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2015-08-19 | 阅:  转:  |  分享 
  
一、填空题导言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说明和分析语言及其历史发展的
客观规律,帮助人们获得语言的理性知识,建立语言的理论,用它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2.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3.
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调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4.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
—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和解码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根本的环节。5.语言是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6.人类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7.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
传递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
的手段。思维是认识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思维类型: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第二章1.语
言是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2.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3.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基本性质是它的任意性和线
条性。语言符号使用起来最简便,容量最大,效果也最好。4.符号包含形式和内容。音位不是符号,音位是语言的语音子系统的最小单位。5
.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单位,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人们自然地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
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不再是单个的符号。6语言系统的最重要特点(语言系统的两层性):音系(层),语法(层)。7.语言结构/系统的
两个根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8.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9.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
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力。第三章1.语音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2.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
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3.语音学的三
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4.音系学属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5.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
音单位。音位是在具体的语言和方言中(某一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6.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7.语音四要
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音色。8.语音的生理基础是发音器官的构造及其活动。9.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个部分:发音体(喉头和声带
),动力器官(肺和气管),调节器官(口腔,鼻腔,咽腔)10.语音的三环节:发音,传递,感知。对应语音的三个属性:生理,物理,心理。
11.音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元音和辅音。12.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决定元音的音质。13.发音部位:气流受阻的部
位;发音方法: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法。第四章1.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2.语法单位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3.语素是语
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4.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5.词组是词的组合,在句子里的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由词
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6.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交际时的最小使用单位。7.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分为词根和词缀。8.常见的
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9.常见的变换手段:移位、添加、删除、替换。10.语言结构类型:屈折语,孤立语,黏着语,
复综语。第六章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第七章1.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
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昆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2.在各个语系中,印欧语系是
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甚至可以说,“语系”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在印欧系各种语言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3.到了元代,出
现了一种新的、统一的书面语,当时叫做“天下通语”。元初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讲到编写曲文时说:“可作乐府语、经史语、天下
通语”,“不可作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语、书生语(按:指文言)”等。4.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
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二、概念题
第二章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的语音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
言符号在使用时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3.组合关系:语言符号
和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的,有顺序的,可数的横向关系。4.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
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作用的符号聚合成类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序的,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
系。5.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
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第三章1.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的制
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2.音位变体:处于
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3.音位:音
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4.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
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汉语里,一个汉字通常就代表一个音节。5.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素
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6.区别特征:这种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我们叫做区别特征。7.音质音位:前面讲的音位
是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叫做音质音位。在语音中,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
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我们把这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以区别于由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
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的音质音位。8.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
