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淨慈寺四十七首》釋道濟等
2015-08-08 | 阅:  转:  |  分享 
  
淨慈寺



淨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對面,是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國著名寺院之一。因爲寺內鐘聲宏亮,「南屏晚鐘」成爲西湖十景之一。

淨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吳越國錢弘俶爲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稱淨慈寺,幷建造了五百羅漢堂。寺屢毀屢建。現在的寺宇、山門、鐘樓、後殿、運木古井和濟公殿,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寶殿單層重檐,黃色琉璃瓦脊,更顯莊嚴宏傳。特別是一口重達一百多公斤的新鑄銅鐘,鑄有趙樸初等人書寫的《妙法蓮花經》,計六點八萬字。每日黃昏,悠揚的鐘聲在暮色蒼茫的西湖上空蕩,激起人們的無限遐思。



卷一五言古詩

卷二七言古詩

卷三五言律詩

卷四七言律詩

卷五七言絕句











































卷一五言古詩

春日遊淨慈寺(元末明初?徐賁)

看山候初晴,連騎西湖道。

遙遙烟際墟,冉冉風中篠。

谷寒聼鶯遲,路逺逢花少。

林蹊幾登頓,僧房更窅窈。

重來感昔時,翻令失幽抱。





叔禾枉輿湖上便同理棹尋南山下淨慈寺一首(明?黃省曾)

隱才抗貞步,達屨存同調。

琴瑟心既開,登捫興茲掉。

浼浼北湖厲,窈窈南山眺。

雙情交遠襟,晟論皆清詔。

蘭陽佐騰羽,翠阜延興嘯。

靈紀倏攀仰,表剎在瞻造。

金軀儼峨容,寶宇廓層嶠。

五藥懸采掇,八正期精邵。

虛林琅法鼓,苕木鳴芳翲。

遨衷未雲巳,盤徊盡西照。





秋仲淨慈寺夜游(淸?王錫)

白雲間踏盡,一徑到竹林。

草木逢秋淡,山巒入夜深。

松風聞梵語,池月見禪心。

幽絕南屏勝,高僧許共尋。





淨慈寺(淸?吳銘道)

題注:先大父樓山公有《淨慈寺》詩一首,是前癸未寓湖上作。入寺低徊,猶可默憶,乃追步原韵,存之湖上焉。

寺門見南山,入寺複了了。

愛此塵外栖,可息塵中擾。

烟雲護鐘磬,何以答窈窕。

幽谷泉味殊,接筒香積繞。

落葉不到地,風吹過林杪。

前峰臥夕陽,西望若初曉。

茲境故清絕,人猶存見少。

蒼岩竦高處,倚檻放遠眺。

湖光近拍檐,霜冷尚瀰渺。

低徊不能去,吾將逃物表。





雨過淨慈寺契原山堂聽嶺雲上人彈琴(淸?杭世駿)

蕭條桫欏林,一雨轉清絕。

穎師淨名室,孤影淡行迹。

棱棱木葉衣,瘦骭遮不沒。

余事出聲聞,結想渺林樾。

散作一指禪,觸響動超忽。

七條泠泠弦,不與山水隔。

晚花萎無香,幽徑艶還滅。

天高風露澄,戒縛破枯寂。

潭潭木石心,鈎撥見古拙。

老猿躡月聽,遙峰墮空碧。





泛舟至雷峰複度嶺憩淨慈寺(淸?袁景輅)

山靈久我待,既見不可緩。

舍館且莫定,呼舟任游衍。

風便向南湖,斷塔聳遙巘。

漸近益崇高,頂樹紛可辨。

風送南屏鐘,引我足逾健。

出雲複入雲,上阪更下阪。

古寺隱湖曲,路轉忽到眼。

殿角幹青霄,丈六金光滿。

更披虞集碑,宣揚仗軒冕。

憩坐息筇杖,松風泠然善。

山頂暮樵歸,背負斜陽晚。

一徑通四山,可近亦可遠。

我欲往從之,白雲忽遮斷。





宿淨慈寺(淸?曹應樞)

