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制三伏贴
2015-08-02 | 阅:  转:  |  分享 
  
自制三伏贴?今夏农历初伏的第一天,也是传统中医疗法“冬病夏治”开始的日子。“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并不仅仅是贴膏药。”中医专家指出:冬病夏治还
可以中药内服、穴位拔罐、艾条灸、脐疗、穴位注射、刮痧、药膳等等,这些方法也都是“夏治”增强疗效的重要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
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据悉,“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的传统疗法,是指在三伏天利用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冬季好发疾病。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
依据,根据不同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特征,把中药制成不同的药贴,贴敷于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穴位的
刺激和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机体。按照中医原理,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旺盛,皮肤毛孔开泄,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容易通过皮肤吸收渗透到
机体内。据介绍,“冬病夏治”主要适用于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体虚易
感冒、关节炎、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畏寒症及慢性肠胃炎等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但是,“三伏贴敷”也并非人人皆宜,孕妇、阴虚
火旺者、一岁以下的婴幼儿、患有支气管扩张症、某些心脏病病人以及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贴敷。专家指出,“冬病夏治”不要盲目跟风,除
适应症有明确范围外,“冬病夏治”的疗效也并非立竿见影,很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才见效。不能长期坚持的患者自制三伏贴:三伏贴
是于三伏天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此时阳气生发。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为佳。1、哮喘敷贴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药物
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2、虚寒性便秘敷贴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药物巴豆
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3、风湿性关节炎敷贴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
独蒜头任选一种。4、高血压敷贴取穴神阕涌泉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5、过敏性鼻炎敷贴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还有很多寒性疾病,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配方!
上文是中医三伏贴疾病对应配方和敷贴取穴的知识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医师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贴三伏贴,以免自己敷贴造成不必要的
麻烦。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
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2-7天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
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药物组成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
等。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
一定比例确定。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
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
贴配方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
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
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
安全性。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
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