,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9.同化: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
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10.异化:和同化作用相反的是异化作用: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
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11.弱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12.脱落:弱化的音往往会进
一步脱落。除了弱化以外,别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语音的脱落。第四章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2
.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3.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法
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4.词根: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
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5.词缀: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
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6.递归性:同样的结构规律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
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借用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性”。7.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
功能分出的类。8.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
,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9.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10.屈折语:语言学中把类似俄语那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的语言叫
做屈折语11.孤立语:语言学中把缺少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做孤立语。汉语是孤立语的一个代表。第五章1.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
固定用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2.词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3.本义: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4.中心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本义可能逐步退居次要地位,让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的地位。语言学中把这种意义叫做中心意义。本义是从历史渊源说
的,中心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时代的各个意义的关系说的。5.隐喻: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隐喻是词义引
申的一种重要方式。6.换喻:换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
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第六章1.文字:“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
体系。2.意音文字: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直接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或者在一个表意字的旁边加注
读音,因而出现了意音文字。3.音位文字:记录语言中的音位就是音位文字。4.音节文字: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就是音节文字。5.书面语:书面
语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第七章1、社会方言:是社会
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2、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
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关系。3、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4、共同语:是
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第八章1、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
外语的词。2、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3、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融或融合
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4、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
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5、双语: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
: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
渡阶段。)6、“洋泾兵”: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
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7、混合语:洋泾浜
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
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第九章1.团音:是
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术语。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乎的组合叫做团音。例如京剧里的“基”就是团音。2.尖音:是汉语音韵学
、方言学经常运用的术语。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乎的组合叫做尖音。例如京剧里的“祭”就是尖音。3.历史比较法:把方言或亲属语言
的基本词汇里面的词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语音对应关系,我们也可以推知原始“母语”的许多事实。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
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三、简答、论述第一章1.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现象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说
话时所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
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3.简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
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
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2)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3)语言
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思维活动的成果(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4)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进行。4.简述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1)在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的词表达意思,所以可以称为独词句阶段。这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
表现为词和某类事物挂钩,初步学会了概括。(2)进一步,孩子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这时候,孩子不仅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
区别,而且注意到不同事物中共同的东西,抽象出事物的属性(例如“白猫”“白狗”中的“白”),同时也会把统一的事物分析成不同的要素(例
如“白”和“狗”)。(3)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的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
习之中。(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5)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
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6)随着从双词句到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就逐步摆脱
事物的具体形象的影响而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7)孩子在学话的过程中从大人那里学来的现成的句子是有限的,但是孩子能够理解从
