗”与“疾病”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却能够取得“歪打正着”之效,最终治愈了疾病。其之所以能够治愈疾病,正是利用“心身交互塑造”这一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系统,即利用人体信息网络系统这一种无形的“触手”,在信息反馈的作用下一步步地抵达病灶,而最终调治了许许多多种疾病。

三、中医信息技术是传统中医技艺的精髓

传统中医,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其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医学工作者深入探究。我作为一位赤脚中医,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村基层,医疗十分条件简陋,缺医少药,天天与普通百姓患者交往,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民间中医技艺。在日常诊疗中遇到一些就诊患者,当采用中西医常规方法难以治疗时,往往会采用一些民间的中医技艺(如中医偏方、单方、验方、秘方、奇方、奇术等)为患者施治,总是在想方设法帮助患者驱除病魔,总是在殚精竭虑地为患者解除病痛,最终目的是运用最单的中医技术方法,让患者少花钱而看好病。然而,采用这些民间中医技艺为患者治病,虽然治法简单,常常被世人视为雕虫小技而不值一提,但治疗效果显著,往往能够取得立竿见影之效。通过这么多年来的中医临床实践,也正是因为在临床上经常使用中医的这些雕虫小技为患者治病,我发现在这些民间中医技艺中却包容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传统中医技艺的灵魂!可以说,传统中医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现代化的信息科学,而且是属于一门大数据医学;传统中医技艺则是一门信息技术,而且是一门信息高技术。

在中医信息技术中,最典型的信息技术莫过于中医的辨证论治了。在中医学中,传统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作为一种信息论,乃属于一种信息高技术。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疗中的一种标准化信息技术,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天、地、人等系统的信息,再依据相应的中医理论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原则,一病一证都有它对应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属性之分,辨证论治是针对这些特定的属性使用相应的理法方药,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中的一种信息高技术,通过辨证论治这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临床的诊疗效果。然而,中医的辨证论治作为一种信息高技术,只有辨证越准确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果辨证不准则难以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不准的辨证论治最终会导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结果。因此,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疗疾病中的一种标准化信息高技术,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始终都要精准无误,抓准与疾病相关系统发展变化的规范性信息,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诊疗效果。

在中医信息技术中,还有一种最典型的信息技术就是针灸,针灸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发明出的中医信息治疗技术。针灸作为中医外治方法的一种典型代表,因其疗法显著,故而至今仍然在临床上被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采用针灸方法治病的过程中,针灸作为一种信息刺激方式,刺激人体进行相应的反应活动,通过人体自身的信息反馈调节而调治了百病。因此说,针灸疗法是属于一种最典型的信息技术。实际上,在临床上除了针灸疗法属于信息技术之外,中医还有其它许多的治疗方法,比如推拿按摩、点穴、中药外治、情志疗法、祝由疗法、气功导引等方法,也都属于信息疗法的范畴。其中,中药外治是属于一类“以药代针(灸)”的信息治疗方法,外治中药所含的一个个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分子如同一个个微型的分子大小的“分子针(灸)”刺激人体肌肤,如同针灸刺激人体一样,中药外治也属于一种最典型的信息治疗技术。

在临床上,中药内服治病也归属于信息疗法的范畴,尤其是中药汗、吐、下攻邪治病,即属于一种最典型的信息治疗技术。中药内服治病作为一种信息治疗方法,当内服中药进入人体胃肠道及五脏六腑之后,中药所含成百上千种的无药理作用的一个个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分子,如同一个个微型的分子大小的“分子针(灸)”刺激人体胃肠道及五脏六腑进行种种反应活动,通过人体自身的信息反馈调节而调治了百病。也就是说,在采用中药内服治病的过程中,内服中药作为一种信息原,作为一种信息刺激方式,如同针灸刺激人体一样,通过内服中药这种方式向人体引入了一些信息刺激,刺激人体五脏六腑进行相应的信息反应活动,通过人体自身的信息反馈作用方式调治了百病。故而说,内服中药治病也归属于一类信息疗法。

辨证论治作为传统中医学的核心方法论,它是中医诊疗中的一种标准化信息技术。然而,中医除了辨证论治这种标准化的信息技术外,同时还有许多种非标准化的信息技术,中医非标准化的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民间中医技艺方面。民间中医技艺大都是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治病,一病一方、一技、一术、一法,有许多民间中医人士掌握着一技之长,并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神奇的功效。民间中医人士掌握着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挖掘,有许多种中医信息技术流传于民间,传统中医学的发展根本也正源于民间中医技艺。在民间中医技艺方面,中医信息治疗技术方法是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中医技法无穷,而万法归宗于信息方法。民间中医掌握着中医技艺的精华,中医有许多奇方妙术流传于民间,民间中医真正传承着中医技艺之精髓,尤其是流传于民间的多种中医信息治疗技术方法,由此让中医技艺传承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

