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
海會寺前身建於明永曆34年(1680),康熙29年改為海會寺,乾隆年間改為開元寺。
臺南開元寺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清朝時的柴頭港溪溪畔,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二級古蹟。該寺創於清朝康熙年間,原稱海會寺,是臺灣著名的寺廟和最早創立的官方寺院,對近代臺灣佛教的發展關係頗深。該寺亦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卷一七言古詩
卷二五言律詩
卷三七言律詩
卷四七言絕句
卷一七言古詩
喜雨詞(淸?丘逢甲)
天子祈年大高殿,雪花六出春開實。南州望雨與雪同,獨惜晴雲滿春甸。
開元古寺環香煙,官民齊拜迎雨仙。神仙從古念鄉裏,呼雷召雨驚南天。
春波夜漲韓江水,繞郭秧歌雨中起。頗聞米市價少平,抖擻飢腸足心喜。
瓊崖去歲憂淫霖,春風未息哀鴻音。彼嬴此絀同一雨,人自憂喜天何心。
天心即今正難測,慣布旱雲作灾色。靈湫沈沈任龍臥,未許雷雨周九域。
我家舊住粳稻鄉,春田水足難爲荒。自從弃置南走越,占晴蔔雨同農忙。
粵中人滿土復瘠,稻舟轉海蠻雲碧。安得王師時雨若?復收暹交隸尺籍。
年來無地能埋憂,戰雲黯黯東半球。暫教一雨百憂失,已似洗甲天河流。
瀕海春溫頗叢疾,病農頓起扶犁出。東坡飽食惠州飯,得雨無須養生術。
雨仙歸去驅雲車,滿城開遍紅棉花。春光雖去幸逢閏,賞春醵飲吹鄰家。
開元寺雙塔歌(淸?林朝崧)
媧皇補天遺石在,神官鞭驅置東海。異僧手持鬼斧來,斫成雙塔碧崔嵬。
東塔八角摩蒼穹,西塔五層齊華嵩。天擎得此兩巨柱,觸倒不復愁共工。
絕技通神神呵護,露槃白日罩煙霧。趙顛朱蹶八百年,對峙蒼蒼尚如故。
我游開元驚創見,兩兩塔尖金碧眩。人間若有青雲梯,從此乘風登月殿。
開元寺飛來柏(淸?許賡皞)
蒼龍挾山雷劈石,溪濤怒卷風雨泣。寺門偃仰不計年,奇氣聳身作鬼立。
樅身檜葉成空腔,黛色參天更奇特。空山臥幹蛟螭僵,白晝攫人牙爪黑。
古來大材本非易,傳以飛來知未必。文章暴露遭斧斤,神物憑依降精魄。
嘻嘻出出驚宋火,附會蠻君與鬼伯。愚民喜作不稽談,請官鎮以祝融宅。
我來但傷梁棟失,載酒時時吊遺迹。只今鹿苑亦荒凉,夕照鴉啼勸歸客。
開元寺吊古歌(淸?林占梅)
題注:寺在台郡城外東北隅,相傳爲鄭成功故府
甲寅作
君不見錢武肅王鎮吳越,知命舉家朝宋闕。由來一國無二君,臥側豈容鼾聲發。
當年鄭氏踞東瀛,建牙賜姓劇威名。兵窮鷺嶼雄心喪①,戰捷鯤身霸業成②。
帶甲稱戈據窮島,居然倔強比田橫。時方壯盛三十九,氣沖牛鬥辟鯤鯨。
定是天心厭禍亂,故蹙其年致太平。喧傳一夜將星墜,編氓僚吏齊傾淚。
嗟哉子經事豪奢,監國藩臣直兒戲。無常出沒繼孫恩,徙民失業鹹受累③。
誤將扼要托健兒,七府功成旋復弃④。金甌多缺力難完,日游別墅强偷安⑤。
傳位克??差得主,善政能教百姓歡⑥。無端變起毒謀設,伏甲都堂地流血。
別妻、爲奴兩不容,砥柱中流遽摧折⑦。奇勳未廓唐莊基,慘禍復蹈荊州轍。
勢成累卵復何言,主君懦弱賊臣尊。嚴刑重斂疲民命,日望王師振覆盆。
果然聖祖動矜憫,王濬船從海上屯。梅花一陣收澎島⑧,吼門勢窘國軒奔⑨。
乘桴尚欲友邦奪⑩,啣璧難將祖業存。隨行那有卻正疇,可憐無淚別山邱。
朝班幸執降王梃,錫爵仍叨歸命侯(入正黃旗)。卅載海氛從此息,雨澤均沾教化周。
即今綉陌連千里,禮樂文章遍海陬。靈光寂莫成蘭若,荒煙蔓草蟲啾啾。
我來憑弔故宮過,捫碑剔蘚費摩挲。自古握符有真命,枉思撼樹蚍蜉多。
英雄我羨虯髯客,太原一見輒投戈。不然當時楚項籍,喑啞叱吒徒銷磨。
舉鼎之雄拔山力,神州赤縣思包羅。豈知自刎烏江曲,「虞兮、虞兮奈若何」。
勸君莫妄窺神器,一局棋終已爛柯。
按:①鷺嶼,乃厦門別名
②即台郡港口。紅毛揆一王兵敗,逃去
③時沿海棄產業、徙內地者,慘難言狀
④驍將許耀駐興化,知大兵難抗,屢辭重任。經聽馮錫範之言,不許。遂失七府,復歸臺灣
⑤於洲仔尾建園亭,縱樂其間
⑥經寇沿海,克??監國。其妻父陳永華輔之,數年極得民心
