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纳雍县政区大典村级词条
2015-08-05 | 阅:  转:  |  分享 
  
纳雍县政区大典村级词条(英底村)

政区概况

英底村名称来历

英底村原属土目管辖之地,彝语“以哩底”,后根据彝语音译为“以英底”,简称“英底”。民国三十(1941)年前属于大方县管辖,民国三十(1941)年7月纳雍县政府成立后,属于纳雍县第三区寨落联保管辖,1942年撤销区和联保的建制,纳雍县改为1镇18个乡,英底村属于乐兴乡第八保管辖。1950年2月,纳雍县人民政府成立,英底村隶属四区乐兴乡。1952年10月,土地改革后,纳雍县重新调整了区乡的设置,全县共划分为9个区82个乡(镇),英底村属于四区英底乡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属于龙场区英底公社管辖。1959年改区为大公社,公社改为管理区,英底村属于英底管理区英底大队。1961年恢复区和公社建制,龙凤公社和英底公社合并为英底公社,英底村属于英底公社英底大队。1962年8月至1963年初,调整和恢复部分区和公社建制,英底公社,分为龙凤和英底两个公社,英底村仍属于英底公社英底大队管辖。1966年,部分公社合并,龙凤和英底合并,改名为红星公社,英底村属于红星公社红星大队管辖。1972年,红星公社被撤销,重新划分龙凤和英底两个公社,英底村属于英底公社英底大队管辖。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制,成立乡人民政府,英底村属于英底乡管辖。1991年年底,建并撤后,原龙场区的9个乡合并为三个乡镇,沙坝乡、寨落乡、英底乡合并为寨乐乡,英底村属于寨乐乡管辖。共8个自然村,含英底、丫口、官寨、小塘、联合、猫场、青山、箐脚等8个村民组。包产到户后,英底组分成弯子和英底两个村民组,猫场分为猫场、塘边两个村民组,青山分为青山、绿水两个村民组,共11个村民组。2014年辖英底(含猫场、塘边、丫口、英底、弯子、官寨、小塘等组)、青山(含青山、绿水组)、箐脚、联合共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地理位置

英底村位于寨乐乡西南部,东面与鹿山村比邻,东南面与龙场镇大坡村接壤,南面与龙场镇大坡村隔河相望,西南面与龙场镇自戛村相接,西面与龙场镇犀牛洞村接界,西北面与寨乐乡香樟村马安山组连接,北面同香樟村后冲组相交,东北面和葛花村破头上组接界。

村委会驻英底自然村,距寨乐乡政府所在地约8千米。

人口面积

2014年辖区内总人口2460人。共有528户,期中男1206,女1234人,男女比例97.7%,18岁以下702人,占总人口的28.5%,60岁以下2231人,占总人口的90.7%,2014年出生率0.4%,死亡率0.3%,有外来流动人口186人,全村外出人口686人,。

辖区东西距离约3000米,南北距离2396米,总面积7190000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716999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9.72%,水域面积2001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0.28%。林地面积1900950平方米,人均772.7平方米。荒山面积4269140平方米,占总面积59.3%,人口密度每平方米占0.000342人。

(四)族别姓氏

总人数中以汉族为主,达1452人,占总人口59%有穿青人423人,占总人口的17.2%。苗族315人,占总人口的12.8%彝族167人,占总人口6.8%,.布依族103人,占总人口的4.2%.

英底村有翟、张、王、荀、杨、罗、蒙、马、刘、吴、何、李、彭、卢、龙、熊、廖、高、孔、陈、周、田、禄、谢、游、阙、徐共27个姓氏。

禄姓是本地世居住户,现有1户,现居住联合组。

杨姓是本地世居住户,现有25户,现居住箐脚组。

马姓是本地世居住户,现有20户,现居住箐脚组。

谢姓居住于英底自然村(小塘组)始祖谢发达于清朝嘉庆年间从毕节迁入,至今11代人,现有2户人。

翟姓居住在英底自然村(猫场、塘边、青山、英底、弯子、小塘等村民组)始祖翟继纯、翟继胜等于清朝光绪年间从毕节杨家湾迁入,至今8代人,现有126户。

张姓居住在丫口、官寨、联合、绿水、塘边等村民组,始祖张应毕等于清朝光绪年间从毕节撒拉西、长春堡等地迁入,至今7代人,现有115户。

王姓居住在青山、绿水等村民组,始祖王绍全于清朝光绪年间从赫章县倮柱迁入,至今8代人,现有42户。王姓居住在箐脚组,始祖王德方于民国初年从平山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26户。王姓居住在猫场组,始祖王成奇于民国末期从毕节迁入,至今4代人,现有6户。

