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CT138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五脏大小补泻方表和二十五味药表
2015-08-02 | 阅:  转:  |  分享 
  
五脏大小补泻方表和二十五味药表?(2013-04-1508:30:32)javascript:;转载▼标签:?http://search.
sina.com.cn/?c=blog&q=%BD%A1%BF%B5&by=tag健康分类:?http://blog.sina.c
om.cn/s/articlelist_3268479163_3_1.html经方用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
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
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陶云:肾德在
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3
,五脏大小补泻方表和二十五味药表表1五脏泻方表方名泻泻补???小泻肝汤枳实芍药生姜???大泻肝汤枳实芍药甘草黄芩大黄生姜小泻心汤
黄连黄芩大黄???大泻心汤黄连黄芩芍药干姜甘草大黄小泻脾汤附子干姜甘草???大泻脾汤附子干姜黄芩大黄芍药甘草小泻肺汤葶苈子大黄芍药
???大泻肺汤葶苈子大黄芍药甘草黄芩干姜小泻肾汤茯苓甘草黄芩???大泻肾汤茯苓甘草大黄黄芩芍药干姜表2五脏补方表方名补补泻治所苦补
子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大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旋覆花代赭石竹叶小补心汤代赭石旋覆花竹叶山茱萸??大补心汤代赭石旋覆
花竹叶山茱萸人参甘草干姜小补脾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大补脾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小补肺汤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
大补肺汤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地黄竹叶甘草小补肾汤地黄竹叶甘草泽泻??大补肾汤地黄竹叶甘草泽泻桂枝干姜五味子注:药物的补泻属性
为根据药物的味和组方理论原文得出,例如桂枝、干姜辛补肝,五味子酸泻肝,大枣甘缓肝之苦急。表3二十五味药表味木火土金水味辛皆属木桂
枝椒姜细辛?味咸皆属火大黄旋覆花泽泻厚朴硝石味甘皆属土甘草大枣人参麦冬茯苓味酸皆属金枳实豉芍药五味子薯蓣味苦皆属水黄芩黄连白术竹叶
地黄表4修改后的二十五味药表味木火土金水味辛皆属木桂枝椒附子细辛?味咸皆属火大黄代赭石泽泻葶苈子硝石味甘皆属土甘草大枣人参麦冬茯
苓味酸皆属金枳实豉芍药麦门冬薯蓣味苦皆属水黄芩黄连白术竹叶地黄注:修改的地方有代赭石替换旋覆花、麦门冬替换五味子、附子替换姜、葶苈
子替换厚朴。补方君药用红色标记,泻方君药用绿色标记。分析:1,组方原理根据五脏补泻理论的原文,分析表1和表2药物的味,可知小泻方有
二泻一补,小补方有二补一泻一治所苦的基本结构。小方第1列药物为各脏独有,第2,3列药物五脏重复使用,三列药量都是三两,根据“经云:
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可知诸方第一味是君药,主于补泻,二三味是臣药,其余是佐使。以小补肝汤为例:桂枝是君,干姜
、五味子一补一泻是臣,大枣是佐使。表3是根据“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一段整理而出的,现代版本系张大
昌追忆而成,多有错误,原文处涂改有十处,所以本文以方来校正原文,过程繁杂,此处仅校正君药。五脏大小补泻方共23味药,除附子、葶苈子
、代赭石外,表3均有。因为方由图出,所以各方君药应该符合同一规律,因此在表3中君药的排列规则应该一致,已知桂枝、代赭石、人参、麦门
冬和地黄,五味属性各相差一位,如果要维持同一规律,那么其五行属性也应该各相差同样位数,即在表3中应呈阶梯状排列,证明从略。观察表3
的桂枝、人参和地黄,呈连续的阶梯状排列,可得最可能的排法为五行属性相差一位。根据这一规律校正表3可得表4。表4有如下规律:君药的
五行属性与所属方对应脏的五行属性相同,例如大/小泻肝汤的君药枳实属酸中之木,大/小补肝汤的君药桂枝属辛中之木,肝也属木。2,附图含
义以“用木体”块为例:此块对应的是肝,中层“用木体”对应的是君药,含义是君药属木;内层“辛、酸”对应的是臣药,含义是“以辛补之,酸
泻之”;外层“化甘”对应佐使,含义是“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除烦”,原书无明确迹象可以推出其含义。小泻肝汤,君药枳实味酸属
木主泻,臣药芍药味酸泻,臣药生姜味辛补;小补肝汤,君药桂枝味辛属木主补,臣药干姜味辛补,臣药五味子味酸泻,佐使大枣味甘缓肝。其它四
脏依次类推。附图未限定君药的属性非常巧妙,这样使得补泻均可适用。“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阴进为泻,其数六水数也”是说大方的基本结
构,大补方共七味药,由本脏小补方加上子脏小补方的前三味药构成,进者,为顺时针旋转,例如由肝到心。大泻方共六味药,由本脏小泻方加上母
脏小泻方的臣药以及乘本脏小泻方臣药中的泻药,退者,为逆时针旋转,例如由肝到肾到肺。讨论理解“用某体”的含义是附图的难点,原文中没有
任何语句直接或间接地显示其含义。本文根据校正后的“二十五味药”表发现君药与所在方对应脏的五行属性一致,从而得出“用某体”是指君药的
五行属性,为君药的位置,表3和附图互相应证,从而也肯定了表3君药呈连续阶梯状分布的排列法。对于“用某体”以及内层的“辛、酸”的含义
,徐氏[3]认为用与辛对应,体与酸对应,“用木体”格中不对应药物。此观点未解释“木”的含义。原书中没有提及过体用的原文,且不用体用
,“以辛补之,以酸泻之”照样成立,因此此种观点缺乏根据。常规认为七和六是指大方的药味数,原书中某些方下面列有加减法,经过加减后药味
数变了,但其主要功能并未改变,所以七和六的含义解释为大方的基本结构更恰当。另外《法要》对于五行生克的运用与现代理论不同,大方中补子
以补母、泻母以泻子的思想和《中医基础理论》[4]所讲的“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正好相反,其含义尚待研究。《法要》是研究仲景之学的
重要古籍,其中有39个方证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似。晋·皇甫谧《甲乙针经》序言中讲到:“伊尹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
《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是张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原文以图来指导遣方用药强烈暗示书后治疗外感、天行的二旦、六神汤背后也有图,因此根据方药重构出外感病用药机理的图将是《法要》研究的下一个目标,这对于研究《伤寒论》亦有一定的帮助。
献花(0)
+1
(本文系PCT13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