⑦錫範與鄭聰定謀,矯董國太令召克??入中堂,命賊黨蔡添等弒之。共立克塽
⑧時靖海侯施琅麾下總兵吳英,見敵勢雖勁,而戰艦無幾,隨獻「五梅花陣」以五敵一、以多制少之法,遂破澎湖。克塽喪膽矣
⑨吼門為澎湖口險要,行舟誤觸,多碎。國軒被困,從此遁回。盡節者,祗江勝、邱輝等耳
⑩時有舉帆打暹羅之議。踟蹰間,大兵已將入口,始輿櫬出降
卷二五言律詩
勸農歸路經海會寺與諸同人分賦其一(淸?書山)
雨後勸農畢,還尋古剎來。
鐘聲飄蘚徑,衲子出香臺。
莿竹排簷種,優曇滿院開。
分題禪榻畔,小憩水雲隈①。
按:①(此詩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六十七《使署閒情》、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施懿琳編校)
勸農歸路經海會寺與諸同人分賦其二(淸?書山)
問訊詞壇客,山僧逸興同。
地高晴翠合,林靜妙香通。
登眺消塵慮,安閒步梵宮。
寸心持半偈,頓覺海天空①。
按:①(此詩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施懿琳編校)
勸農歸路經海會寺與諸同人分賦其三(淸?書山)
勸農①親民事,歸途逸興同。
地高濃翠合,林靜妙香通。
喜得千村雨,閒來一畝宮。
寸心持半偈,頓覺海天空②。
按:①編者按:「勸農」,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作「勤農」;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作「省稼」;連橫《臺灣詩乘》作「省藉」。
②(此詩又載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編者按:《臺灣詩醇》題作〈勸農歸路經海會寺〉)。(施懿琳編校)
陪憲副王公、總戎張公偕諸僚友往觀禾稼,歸途讌集海會寺,抵暮而返其一(淸?孫元衡)
海國原多稼,年來旱病耕。
一秋逢十雨,庶類得更生。
綠野稅珍駕,青林枉結旌。
斯遊真省斂①,田父喜相迎。
按:①(時有租糧緩征之請)
陪憲副王公、總戎張公偕諸僚友往觀禾稼,歸途讌集海會寺,抵暮而返其二(淸?孫元衡)
民氣經秋靜,風光入野閒。
錦鞍牛共馬①,隊仗役兼蠻。
蔗葉青連海,稻花香過山。
三農逢樂歲,辛苦念孤鰥。
按:①(從者皆乘黃犢)
陪憲副王公、總戎張公偕諸僚友往觀禾稼,歸途讌集海會寺,抵暮而返其三(淸?孫元衡)
回轡入禪林,停輿就夕陰。
餓鴟鳴斗酒,飛騎致庖禽。
布席山門敞,行廚竹徑深。
雙榕亂黃鳥,鐘磬會清音。
海會寺(淸?錢琦)
題注:此詩收於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山水〉,又載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賴子清《臺海詩珠》、陳漢光《臺灣詩錄》。
草莽英雄地,樓臺歌舞春。
荒煙迷斷礎,淨業懺前因。
潮長龍歸缽,亭空鳥喚人。
自今依慧日,無復海揚塵(楊永智編校)。
遊海會寺次楸邨韻其二(淸?張湄)
題注:此詩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六十七《使署閒情》、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使署閒情》、《臺灣詩錄》題作(勸農歸路經海會寺次韻)。
野趣自清曠,豐年情不同。
泉新茶碗碧,火宿石罏①紅。
眺海三層閣,栽花半畝宮。
息心塵外賞②,遠嶼夕煙空③。
按:①編者按:「罏」,六十七《使署閒情》、連橫《臺灣詩乘》作「鑪」。
②編者按:「息心塵外賞」,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六十七《使署閒情》作「舊時歌舞處」。
③(編者按:「遠嶼夕煙空」,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六十七《使署閒情》作「夕磬散煙空」)。(施懿琳編校)
臺南城外有開元寺甚幽靜游畢題壁一詩(淸?唐贊袞)