返照入林扉,小憩前山寺。

岩際生佛光,竹間聞猿唳。

靜臥松林風,悠然會琴意。

殘經白馬來,漶滅數行字。

優鉢散幽芳,伽陵發清吹。

夜色淡無影,四山惟月氣。

道心苦未深,時與白雲生。

虛光盈吾襟,了了此初地。

明朝下山去,境過情無异。







卷二七言古詩

戲贈淨慈寺僧恬靜巻(明?夏原吉)

我從前日辭蓬萊,飄飄飛上姑蘇臺。

臺前桂魄照秋水,一碧萬頃無纎埃。

喜來遂發看山興,擬度錢塘覽竒勝。

片帆若為天風畱,一上雲居聽鐘磬。

雲居瀟灑雲飛飛,中峰去後渺莫追。

就中忽遇老禪客,自雲近日來淨慈。

睂峰修修散晴雪,性海澄澄湛秋月。

煮茶揮麈共我談,四座霏霏飛玉屑。

我觀此僧不是尋常僧,樷林當代應馳名。

何當携取廬岳去,相尋修靜重締盟,坐看五老香爐青。





曉起出城游淨慈寺(淸?柯蘅)

城上畢逋烏夜啼,城頭曉角風凄凄。

梵唱度雲寺隔水,櫓聲破烟人過溪。

閑門花掩石蘿老,孤塔影隨山月低。

爲語龐眉老尊宿,松陰深處蔔幽栖。





卷三五言律詩

和題浄慈寺(宋?彭汝礪)

已失禪關治,空嚴古殿尊。

佛香塵草莽,僧飯飽魚豚。

萬竹藏秋色,豐碑落燒痕。

廢興俱物鑑,誰似語公孫。





南屏淨慈寺贈蕭方伯九生二首其一(明?董其昌)

宦轍優曇現,禪宮慧日懸。

棠分龍鉢雨,笏柱鷲峯煙。

鞅掌遺塵外,冥心悟刼前。

眼看朱紱客,誰出火中蓮。





南屏淨慈寺贈蕭方伯九生二首其二(明?董其昌)

言訪毗耶室,淹留及下舂。

悠然禪悅意,能繼白蘇蹤。

香積充蒓膾,秋聲感砌蛩。

辭官亦非病,登涉不扶笻。





宿淨慈寺(淸?嚴廷玨)

蕭蕭湖上寺,夜色滿禪堂。

客夢留初地,鐘聲出上方。

石泉寒到枕,山月近侵床。

結習除難盡,拈花問覺王。





卷四七言律詩

代吳景年次韻浄慈寺主僧頔上人二首其一(宋?陳著)

烏驅兔迫一衰翁,始信浮生總是空。

拈掇琴書終日事,依棲梅竹百年叢。

無官不用憂三黜,安分何勞送五窮。

咫尺上方鐘鼓地,從師學佛便須躬。





代吳景年次韻浄慈寺主僧頔上人二首其二(宋?陳著)

遠公陶陸成千古,誰復相從過虎溪。

西隠老師雖有約,北山俗駕似難齊。

詩來日午雙瞳醒,句出天心萬象低。

時課家僮修茗供,松風清處坐分題。





承天元長老棄本寺寄浄慈以詩戲之(宋?强至)

城裏叢林一唾捐,收身微笑寄湖邊。

此生直欲看山老,不住真爲出世賢。

野屐懶穿雙露脚,雲裘嫌重右披肩。

人間萬事都無著,獨與風騷有愛緣。





同二侄一甥游靈隠凈慈寺(宋?程公許)

韶華倏已三旬過,南北山分兩日游。

翠邏晚寒催暖酒,綠楊風軟緩移舟。

無多官事妨行樂,有許吟情奪隠憂。

三揖孤山林處士,泰和容許隠巢由。





諷阻臨安趙府尹伐凈慈寺門松其一(宋?釋道濟)

亭亭百尺接天高,曾與山僧作故交。

滿望①枝柯千載茂,可憐刀斧一齊拋。

窗前不覩龍蛇影,耳畔無聞風雨號。

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

按:①原校:一作眼



諷阻臨安趙府尹伐凈慈寺門松其二(宋?釋道濟)

