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bxg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2014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5-07-18 | 阅:  转:  |  分享 
  
2014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一、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1)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如《苏州园林》其标题就是说明对象。答题时指出被说明的事物即可。

(2)事理说明文:应通读全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答题时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即对象+内容,格式为:介绍了……的……。

考点二、说明文的分类: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考点三、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考点四: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的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等一类的说明文。

辨别方法:根据那些表历史顺序、年代顺序、早晚(先后)、程序顺序的时间词语辨别。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辨别方法:根据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来辨别,如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3)逻辑顺序根据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和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认识规律来辨别,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整体到部分或者从部分到整体:如《苏州园林》一文先总写苏州园林总特征,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说明。②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③从概括到具体或者从具体到概括;④从主要到次要或次要到主要;⑤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⑥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⑦从表到里或从里到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五、六: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说明方法 特征 作用 语言标志 列数字 应用具体确切的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 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细微差别:准确数词、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生动形象像、仿佛、好像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是……,……叫做……作比较选择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点(或不同点)的两个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深奥的事理或的特征显得通俗懂,鲜明形象。 分类别即把说明对象按定标准分成不同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条理清楚一类(种)是……一类(种)是…… 列举典型、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具体说明事物的特点,使抽的道理通俗易更有说服力。通俗易懂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借助绘图或列表的方式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 清晰明了图形、表格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都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一般说来,“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

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

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七、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八、体会段落的作用:(1)开头:引出下文说明的内容;(2)中间: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联系紧密;(3)末尾:①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②内容上总结全文,使被说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

考点九、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十:概括内容与信息筛选

概括说明内容 (1)侧重整体感知。 说明文整体感知的阅

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事物有什么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如何?→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要组合要点加以回答。 (2)揣文章标题。 搜寻题目蕴含的信息,可以感 (3)留心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往往起着领起下 (4)理清行文思路。 理清章各段各层的段意, (5)注意解题要点: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文章阐述关于……的道理(原因概括说明要点 (1)仔细读题,明确题旨,锁定阅读区间。

(2)采用逐段推进的办法,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各

(3)捕捉与题目信息相关的字、词、句子或段落;摘

(4)对文章某些问题的要点概括,特别注意捕捉那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另外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而整合信息

(1)确定区间。在阅读中,根据题目的要求或题目

(2)抓关键词。如抓住文章标题、序词、能反映事首先其次再次另外还有除此之外等提示词,有助于我

(3)抓关键句。如抓住文章过渡句、段首句、文末以及

(4)整合信息。在答题时要梳理问与答之间的关献计献策型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太

②人与自然问题:如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③社会问题人口问题、城乡差别、留守儿童、公民

④前沿科技对文章的有关科技问题提出新思想、 解题方法看题意,明确答题的要求。

读懂原文的内容主旨,理解文章作者对所涉及

③联系实际,调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写出有助于善于联想,答出创意。评价分析型对选文有关写作特色、思想内容)作者为什么需要说明最后一段内容?联系全勾联感想型 即就某一话题或者整篇文章谈自

【示例】(莆田市中考说明文《智泉珠瀑》)读了本文,你对家乡莆田会产生怎样的认识和情感? 改写内容 即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补写内容 如:给文章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针对文章解题步骤 (1)浏览题干,抓住题眼。对考题的要求、 (2)整体感知,掌握大意。明确答题的要素 (3)对应原文,聚焦考点。根据试题要求,找到 (4)整理信息,稳妥解答。在原文的对应处找到考试技法64字诀: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18、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

19、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0、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21、“好花须映好楼台”,到过北海团城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布置得妥帖宜人。这是什么道理?其实是松柏的姿态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又利用了“树池”将它参差散植,加以适当的组合,使疏密有致,掩映成趣。()

22、“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铀,是银白色的金属()

















9





7









献花(0)
+1
(本文系bx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