在我国民间,民间中医传承着中医技艺的精髓,中医技艺之精髓主要就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比如,针灸奇术,中药汗、吐、下攻邪治病,中药外治疗法,采用中医偏方、单方、验方、秘方、良方、奇方、奇术等方法治病,而且在这些民间中医技艺中大都包容着大量的中医信息技术方法。采用中医信息技术方法治病,至臻至简,简单之至,已简单到令世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步。对于流传于我国民间的这些中医信息技术方法,治疗技术构思奇特,治疗方法简单多变,千百年来之所以传承不息正是因为这些中医技艺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即使是在现代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中医技艺仍然具有巨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因为它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真正体现了中医信息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了“信息具有一两拨(破)千斤”的调节功效,体现出了“信息就是力量”的医理,民间中医真正地传承了中医技艺之精髓。为此,在临床上为了让人们能够正确运用这些中医技艺治病,真正传承中医技艺,十多年来作者搜集了流传于古今医籍中的中医信息治疗方法,博采广征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流传于民间的中医信息治疗技术,取其精华而弃其槽粕,精选出了数千条中医信息技术方法,历经五年的艰心写作,白天工作而夜晚写作,撰写完成了这一中医临床著作,重点探讨中医信息疗法,从而向人们展现了许许多多种神奇的中医信息技术方法,由此让传统中医学中的诸多问题是迎刃而解。在这本中医临床著作中,以案说法,作者提出了中医分子信息的概念,建立了分子中医学,开创了胃肠针灸术和人体五脏六腑针灸术,运用现代信息科学的观念探讨了传统中医技艺,探讨了中医辨证论治、针灸、中药外治、中药内治、中医汗吐下攻邪治病等中医方法的信息科学属性,真正地传承了中医技艺,开创性地发展了中医,从而让人们对传统中医学的认识达到了分子信息水平,让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真正进行接轨,真正进行中西医结合。

传统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信息论,中医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念研究事物,运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问题。今天,人们在探讨中医问题时大都是从药理学的物质作用角度,运用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的原理探究中医治病之理。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区。中医治病之理,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信息技术方法上,都属于一类无形的信息疗法,并不属于物质作用的药理疗法。如果是单单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探讨中医治病之理,如此只能把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引向歧途了。中医博大精深,治法简单,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越是难以让人理解。比如,在临床上遇到呃逆病,病症虽小,但让人寝食难安,非常痛苦,患者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施治,往往是久治不愈。相反,如果采用民间中医方法施治,治法简单,随手拿起一根小草(或纸捻、鸡毛),捻一下患者鼻孔,让患者打两个喷嚏,呃逆即止。或者,取皂角、胡椒、细辛、半夏、干姜、辣椒、鹅不食草、木鳖子、丁香、吴茱萸等刺激性中药研末,装入瓶内,让患者用鼻子闻一闻、嗅一嗅,连打两三个喷嚔,呃逆即止而愈。或者,随手按摩一下膻中穴,用手指点压一下商阳穴,使用中药吴茱萸(或白矾)贴脐,咀嚼一片生姜,咀嚼一片山楂,喝一口食醋(或白酒),点燃指甲后吞一口烟气,点燃艾叶后吞一口烟气,用鼻子闻一闻、嗅一嗅雄黄酒的气味,呃逆即止。在临床上,中医还有许多方法,不用吃药,用中药贴一贴,用鼻子闻一闻中药挥发出的气味、点燃的烟气,即刻治愈呃逆。在许多人看来,这些都是中医的雕虫小技,不值一提,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实不然,中医的这些雕虫小技,却蕴含着医学方面的大道理,包容了中医信息治疗技术方法的理念。实际上,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富有哲理,中医高明之处就在于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运用最简单的信息技术方法解决最复杂的临床问题。中医治病就是这样简单,往往是摸一摸,点一点,按一按,揉一揉,搓一搓,捏一捏,拍一拍,敲一敲,打一打,闻一闻,嗅一嗅,贴一贴,涂一涂,抹一抹,吐一吐,泻一泻,汗一汗,吓一吓,气一气、急一急……,在不知不觉中即把患者的疾病治好了。中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最简单的信息技术方法治病,这就是传统中医技艺的高明之处。在现有的许多中医典籍和中医书刊杂志中,虽然刊载了这些传统中医技艺,但书中要么是只说其法而不论其理,要么是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说理,辨证论治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难以让世人弄明白其中的真正医理。而在这本书中,作者重点探讨了这些流传于民间的中医雕虫小技,探讨中医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方法治病的问题,并运用信息科学的理念探讨这些中医问题,而且采用这些传统的中医治病方法才是真正的中医技艺,才是真正传承了传统中医的精髓。中医信息技术是传统中医技艺的精髓!



有关论述,请参考如下资料:

1、袁维萍著《中医信息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传承》,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1月;

2、袁维萍著《中医信息疗法荟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