来没有听说过的句子,也能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句子。可见他学到的不光是一些词和现成的句子,更重要的是语言中的规则;他正是根据这些规则造
出自己想说的句子来的。5.怎样理解聋哑人的思维?(1)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的大
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2)其次,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聋哑
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3)第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
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聋哑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4)抽象思维总得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
方便、灵活的依托是声音。6.举例说明各个民族语言的差异p20(1)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2)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不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
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3)两种语言里很少有意义、色彩等各方面都完全等同的词。而思维的差异更多体现在不同语言
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特点。第二章1.语言和言语的异同/关系:(1)言语:人们平常说话或写作时语言的具体使用,包括的说话行为和结
果。(2)语言: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3)联系:言语是第一性,语言是第二性。言语决定语言,语言规范言语
。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方式。6.怎样理解鹦鹉的说话?(1)鹦鹉只能复述别人教它说的话,并不明白它复述的是什么意思。
(2)它不能装卸话语中的单位,进行替换和组合的练习,不断造出新句子。7.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注意开头结尾)人
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1)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来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的需要、
语言的规则组装出来的句子。动物“语言”的表现则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
(2)任意性任意性是符号最重要的特征。人类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而动物“语言”的任意性程度很低。(3)结构的二层性人类语言
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位层和符号/语法层。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结构的二层性。(4)能产性/开
放性结构二层性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开放性或创造性,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动物的“语言”是一
种封闭的系统,它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它们的交际方式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列举。(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
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其它动物的交际模式是先天带来的,而人类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其他动物的交际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
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长臂猿只有碰到了敌人的威胁才会发出尖叫。只
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突破时空限制。第三章1.元音和辅音的区别:(1)声带是否振动——元音和浊辅音振动,清辅音不
振动。(2)气流是否受阻——元音不受阻,辅音受阻(3)气流的强弱——元音气流较弱,辅音较强(4)发音器官紧张情况——元音均衡紧张,
辅音部分紧张2.音位和音素的关系: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
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划分目的不同:划分音素是认识语音单位的构成特点;划分音位是认识语音单位在语言体系中区别意
义的功能。音位的划分离不开音素,以音素为基础。一个音位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也可以由一组音素构成。3.确立与归纳音位的原则:(1)对
立原则:音素间的对立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依据。(2)互补原则(3)语音相似原则4.语流音变(五个概念)(1)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
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
异化、弱化、脱落四种。(2)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3)和同化作用相
反的是异化作用: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4)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
现象叫做弱化。(5)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除了弱化以外,别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语音的脱落。第四章1.简述语法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关系
(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2)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3)语法的聚合犹如一座仓库,把能重复使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按照组合中的功用分门别类
地储存在仓库中,只要交际需要,就可以到这个仓库中去选用合适的单位。(4)从聚合中选出的单位如何组成句子,需要服从组合的规则(5)聚
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当然,潜存在脑子中的聚合归根结蒂也是从话语中归纳出来的。(
6)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2.简述语法形式(1)选词①组合成基本结构的词,当然要在词义上相配,比方“哲学”
和“喝”,“头发”和“做梦”就不相配。②词在语法上的类(词类问题见下节)也要相配。基本结构的各个项都要求一定词类里的词来充当。例如
“和、或者、吗、吧、因为、所以”之类的虚词不能充当任何结构的项;“水、火、太阳、饼干”之类一般所说的名词,很少可能充当主谓结构里的
谓语。③进入结构的同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我们之所以知道“读书”是述宾结构,“好书”是偏正结构,正是从“读”和“好”所
属的词类来确定的。(2)词序词选出来以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以排列,汉语各种结构的次序,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在前宾语在后…
…各种语言里述宾结构两项的位置是句法结构的重要标志。汉、英、法、德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后的类型,日语、傈僳语、彝语等好多语言属于宾语在
前的类型,“写字”、“吃饭”在日语里的词序是“字写”、“饭吃”。(3)虚词和词形变化词和词的组合还需要“粘合剂”,这就是虚同和词形
变化。虚词是汉语中除了词序以外的重要组合手段。联合结构常常使用“和、或者、而、都”之类的虚词。“父亲的著作”、“对我说”、“洗得快
”等偏正、述补结构,如果少了“的”、“对”、“得”之类的虚词,就无法形成。(4)在造句中依赖虚词的程度甚于其他语言。在有变格、变位
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比较典型的是俄语:动词按照主语的人称和数变位后才可充任谓语,名词按照动
词的要求变格后才可充任宾语,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如果是形容词,它必须在性、数、格方面和中心语一致。具体组合的时候需用哪个变化的形式,
必须到形态的聚合里面去找。3.递归性的作用(1)结构中某个单位(例如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以使基本结构里面
的项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2)除了套合的情况以外,有的时候,两个或几个本身可以成句的片段,不独立成句而
联合构成一个具有完整语调的“复句”,而那些直接构成复句的片段则退居分句的地位。(3)正因为语法结构有递归性,我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规则
支配相对有限的词去造出数量上无限多、长度上不受限制的句子。(4)人们为什么有能力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话,理解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话,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法结构的递归性。4.简述语法范畴(1)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2)性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也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俄语和德语的名词与形容词都有性的语法范畴
