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电子合同,“互联网+家政”的杀手级应用?
2015-07-20 | 阅:  转:  |  分享 
  
电子合同,“互联网+家政”的杀手级应用?

找不到满意的保姆,是摆在不少城市家庭面前的第一难题。对于这个困扰市民的问题,该怎样面对?



一家名为“阿姨来了”的家政O2O服务平台,以“家政经纪人模式”和“电子合同签署”两大亮点迅速抢滩家政市场,凸显出“互联网+家政”的巨大优势。



找保姆难,找到合适的保姆难上加难

放暑假了,北京的王先生急着找个阿姨陪孩子,一家一家的家政公司摸过去,一个一个的保姆跟“相亲”式地面试,千挑万选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这将近一个多月的找保姆奔波,王先生感慨,找保姆太难了。“想找个白天能给孩子做饭,帮忙打扫家务的就行,结果好点的早被预定了,会做饭的保姆干家务不彻底,钟点工做饭又粗了点,找了很多家政机构都没遇到合适的。”



在省城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苏先生也有一肚子苦水要诉:孩子出生后4个月内,找了10多个月嫂、育婴师,楞是没有碰到合适的。苏先生告诉记者,家政公司推荐的第一个月嫂50多岁,虽然对孩子尽心尽责,但一直凭上一辈人的老经验带孩子,很多地方都不科学,意见分歧比较大。第二个月嫂是所谓的高级月嫂,月收费4500元,但缺乏经验,喂饭、洗澡、做按摩操一点也不熟练,一看就是新手。苏先生说,“这年头,要想找个性价比不错的保姆,简直得靠碰运气!“



“找保姆难”是很多找过阿姨的家庭共同的痛点。原因是阿姨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技能水平千差万别,阿姨与雇主之间信息不对称;没有一个合适的桥梁联通雇主和阿姨,现在市面上的中介也良莠不齐,收钱不办实事的大有人在;雇主私下自己找的保姆也容易产生专业性不够等隐患,没有正规的合同规范来限制双方的行为,雇主难以获得优质服务,阿姨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电子合同,智慧家政的杀手级应用

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2012年全国家庭服务行业市场总值8366.73亿元,2013年已逼近万亿市场规模。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也同时表明,家政行业虽然有巨大的市场,目前却没有与市场体量相对应的大型家政企业与品牌。近来,融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家政创业型企业开始在行业突显出一定的优势。



一家名为“阿姨来了”的家政O2O服务平台引起了记者注意,该平台以“家政经纪人模式”和“电子合同签署”两大亮点迅速抢滩登陆家政O2O行业,是一个基于家政经纪人制的保姆在线预定及支付平台,诞生于2013年3月21日,短短两年时间就一跃成为我国领先的家政经纪服务商。



阿姨来了采用经纪人制,用户可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多渠道下单,率先引入先进的电子合同服务,将中国云签的电子合同系统对接入各渠道,让客户、经纪人、家政服务员三方在线签署服务合同,每一次服务都能够在合同的约束之下进行,安全可靠。



王先生试着登陆“阿姨来了”的官方网站下单,在筛选条件上加入自己的需求:要会做饭,并且会收拾家务。很快就有经纪人和王先生联络,提供了几个阿姨供王先生挑选,王先生翻阅了几位“候选人”的履历和以往雇主对其的评价,决定和其中一位李阿姨预约进行面试。面试过程很顺利,王先生对李阿姨也很满意,决定雇佣这个阿姨。随后王先生收到经纪人的电子签约室邀请,和李阿姨、经纪人一起签订了电子合同,上面明确规定了阿姨的职责和王先生享受到的服务范围,并且阿姨的合法权益也作了明确说明,同时也补充了几个解决纠纷的应急预案。三方签字完毕后王先生在线向平台支付了款项,和阿姨约定好第二天就可以开始工作。



搭载电子合同的“阿姨来了”,既为雇主获得方便,让阿姨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又省去了中间复杂的签署环节,在线就可以让三方签约并支付费用。这个服务机制在业内也引发热议,有人甚至称其为“互联网+家政”的秘密武器。























献花(0)
+1
(本文系电商合同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