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书妙不可言
2015-08-03 | 阅:  转:  |  分享 
  
读书妙不可言

读书有时候,就是弥补自己的短板,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活得有点意思。

什么时候有想法?无缘无故不会这样,一定是受到什么刺激,或者受到什么启迪,才会有这种不同寻常的想法。这时候的他,已经超出常态,进入一种人生的微妙期,即能思考人生的价值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来,这种时期真的很难得。想想作为一个人能有几回会是这样思考的?一般人根本不懂,特殊的人也只会在一二次特殊的阶段,才来思考这种带有哲理的人生……

现在,读书读到这种佳境,多好,一般情况下,这种机遇很难得;多妙,这种机遇竟然会被自己遇到;多神奇,这辈子会在特殊的夏夜,非这样思考这个问题不可;多有价值,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富有思想与富有智慧的人,想破了头,也无法满足“放四海皆一样”的标准,绝大多数的人,说法很多,但归根结缔,所存世的,也只有自己的人生价值。

请不要把这种人生价值想得太大,当然也不要想得太小。人生价值太大了,会很空洞,别人无法接受;人生价值太小了,又会太猥琐,别人同样也无法接受,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中庸,只能是自己接受的人生价值,而不用强迫别人也跟自己一样。自己只是世界上的一个案例,供别人思考之用而已。这种价值越来越要准确,越来越要有针对性,自然是把这种思考放在自己身上为妙。当然,通常自己身上的事情很多,不可能全面铺开,我们只能从最常见的心态出发,这样才会取得最见成效的途径。

事实上,人活着,若心态总是不好,一会儿怨天怨地,好像全世界人都怨枉他;一会儿很愤青,又很冲动,好像上面都不行,只有自己很行;一会儿遇到艰难,基本上不会学习煎熬,保持人生的一种韧劲;一会儿老是不满足,无法做到知足常乐,贪心不足蛇吞象…..这样的人生岂不是人的悲剧?

我们该怎样生活呢?

现在炒股很流行,男女老少都在炒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大数据年代,活跃在网络之中,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但要防止过多的沉湎其中;想使自己的人生富有诗情画意,步入画坛、艺坛、书坛、诗坛、文坛,同样是很不错的生活方式,但依然防止过于偏执,连最简单的生活都无法“自理”……我们要的是即能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式,面对着整个世界。

是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职业……

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固然不错;一枝独秀,傲霜斗雪也不失一种风采;当然,保持“上善若水”的平静;与德为邻的安静;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冷静,又有何不可?大时代来临的时候,只要做到“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同样有其应有的价值。人人会思考,人人会选择,只不过“人们的想法不一定会与自己相同”,面对此,就展开网络口水战?文坛谩骂战?笔下喧嚣战?我以为,“我不一定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权利”,这才不失为一种成熟的君子风度!

是的,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无论社会变得怎样,我们都不要忘记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尤其在如此炎热的夏天。苏东坡曾经说过,心安之处即故乡,读书就是让心安顿下来。同样是苏东坡,在其《东坡志林》中记载,“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末有别本。”用现代语言翻译过来就是“自己所撰写的《东坡书传》二十卷、《东坡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经学著作全部随身携带,而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其他的版本。”我估计这些都是苏东坡撰写的心得体会,应该是很珍贵的。想想到了明朝,茅坤先生评价苏东坡的文章,认为随意而为,都是“神品”,更何况他随身所带的经学著作!据有关资料所言,他的这些经学著作到了明代已经全部没有了,后人再也读不到了,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现在想想,他为什么能说“心安之处即故乡”?再结合他的一生颠沛流离,能始终保持旷达、豪迈的个性,即他学会一种转换思维,始终在读书,在交友,在撰写文章,在创作诗、词、书法、绘画、研墨、酿酒、美食、养生……这样的人生,岂不丰富而多彩?东陂诗曰:“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就告诉人们,心安之处即故乡的背后,有着极其深厚的哲学背景与文化渊源。其中读书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用“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的话说:“士大夫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更何况他的先生!

在现实中,无论生活多么不理想,我们都要学会“顺其自然”,学会煎熬,冯仑说过:“伟大就是熬出来的!”。是的,人生八九不如意,剩下一份,我们再不珍贵,再不呵护,那么岂不是要丧失十分?我的回答是:“不!”,只要人活着,就要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常态化:快乐的、热情的、平和的、昂扬的、甚至是豪迈的;也可以是微妙的、细腻的、婉约的、感性的;更可以是顺其自然的、因势利导的、充满自信的…...如此众多的心态,只能靠人自己来把握,而不能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反常:“自己的脑袋却戴上别人的帽子”。还是苏东坡,他在一幅画上题诗“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正同求佛法曰:“若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代替不了。

炎热夏天,每天都是38度高温。如何消夏?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你看,夏天适宜读史书!

读书真的妙不可言,只有感觉的美好,却无功利之心……

献花(0)
+1
(本文系苹果丁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