,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种,不同性的词有不同的变格方式。法语名同也有性的范畴,但只分阴性和阳性。这里要注意的是,“性”是一个语法的概
念,它和生物学的性的概念不一定一致。例如德语的“dasWeib”(妇女),“dasMadchen”(少女)在语法上是中性。至于
表示人、动物以外的事物的名词也分成各种性,就更找不到根据了。例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在德语里是阴性,在俄语里是中性,这些都是语言
的习惯。俄语名词的性一般可以从单数主格的末尾看出来。(3)数许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如英
语的名词,俄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我国景颇语、佤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的区别。(4)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
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前面说过,俄语的名词、代词的格有六种形式,修饰它们的形容词、数词也有相应的格的变化。名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
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有格的范畴的各种语言,格的数目有多有
少。例如英语的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芬兰语有二十几个格。(5)体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
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write”我写),“be+动同的现在
分同”表示进行体(如“Iam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havewritten”)。
汉语动词加“了”“着”“过”的现象,有人认为也是体的分别,“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6)时时也是动
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
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例如英语“Iwrite”(我写,现在时),“lwrote”(过去时
),“1shallwrite”(将来时)。英语语法中通常说的“现在进行时”实际上包括时和体两个方面:现在时,进行体;“过去完成
时”则是:过去时、完成体。法语语法中通常说的“复合时”也是包括两个方面的,如“越过去时”(plus-que-parfait)实际包
括过去时和完成体两个方面。(7)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
数的时候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例如:He(she)writeslwriteYouwriteTheywrite
后面三个例子的动词的形式是一样的。(7)态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它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
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比较:Johniswritingaletter.(约翰正在写信)A
letterisbeingwrittenbyJohn.(信正由约翰写着)语法范畴必须有形式表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
古英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可是现代英语中没有了。(8)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单
数与复数不同,但都是数。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不同,但都是时。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在组合的时
候,选择甲就排斥选择乙或丙。有的选择决定于意义,有的决定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
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现代俄语的名词分单数和复数,而古俄语分单数、双数和复数。双数的消失改变了复数
的意义,现代俄语的复数是多于一,而古代俄语的复数是多于二。5.为什么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1)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一种结构
类型。(2)不同类型的语法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源于遥远的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们的语法规则都有效地为人们的交际服
务。(3)人们熟悉本族语言的结构类型,在学习其他类型的语言时会感到不习惯。任何语言都必须有足够的语法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交际的需要,无
非有的采取这种方式多点,那种方式少点,有的恰好相反罢了。因此,从原则上说,语法不能分高低优劣。第五章1.基本词汇的特点(1)全民常
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2)基本词汇包括语言中具有悠久历史,至今仍在日常交际中独立使用的词。基本词汇
里面的词虽然稳固,在语言的发展中也有被逐渐替换的。(3)基本词汇中的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中的大量的词语都是以这批词为
材料构成的。(4)基本词汇里面的词也是语言词汇中最难掌握的部分。打开词典,凡是意义最多,用例最多的,差不多都是这批词。2.词义的特
点答: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1)一般性。概括,这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
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个别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如果名称相同,彼此的差别就被略
去,整类事物的共性以及和他类事物的差别就突出出来。所以有了名称,人们就能把现实现象中特殊的东西当做普遍的、一般的东西,把复杂的东西
当做简单的东西来掌握。(2)模糊性。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
的界限。语言里“夜间”一词的含义就是模糊的,“早晨”“白天”等也是如此。“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
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3)全民性。反映这些现象的词义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人”这个词概括
反映的仅仅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人,而不是指张三、李四等一个个具体的、分属于不同阶级的人。词义的“普遍的东西”舍掉了像“军队”“国家”
“监狱”这类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现象的阶级性,保留各阶级所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的东西”,因而可以像其他的词那样,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
务。总之,词义对像是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3.同义词的特
点(1)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2)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语言
里完全同义的词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同义词都是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别。(3)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有喜欢
,有讨厌,有褒有贬。词在运用的范围方面有些多用于书面语,有些多用于口语;有些多用于庄严的场合,有些只用于日常的场合,等等。这些都可
以使同义词具有不同的附加色彩。(4)同义词中还可以有不同的风格色彩。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话题需要使用不同风格色彩的词语。通常的口
语和书面语有不同的风格。(5)语言中的词好多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同义关系。4.词语搭配受那些
条件限制?(1)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要受到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的制约;现实现象中不存在的关系,表达这些现象的词语也不可能搭配使用,
除非是童话或幻想小说。(2)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3)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
用法”。(4)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受附加义限制。(5)受词的使用特点的限制。第六章1.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2)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
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4)文字和语言产生的
关系看:①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②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③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2.假借字产生的原因(1)
表意字是古代意音文字的基础。但是靠表意字来记录语言有很多困难:有些现象很难表意(例如“成”“长”之类),造不出字来;而且如果事事表