白石磷磷積①翠嵐,翠嵐深處結茅庵。

煮茶迎客月當戶,采藥出門雲滿籃。

琴挂葛弦鳴素志②,窗開風拂罷清談。

今朝偶識東坡老,四大皆空不用參。

按:①原校:一作接②原校:一作花被鳥拈疑佛笑





凈慈禪寺(宋末元初?白珽)

奎額昭回龍屈盤,入門已覺厭塵寰。

何當白髪三千丈,來寄清風五百間。

帝子釜搖金瀲灩,家人卦剔翠孱顔。

西湖日日船如織,半在南屏第一山。





修凈慈寺成,賀簡以道長老(元末明初?張昱)

古佛毗耶願海深,萬間彈指變黃金。

分明兠率諸天境,慶讃閻浮施主心。

堂上鼓鐘聲大地,域中龍象盡知音。

自應雪夜傳衣處,不獨神光在少林。





游凈慈寺(明?王世貞)

題注:寺數燬數起有五百羅漢堂雙泉芙蓉洞

擁刹芙蓉翠欲翔,拂雲雙練吐寒香。

十千乾闥婆天樂,五百阿羅漢道場。

未必應真超刼火,還因勝地屬空王。

南園實傍珍珠墅,指點烟踪幷渺茫。





秋日陪曾孝廉明吾泛舟西湖晚過淨慈寺得棲字(明?陳履)

湖堤草色晚萋萋,仙侶移舟日欲西。

千里客星隨劍佩,一時詩句滿招提。

遊邊且訂尋鷗約,歸路從教信馬蹄。

爲聽雲林巢倦鳥,可能無意覓幽棲。





鄔汝翼楊思說沈才叔楊仲堅邀泛湖入淨慈寺轉登棲霞嶺泊柳洲而返(明?歐大任)

興來載酒上湖舲,躡蹬逶迤望杳冥。

千歲苾芻開上竺,諸天龍象隱南屏。

烟波花港寒仍泛,燈火松門夜不扃。

賓客醉歸蘭槳急,沙頭飛過數鵁鶄。





夜穿杭城宿呉山驛明日三司故人固請游西湖又明日遂拜岳王墳飲凈慈寺時顧天錫郎中以公事寓杭不及預會其一(明?程敏政)

匆匆行李夜穿城,好友來尋半日盟。

峯頂幾多僧錫住,湖心無數酒船行。

風來廢苑堪懐古,雨蝕殘碑不記名。

入眼凈慈還數裏,望塵先拜岳家塋。





夜穿杭城宿呉山驛明日三司故人固請游西湖又明日遂拜岳王墳飲凈慈寺時顧天錫郎中以公事寓杭不及預會其二(明?程敏政)

湖上東風水似苔,群公相約看山來。

午鐘殷殷穿低樹,春宴紛紛集寶臺。

千里暫教塵夢醒,一尊思待故人開。

興酣更欲尋龍井,誰有風流續辯才。





自岳王墳至淨慈寺(明?程敏政)

栖霞山色照湖東,五日還當逆旅中。

角黍謾餘騷客恨,南枝猶寄岳王忠。

夕陽燕影隨舟逺,別浦烟霏入座空。

節序催人仍弔古,一尊同趂藕花風。





出清波門過凈慈寺飲于京兆先祠庵(明?程敏政)

一笑逢君似隔晨,相違驚是五回春。

青峯湖上不改色,白髪尊前無數新。

寢廟陰風瞻大老,梵宮斜日下游人。

繞堤莫放籃輿速,償我山中未了因。





同葉都憲遊淨慈寺(明?韓雍)

何處禪林是浄慈,蘇公隄畔影參差。

水光山色有多景,天下人間無此竒。

老我登臨方遂願,高僧延欵索題詩。

國恩未報空遊樂,笑撚霜毫有所思。





遊淨慈寺次錢學士韻(明?韓雍)