荀姓居住在丫口、官寨等组,始祖荀易发于清朝宣统年级从毕节八十亩迁入,至今7代人,现有22户。

吴姓居住在小塘组,始祖吴友明于清朝宣统年间从毕节海子街迁入,至今7代人,现有10户。

徐姓居住在小塘组,始祖徐广兴于民国初年从鼠仲鸡场大岩洞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3户。

罗姓居住在小塘组,始祖罗天富于民国初年从四川兴文县古上区红星乡纹龙村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25户。

李姓居住在小塘组,始祖李德文于民国初年从毕节朱昌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14户。

刘姓居住在猫场组、绿水组,始祖刘兴元于民国初年从老凹仲迁入,至今6代人,现有16户。

何姓居住在绿水组,始祖何兴科于民国初年从大坡乌科梁子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9户。

蒙姓居住在联合组、丫口、塘边等组,始祖蒙德元于民国初年从义中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12户。

龙姓居住在联合组,始祖龙国安于民国初年从龙家营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7户。

廖姓居住在塘边组,始祖廖银昌于民国初年从毕节迁入,至今4代人,现有5户。

阙姓居住在弯子组,始祖阙少卿于民国中期从毕节迁入,至今4代人,现有1户。

田姓居住在塘边组,始祖田德清于民国末期从通德坝迁入,至今3代人,现有3户。

高姓居住在联合组,始祖高成武于民国初年从秀才坝子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5户。

熊姓居住在联合组,始祖熊开顺于民国初年从毕节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8户。

周姓居住在丫口组,始祖周兴合于民国初年从毕节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4户。

陈姓居住在小塘组,始祖陈达华于民国末期从纳雍后寨迁入,至今4代人,现有5户。

孔姓居住在联合组,始祖孔国安于民国初年从至今迁入,至今4代人,现有4户。

卢姓居住在塘边组,始祖路庭顺于民国中期从沙包迁入,至今4代人,现有4户。

彭姓居住在塘边组,始祖彭云书于民国初年从大坡上迁入,至今5代人,现有6户。

游姓居住在青山组,始祖游绍武于1961年从肖家冲迁入,至今4代人,现有2户。

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

四个自然村落共11个村民组全部通公路,其中有青山、绿水、箐脚、联合四个村民组公路未硬化,其余七个村民组公路已硬化。

供电

所有村民组都通电,但有线电话一个村民组都没有开通。

通讯

有线宽带全部没有开通,全村没有一户使用闭路电视。有324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饮水

全村10个村民组使用自来水,只有箐脚组还没有使用自来水,存在饮水困难。

经济概况

(一)农业

全村耕地面积2000亩,人均耕地面积0.81亩。2014年农业总产值120万元,人均收入487元。经济林面积820亩,人均面积0.33亩。

工业

全村没有工业企业。

特色种植

2014年有布郎李基地3个,总面积513亩,分散种植307亩,0.33亩,(有620亩未挂果)人均增加收入203元.

养殖业

2014有渔业养殖场3个,面积30亩,放养鱼苗10万条。无分散养殖,人均增加收入162元。

劳务输出

2014年全村有劳动力1487人,劳务输出686人,占总劳动力的46%,占总人口27.8%,劳务收入686万元,人均收入2788元。

其他行业

(1)运输业收入10万元。

(2)经商业收入5万元。

以上各项合计911万元,人均3703.25元。

四、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

2014年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337人,参保率达95%。参加农村养老保险712人,参保率40.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户78人,月人均领取98.3元。优抚对象4人,月领取1680元。

(二)教育卫生宗教

2014年有小学1个,在校生365人,教师14人,大部分学生离校2千米,适龄儿童入学率98.3%。

2014年有卫生室1个,卫生员1人。

2014年有教会人员176人,教堂1座,教会活动56次。只有基督教信徒,没有其他教派。

产业开发

没有产业开发项目。依托资源和环境、气候特点,最适合发展中等规模的旅游业。















资料搜集:村(居)签名:

核实编纂:签名













1







献花(0)
+1
(本文系映雪斋57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