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立秋之后,防暑防燥
2015-08-15 | 阅:  转:  |  分享 
  
立秋之后,防暑防燥



本报记者檀亚楠



立秋预示着暑去凉来,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日即将来临。但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而如今仍处于“三伏天”酷热依旧、暑气未消,因此,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天气炎热、雨水多、空气湿度较大,而这段高温、潮湿的苦夏也正是秋季疾病的高发时期。

????对此,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霍晓辉表示,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病菌滋生,体质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生病;此外,初秋后湿度降低,空气变得干燥,温度也逐渐降低,而人体在夏季过多的支出后,各组织水分不足,容易出现头痛、鼻咽干燥、干咳少痰、胃痛等秋燥症状。因此,秋后人们更应该注意防暑防燥、养阴润肺,为冬季的养生保健奠定基础。



A.立秋时节,胃肠道疾病频发

??

病例:“立秋”是石家庄市民刘女士最怕听到的词,因为每到夏秋季节变换的时候,肠胃性疾病就会“如约而至”。“一年四季,饮食上只要稍有疏忽,就会腹泻。”正在河北医科大学消化科门诊看病的刘女士说,由于肠胃不好,她格外注意饮食卫生。

????刘女士说,这次患病让她觉得很是难受。“好几天了一直腹痛难忍,连带着头也跟着隐隐作痛。高温酷热的夏季都没发生过这么严重的情况。如今都立秋了,这肠胃炎怎么还是这么‘霸道’?”

专家诊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霍晓辉表示,夏季气温高,细菌活跃,食物往往容易变质,如果人们不小心吃了不干净或带细菌的食物,很容易对其肠胃会造成影响。轻度的胃肠道疾病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特征,严重时伴随发烧、头痛等症状。

“每年的7、8、9月,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时节。尤其立秋时节过后,昼夜温差相对变大,胃肠道病发病率明显提高。”霍晓辉告诉记者,近几天,胃肠道病的门诊量约比前段时间提高了20%,且很多都是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

????另外,霍晓辉提醒,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再加上油腻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这时就需要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同时可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预防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疾病应首先从饮食卫生做起,全方面加强自我防范。加强食品卫生意识,食物必须保证新鲜、干净。瓜果蔬菜在食用之前必须清洗干净;蛋、肉类等食品,蒸熟煮透才可食用;生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时注意分开处理,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B.孩子得了秋痱子该怎么办?

??

?病例:夏季育儿一直是困扰26岁新妈妈小刘的烦心事。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整个夏季小刘都战战兢兢。“小心呵护换来了孩子的夏季健康,但没想到立秋了,女儿的后背、脖子上却起了很多小疙瘩。”小刘无奈地告诉记者,女儿一直跟她喊“痒痒,痒痒!”

????该不会是什么皮肤病吧?小刘随即带着孩子去了社区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那是痱子。回家后擦些痱子粉,注意皮肤清洁,保持室内通风即可。小刘质疑:“听老辈人说秋痱子特别厉害,难恢复,是这样吗?”

专家诊疗: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儿保科主任李建霞表示,其主要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身体汗液不易蒸发,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形成丘疹或脓疱。一般情况下,立秋过后,早晚会凉一些,不少人担心孩子着凉,就会多加衣服。而处于“三伏天”的立秋时节暑气未消,稍不注意孩子就容易被“捂”着,秋痱、湿疹就是这样来的。

“民间所讲的秋痱子与夏季痱子并无区别,也无需特别担心。”李建霞说,宝宝生了痱子应以清洁止痒为主,可以选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不要给宝宝穿紧身衣服,及时更换潮湿衣服,并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保持室内通风、凉爽,既可减少出汗又能促进宝宝汗液蒸发;如果出现痱子,应避免宝宝抓挠,以防止继发感染。



C.秋后警惕多发咽喉炎

????

病例:“近段时间,嗓子总是干、痒、痛,有明显异物感。每次说话前,都须咳嗽两声,觉得只有清除了粘在嗓子里的痰液,才能发出声音。”市民李先生表示,咳嗽、咽炎等此类支气管疾病不都是在冬季寒冷季节频发,且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吗?对此,记者对一些青壮年人群调查发现,一半以上表示,自己在立秋后容易患咽喉炎。

专家诊疗:

“立秋后很多人容易患上咽喉炎,咽喉炎病症多发与天气变化有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嘉表示,立秋以后季节交替,容易诱发咽喉炎、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反复发作,应注意防范。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立秋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秋天来临,此时暑热未去,气温高湿度大。因此立秋后短期内,保健的关键依然是除湿,要坚持锻炼,补充健脾除湿的食物。

????王嘉说,预防秋季呼吸道疾病,平时应尽量避免着凉、感冒,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而对于年老体弱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除谨遵医嘱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此外需要提醒是,真正进入秋季后,早晚温差较大,家长要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运动完后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和电扇吹。对于幼童来说,要注意足底的保护,从炎热的室外回屋时,不要立刻光着脚在凉地板上走。



健康提醒:立秋还需防“空调病”

??

日常生活中,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疼。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整日吹空调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嘉表示,夏季人体出汗多,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身体某一处,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

“空调病”就是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空气流通性差,空间相对密闭,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出现的一系列如鼻塞、头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关节酸痛等症状。王嘉表示,在立秋后的短时间内,气温依旧较高,长时间呆在空调屋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腹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因此,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且尽量不要让空调扇叶对着身体吹。可以在空调屋或办公室内准备薄外套、薄毯子,盖在颈椎、膝盖、肩周等关键部位。如果感到关节疼痛,应马上采取保暖措施。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学习可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一些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更不宜开空调。













数字报>第2015年08月14期>立秋之后,防暑防燥











(姜太公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3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