題注:此詩又載連橫《臺灣詩乘》、盧嘉興《臺灣研究彙集》第三輯、范勝雄〈清宦府城勝景勝迹咏〉。編者按:《臺灣詩乘》題作〈開元寺題壁〉。
幽雲遮野墅,飛雨過滄溟。
杰閣幾人倚,晚濤同佛聽。
煙蒸海氣白,風閃寺燈青。
願逐南飛鶴,高吟入杳冥。
開元寺晚眺(淸?張懷泗)
夕陽沈古寺,清淨悟前因。
鐘版迦難意,香爐慶曆春。
僧官不讓客,野馬常驕人。
興替成何事,冰蟾又涌輪。
留題開元寺水閣其一(淸?袁啓旭)
獨游尋往迹,亭榭失芳菲。
菜甲經春長,魚苗過雨肥。
銅瓶沈碧井,石碣斷台磯。
只有空梁燕,年年他自飛。
留題開元寺水閣其二(淸?袁啓旭)
雉堞層層見,高窗枕簟凉。
片雲行木杪,一鳥破山光。
洗石苔絞亂,投竿水氣香。
幽栖如傍此,不羨午橋莊。
卷三七言律詩
海會寺(淸?盧九圍)
題注:作者註:「舊為榴環寺」。此詩收於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祠宇〉、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臺海詩珠》。
月戶雲扉半草萊,猶誇當日起樓臺。
寒枝莫辨金環處,貝闕誰留玉帶來。
織水真機魚活潑,縈花幻夢蝶徘徊。
高僧自證無生訣,懶向他年論劫灰。
海會寺(淸?齊體物)
題注:此詩收於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王禮《臺灣縣志》〈藝文〉、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雜記〉、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海》、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續修臺灣府志》、賴子清
冷月橫斜弔子規,當年黃幄爾徒為。
梁塵尚逐梵音起,幡影猶疑舞袖垂。
風雨有時聞響屧,草①花何用長胭脂。
是空是色渾閒事,只合登臨不合悲。
按:①編者按:「草」,連橫《臺灣詩乘》作「林」。
僧石峰和余遊海會寺詩復呈一律依韻答之(淸?張湄)
題注:此詩又載六十七《使署閒情》、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使署閒情》、《臺灣詩錄》題作(再過海會寺次韻)。
知時好雨灑芳田,閒試僧廬洗缽泉①。
一派海潮空外響,滿懷冰雪句中傳。
雲生樹杪鐘樓②晚,鳥步花陰石徑③妍。
笠屐何當隨野衲④,秋風歸旆獨悠然⑤。
按:①編者按:「閒試僧廬洗鉢泉」,六十七《使署閒情》作「又過僧齋洗鉢泉」。
②編者按:「鐘樓」,六十七《使署閒情》作「停陰」。
③編者按:「石徑」,六十七《使署閒情》作「較昔」。
④編者按:「笠屐何當隨野衲」,六十七《使署閒情》作「何日行歌隨野笠」。
⑤(編者按:「歸斾獨悠然」,六十七《使署閒情》作「歸馬意悠然」)。(施懿琳編校)
海會寺(淸?李欽文)
題注:作者註:「寺為鄭氏舊宅。」此詩收於王禮《臺灣縣志》〈藝文〉,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雜記〉、陳漢光《臺灣詩錄》。
迴思往事白雲間,止有青松不解顏。
魚鼓高低忙①處響,鳥笙上下靜中環。
天開海國蓮稱社,月②映蜂臺禪閉關。
休問當年衰盛事,於今長見老僧閒(吳福助編校)。
按:①編者按:「忙」,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作「深」。
②編者按:「月」,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作「日」。
海會寺次壁間韻(淸?陳輝)
題注:此詩收於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載陳漢光《臺灣詩錄》。
疏桐曲逕對荒亭,得句閒吟任放情。
處處青畦延綠畝,村村柳暗又花明。
禪居筧水當廚近,野笠鋤雲掠地輕。
古寺鐘敲天境外,霸圖空剩舊雕楹(施懿琳編校)。
春日遊海會寺(淸?陳輝)
