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历史试卷第PAGE1页,共8页
学业水平测试全真模拟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途牛传媒 1.本试卷共8页,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上涂上你的考试号。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5.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B.秦朝??? C.唐朝 D.清朝 2.《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3.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描写的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4.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枢密院 5.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7.《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 D.压制丝织业发展 8.时人曾对当时的某一著述作如此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 HYPERLINK"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7%CA%D5%FE%D0%C2%C6%AA&in=28224&cl=2&cm=1&sc=0&lm=-1&pn=1&rn=1&di=840893312&ln=552&fr=&ic=0&s=0"\t"_blank"
ABCD 9.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0.“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些条款应当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新三民主义 12.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下列运动中哪个主要是为剪掉同学们“心中的辫子”?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3.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4.据海关统计,1914至1918年,我国入口货价值较大战前减少,其中1915年竟比1913年减少20.3%。再加上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到20.5%,故历来入超严重的情 况获得很大改善,由每年两亿多两减至年约三千万两,1919年更减至一千六百多万两。 这一现状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A.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的激励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明显减少 15.“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关于这段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国民革命的前提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的主要任务 C.“军阀”主要是指袁世凯、吴佩孚和孙传芳 D.“打倒列强”是指消灭西方帝国主义国家 16.右图所示的战略示意图反映了 A.国民革命军打到长江流域 B.正面战场中的徐州会战 C.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历史 17.“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18.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A.提出“双百”方针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高考制度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9.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的方针。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有利条件是 A.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实力增强D.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有专家指出:“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下列措施中属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B.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C.决定上海为对外开放城市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右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 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③④ 22.下面是19世纪8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项目法国德国国家元首总统①国家元首产生方式=2\GB3②世袭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3\GB3③政府首脑总统首相A.①首相、=2\GB3②选举、=3\GB3③任期制 B.①皇帝、=2\GB3②世袭、=3\GB3③任期制 C.①皇帝、=2\GB3②选举、=3\GB3③终身制 D.①首相、=2\GB3②世袭、=3\GB3③终身制 23.右图反映英国人引以为豪的一件大事,它发生于17世纪 后期。对于这一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意味着英国成为共和国 B.意味着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4.“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里的“设计”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的1787年宪法 C.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5.晚清时期一个中国驻外使节在日记中写道:“昨夜叛勇已入巴黎,约千万人,哗言鼓噪,声言将吏、兵二部大僚,并民勇将军、巴黎提督、按察司皆改用其党。各官畏惧,皆避往凡洒(凡尔赛)等处,巴黎遂无主矣”。这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26.下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1870年1900年企业总数(个)808569工人总数(个)78000272000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27.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为此,西欧国家建立了 A.世界银行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8.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极格局解体 C.单极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出现 29.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 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 D.美苏冷战结束 30.右图是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打石工》。在烤人 的阳光下,在路旁的沟边,一老一小两名石匠背对 我们,年轻石匠身上的破绽、年老石匠膝盖上的补 丁以及他庄严的表情赫然在目。库尔贝说“我每天 散步时都看到这些人。而且,这个阶级的人们往往 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此画应属于哪一绘画流派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选A,不正确选B,并在答题卡的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都江堰。 32.下面两幅图片都是侵华战争留给北京的惨痛记忆。图一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图二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图一圆明园遗址图二美国侵略军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 33.下图这一情形的出现,其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4.右图所示的战役第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打败荷兰, 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35.路透社评论某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应是不结盟运动。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他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 ——百度·百科 材料三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物质)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视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在“理”的存现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据此推论,你认为两派在探求“理”的途径上有何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对“理”的认识并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经济和思想因素。(3分)
(3)材料三中王夫之对“理”有何认识?请用同时代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提供佐证。(3分)
37.(10分)阅该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材料三表面看布雷顿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诸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放弃金本位的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元本位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为什么说美元能够拥有“黄金的生命”?(2分)
(4)据材料二、三,指出二战以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变化。你认为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8.甲子轮回,国运剧变。201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之年。近代以来的“甲午”之年见证中国国运轨迹。 (1)“19世纪末的农历甲午年,日本挑起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经过此战,中国哪些岛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试从地区和方式角度归纳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呈现的趋势。(4分)
(2)“20世纪中期的农历甲午年,中国正进行历史的剧变。政治上,制定了宪法,从法律上确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外交上,开始步入国际外交舞台。”当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包括哪些制度?中国开始步入国际外交舞台的标志是什么?(4分)
(3)“今年又逢甲午年,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已显著提升。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决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在哪个会议上?(2分)高二学业水平调研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CADBDBADDCCAD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CADCCDBCBCDCA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31.A32.B33.B34.B35.A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1)观点:程朱认为理存于万物之中;王阳明认为理存于心中。(2分) 差别:程朱主张探究外物(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内心自省。(2分) (2)认识: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就是理)(1分) 因素:经济上,商品经济的活跃;思想上,西方思想的传入(西学东渐)。(2分) (3)认识:理是物质(气)决定的,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1分) 佐证: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等(2分) 37.(1)目的: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恢复经济。(2分) 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密切,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1分) (2)扩大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2分) (3)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1分)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1分) (4)变化:美元与黄金从挂钩到脱钩。(1分)因素:经济实力;国际形势。(2分) 四、问答题 38.(1)岛屿: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分) 趋势:从沿海深入内地;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2分)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标志:参加日内瓦会议。(1分) (3)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