勝境分明是洞天,偷閑試問上乘禪。

老僧出定驚相迓,見我來游喜欲顛。

翠竹萬竿圍客座,白鷗數點傍漁船。

品題頼有文章伯,留得明珠顆顆圓。







卷五七言絕句

至錢塘浄慈寺寫古松于壁因題(宋?馬宋英)

磨盡一錠兩錠墨,掃出千年萬年樹。

月明烏鵲誤飛來,踏枝不著空歸去①。

按:①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





初及第歸題凈慈寺壁二絕其一(宋?劉渙)

彤扉新授紫皇宣,品作蓬壺二等僊。

今日訪師無限意,應憐憔悴勝當年。



初及第歸題凈慈寺壁二絕其二(宋?劉渙)

梵剎仙都顯煥存,心心惟紹法王孫。

俗流不信空空理,將謂長生別有門。





寄浄慈寺修上人(宋?李龏)

塵海翩翩獵梵衣,何如蘋末看斜暉。

幾回行到言詩處,水寺秋雲毷氉飛。





遊浄慈寺(宋?黃裳)

漸遙人入翠微鄉,跨壑淩雲古道場。

慧日體中誰獨見,水光終不外山光。





高國正約飯素浄慈遂至劉寺酌茗于鳳凰泉同游者蘇太博計撫揮公禪師請公道者蘇計與予同庚(宋?喻良能)

三亥並遊真盛矣,二禪入社亦佳哉。

鳳池一段風流事,不欠支郎與辯才。





浄慈寺火災(宋?釋道濟)

無名一點起逡巡,大厦千間盡作塵。

非是我佛不靈感①,故要樓臺一度新。

按:①原校:一作我佛有靈還有感





同翁子功之平江午憩涵山浄慈寺(宋?韓元吉)

蘋花吹盡藕花香,日落風生水面凉。

浄洗扁舟載明月,共君長嘯飲湖光。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凈慈寺有懷故國諸子其一(近現代?李履庵)

窮秋作客如夢裏,歸更無家絕似僧。

一室蕭疏瓶缽靜,晚鐘依約打孤燈。



凈慈寺有懷故國諸子其二(近現代?李履庵)

劉郎閉戶好臨池,老鼎一家各振奇。

若問橫琴那得似,愚公應傍北山移。



凈慈寺有懷故國諸子其三(近現代?李履庵)

看竹南屏萬個青,穿錢榆莢拂星星。

村南短李風情甚,幽夢來尋夕照亭。



凈慈寺有懷故國諸子其四(近現代?李履庵)

羨煞君家千里駒,一歌越調一吳歈。

草堂秋冷渾無恙,何日孤山尋老逋。



凈慈寺有懷故國諸子其五(近現代?李履庵)

布衣都講飽風霜,關外曾雕舊鷫鸘。

獨惜月明君千里,未窺西子試濃妝。



凈慈寺有懷故國諸子其六(近現代?李履庵)

元白曾聞一瓣香,石蓮亭樹晚相望。

綠楊陰裏無人處,苦憶疏狂臥醉鄉。





四月朔日夜訪淨慈寺(當代?熊盛元)

題注:2009-05作

南屏倦坐晚鐘沈,隔岸歌雲漾水心。

法眼塵迷圓慧絕,欲持宗鏡照禪林。

注:法眼宗大師延壽曾居此寺,其《宗鏡錄》卷四十三云:「近代相承,不看古教,唯專己見,不合圓詮。」又卷六十一雲:「今時學者,全寡見聞,恃我解而不近明師,執己見而罔披寶藏,故茲遍錄,以示後賢,莫踵前非,免有所悔。」





贈浄慈主人五首其四(宋?陳造)

題注:肯堂師住明之瑞岩,予宰定海時,爲師出不一二。雲營庵鼎山,他日委兒輩以家事,約訪師山中,爲年歲留。朅來行都,則受凈慈請,爲主人于此。予既汩沒,而師亦未得歸休也。因寄五絕句

寺前寺後花如錦,相見遊人撥不開。

好把春光供一笑,從渠塵襪涴蒼苔。



























6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