題注:此詩收於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又載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祠宇〉、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連橫《臺灣詩乘》、《臺灣詩薈》、林欽賜《瀛洲詩集》、賴子清《臺灣詩海》、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南市詩乘〉。編者按:《重修臺灣縣志》、《
翠竹斜榕①小徑通,招提舊日②館娃宮。
曇花冷對粧樓月,貝葉寒生舞殿風。
野色蒼茫留院落,溪煙黯淡到簾櫳。
尋春莫問歡娛事,霸業興亡總是空(施懿琳編校)。
按:①編者按:「斜榕」,連橫《臺灣詩薈》作「青榕」。
②編者按:「日」,連橫《臺灣詩乘》、《臺灣詩薈》作「是」。
遊海會寺(淸?林振芳)
題注:此詩收於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又載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臺海詩珠》、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
獨愛清幽此地來,不辭芒履踏蒼苔。
煙迷竹徑鐘聲遠,雲斂溪山梵宇開。
勝蹟何須金布砌,上方寧異玉生臺。
談空閒士遲歸思,無數閒禽綠水隈(黃美娥編校)。
海會寺(淸?婁廣)
題注:作者註:「寺原鄭氏故宅。」此詩收於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藝文〉,又載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藝文〉、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雜記〉、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
此地當年擬館娃,蜃樓海市霸圖賒。
王孫已去遺芳草,宮院誰來掃落花。
歌管聲沈聞貝葉①,舞衫采徹現袈裟。
我非佞佛閒隨喜②,喜見梯航屬一家。
按:①編者按:「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作「梵」。
②編者按:「我非佞佛閒隨喜」,六十七《使署閒情》、范咸《重修臺灣府志》、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我非竹院空閒過」。
重陽日同友人遊海會寺席上分韻拈得禪字(淸?黃汝濟)
題注:此詩收於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
昔擬館娃今禮禪,樓臺鐘鼓尚依然。
為乘豪興酬佳節,暫憩叢林淨俗緣。
地久莫尋藏蟒穴,庭空猶見散花天。
與君話盡興亡事,半是詩狂半酒顛。
開元寺題壁用杜樊川題開元水閣許丁卯寓開元精舍韵其一(淸?姚念曾)
花墮珠林空複空,湛然惟有一鐙同。
天晴獨鶴歸霞外,秋老層巒出鏡中。
金鼎烟銷晨滴露,石樓塵滿夜號風。
六朝興廢餘彈指,坐對雙溪水自東。
開元寺題壁用杜樊川題開元水閣許丁卯寓開元精舍韵其二(淸?姚念曾)
生涯潦倒信浮沈,已絕名言祇樹林。
淨界月皴松影細,荒台雨漬蘚痕深。
愁中看雁能無泪,客裏聞鶏尚有心。
欲問遺芳尋斷碣,候蟲切切和孤吟。
遊開元寺有感(淸?林朝崧)
江城煙景正陽春,訪古招提話劫塵。
半壁東南猶可據,一家楚越太無因。
滄桑故國悲遺老,花木荒園說養親。
日暮倚欄聽杜宇,聲聲似怨董夫人。
秋日雜咏(淸?郭同芳)
縱不思家也惘然,難禁蕭索九秋天。
花如故國黃無恙,發比來時白可憐。
人得清閑宜命酒,官當寂寞似參禪。
新詩題向開元寺,誰覓紗籠待客還。
浴佛節過開元寺(淸末民國初?許南英)
題注:丙辰(民國五年、一九一六)作
靈辰浴佛來隨喜,唄響鐘聲禮法王。
懺悔十年除慧業,通靈一瓣熱心香。
倚松習靜含禪味,枕石清齋納午凉。
廿載重經香火地,傍人不解感滄桑!
