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咳嗽治疗经验2
2015-08-02 | 阅:  转:  |  分享 
  
中医治疗咳嗽临床思路总结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是一种保护性的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的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的咳嗽会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咙痛、喑哑和呼吸肌痛,这便属于病理现象。中医认为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金元时代,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指出咳与嗽有别,“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根据咳嗽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所致。其中以风寒、风热、燥邪为多见;内伤咳嗽多因肺脏自病或它脏病及于肺所致,尤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故临床以肝火犯肺,或脾虚生痰蕴肺,或肾脏亏虚,肺失宣降致咳者较为多见。外感咳嗽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在天气变化受凉后突然发生,实证居多。内伤咳嗽多为久病,起病缓慢,常反复发作,病程长,邪实正虚居多。

咳嗽的治疗首先不仅要辨别外感与内伤还应分清寒、热、虚、实,同时要注意疾病传变。临床上根据咳嗽的症候特征、病因病机特点,本着辨证辨病论治结合的原则总结治咳十法。具体如下:

一﹑疏法(疏风解表)

风邪为外感病症的先导,因而《素问·骨空论》有"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等论述二宣法,其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气,司呼吸,性喜宣通恶壅塞。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肺气向上升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可以排出体内的浊气,同时可以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而,不得宣畅,从肺气不宣,则以辛散之品,驱散表邪,宣发肺气。临床常用麻黄桔梗宣发肺气,专疏肺郁,宣泄气机,为宣肺止咳第一要药,可加减配合用于各种咳嗽,但麻黄发汗宣肺力强,对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桔梗善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为宣肺化痰止咳要药,邪气入里化热,炼液为痰或素有痰湿,热与痰湿相合而为痰热,从而导致痰热内阻,气道壅遏,气逆于上,上阻于肺,清肃失职而发咳嗽。临床常用桑叶、贝母、鲜竹沥、鱼腥草等加减以清肺热兼化痰湿。

五、化法(化痰利湿)

正所谓无痰不成咳,临床所谓干咳无痰者,非真无痰,乃肺燥乏津或热邪伤津,肺失濡润,痰粘难咯之故也。外邪入里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停聚,酿湿成痰,上贮于肺,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常用陈皮、半夏、贝母、胆南星、天竺黄、礞石等对症加减以化痰止咳。

六、润法(润肺止咳)

外感热病后,咳嗽日久,灼伤肺阴,或素体阴虚,或风燥之邪直犯肺金而出现干咳痰少或痰粘难咯等肺阴虚的证候。应给予养阴润肺燥法治疗。常用药物为沙参、麦冬、桑叶、紫苑、款冬花、川贝母、百合、阿胶珠、玄参、百部等。

七、收法(收敛止咳)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