遊開元寺小集,同雲石、籟軒分韻得魚字其一(淸末民國初?許南英)
題注:丙辰(民國五年、一九一六)作
白雲蒼狗成空幻,自在如僧信不如。
老去名心無罣礙,年來結習盡刪除。
初聞磬韻諸天淨,歇盡蟬聲萬籟虛。
半日清閒長兀坐,夕陽無語下林於。
遊開元寺小集,同雲石、籟軒分韻得魚字其二(淸末民國初?許南英)
題注:丙辰(民國五年、一九一六)作
一肚牢騷不合宜,自家心事自家知。
老猶作客遊終倦,少不為僧悔已遲!
彌勒跏趺成一笑,耶蘇安息遠相期。
曇花落盡諸天淨,笑與山僧強說詩。
卷四七言絕句
秋月遊海會寺其一(淸?張以仁)
題注:此詩收於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又載陳漢光《臺灣詩錄》。
黃花黃葉逼深秋,出郭來從野寺遊。
抖擻征衣還未了,一聲清磬度林邱。
秋月遊海會寺其二(淸?張以仁)
題注:此詩收於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又載陳漢光《臺灣詩錄》。
密竹深林舊館娃,霸圖空後現袈裟。
只今一片禪心月,曾照當年舞袖家(廖振富編校)。
遊海會寺次楸邨韻其一(淸?張湄)
題注:此詩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六十七《使署閒情》、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使署閒情》、《臺灣詩錄》題作(勸農歸路經海會寺次韻)。
山郭雨初霽,招提忽入來。
寒雲流梵韻,濕翠上蓮臺。
缽為投詩滿①,扉緣憩客開。
催耕餘好鳥,人靜語林隈(施懿琳編校)。
按:①作者註:「僧石峰能詩。」
海會寺(淸?張湄)
題注:此詩收於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祠宇〉,又載董天工《臺海見聞錄》、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
歌罷蠻腔①易梵腔,層樓煙際晚鐘撞。
吟詩賭弈人稀到,閒煞孤寒白菊牕。
按:①編者按:「腔」,董天工《臺海見聞錄》作「姬」。
小除日與曉滄遊開元寺,遂西過叩齒庵,傍城根園池抵南門,登樓晚眺作其一(淸?丘逢甲)
題注:戊戌稿,清光緒二十四年作
江城春氣曉冥冥,臘鼓聲中酒未醒。扶醉尋碑唐代寺,碧桃花蝕石幢經。
小除日與曉滄遊開元寺,遂西過叩齒庵,傍城根園池抵南門,登樓晚眺作其二(淸?丘逢甲)
叩齒庵空客話禪,東風釀暖祭詩天。竟輸島佛才名瘦,懶把黃金鑄大顛。
小除日與曉滄遊開元寺,遂西過叩齒庵,傍城根園池抵南門,登樓晚眺作其三(淸?丘逢甲)
滿城忙趣迫年終,翻笑禪門興俗同。小結閒緣談半日,種花園叟釣魚翁。
小除日與曉滄遊開元寺,遂西過叩齒庵,傍城根園池抵南門,登樓晚眺作其四(淸?丘逢甲)
眼看爛漫好年光,城上高樓野趣長。斜日細吟南磵句,蕷藷花紫菜花黃①。
按:①「南徼年光偏爛熳,蕷藷花紫菜花黃」,李南磵大令句也。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