意,那就得一事一个字,造不胜造,给记忆造成极大的负担。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人们想出了借字表音的办法,于是出现了假借字。(2)假借字的
大量出现,说明人们已逐步意识到文字不一定要画出事物的形象,也可以直接表示语词的音。这是文字的一种早期的表音方法,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
一个重大的进展。3.论述为什么汉字的体系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工具,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汉语的语素基
本上是单音节的,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而没有进行性质上的改革。汉语的音节结构比
较简单,数量有限,而语素的数量要比音节多好多倍,因而语言中的同音语素特别多。例如dān这个音节所表达的语素就有13个之多(据《现代
汉语词典》),一旦实现拼音化,这些原来用字形来区别的不同语素就无法识别,势必会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麻烦和混乱。(2)有些单音语素虽
已不单独使用,而与其他语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复合词,这自然可以减少一些同音语素所带来的麻烦。(3)从文字本身的状态来看,汉字和拼音文
字也各有短长。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优点,但也有它的弱点,因为它只能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穿古今;而且,
拼音体系难以长期固定,过几百年就需要因语言的变化而进行一次拼写法的改革。所以从文字的稳固性看,汉字反而比拼音文字优越,它跨时间,贯
穿古今;跨地域,沟通方言区之间的联系。(4)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汉字,实
现拼音化,就会中断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即使其他的条件(如语言统一)已经具备,汉字也无法进行
拼音化的改革。所以,全面比较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效能,权衡得失,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拼音文字有替代汉字而成为汉民族的正式文字的必要性和可能
性。4.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听和说连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
。看和写连在一起,可以从容推敲,仔细琢磨。(2)说话的时候,除了联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
势等伴随的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景。口头交际讲求效率,有这么多的条件可以利用,所以口语的用同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
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写作的情况不同,口语中的各种伴随因素不起作用了
,只有标点符号还起一点作用,但也有限。(3)书面语只能用别的手段来弥补不足:扩大用词的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
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第七章1.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答: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
展而产生和发展。(2)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
丰富词汇,改进语法。(3)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汉语里的“咖啡”“可可”“白兰地”“哔叽”“的确良”
等等的词语也是汉族人民在和西方各国人民的交往中从英语等语言里借来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2.语言发展的内部
原因。答:(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语言如何发展,那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的因素中寻找直接的
答案。)(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2)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
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
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3)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
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3.语言发展的特点。答: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1)渐变性。①语言
是全社会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不能像机器那样停止运转,进行大修。语言的演变只能因势利导,任何权威想要凭一己的意志改变语言的规
则,无异于命令血液倒流,要求秧苗在几天里长出稻谷,是怎么也不可能的。②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③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把任何一种现代的语言和它的古代的状况加以比较,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稳
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2)不平衡性。语言系统的
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
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是经常在发生的。这些都随时在语言的词汇中得
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4.社会方言的特点。答:(1)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
,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比方说,长刨、边刨是木工的行业用语;处方、
休克是医药界的行业用语)(2)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他的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运用,因而其中的
有些词语也可以被全民语言所吸收而成为日常的交际用语(如“休克”、“角色”等),而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
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如果不是熟练地掌握座山雕所属盗匪集团的黑话,就无法打进匪窟,生擒匪首。(3)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
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因而一个人如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他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比方说,一个部队医院的女司机就可能同时掌
握部队的、医院的、司机的以及妇女的社会方言。(4)社会方言既然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那么,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是不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
形式呢?不!因为一个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
语言的风格变体。比方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上,在正式外交谈判的场合,在和同志们欢聚的节日晚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里,各有适应该场合的语言表
达特点;对长者,对朋友,对陌生人,对子女的说话也不可能一样。(5)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语言的支流。它们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都是全
民共同的,是其他言语社团的成员都懂得或者能够弄懂的,一般不会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特别是各种行业用语不断地输
送给整个社会,已成为丰富语言词汇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方言的存在使语言成为富有弹性和表达力的工具。第九章1.汉语聚合规则的发展(一)
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聚合规则在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
的语法范畴的变化。(二)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比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和表示类似的意义的构型语素。(三)量词是汉语中后起的词类,分为动量词和名量词两种。先秦汉语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开始大量使用。(四)在汉语语法的发展中还产生了粘附在词末表示语法意义的构形语素:“了”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着”表示行为动作的持续,“过”表示行为动作的曾经发生。它们粘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成为这两个词类的明显的标志。这种意义的“了”“着”“过”是隋唐以后逐步发展出来的,有人认为这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五)汉语在发展中为了补偿语音的简化,双音节词逐渐占了优势。双音词的两个两个语素在意义上往往发生崎轻畸重的变化,其中有些“畸轻”的语素,意义逐渐虚化而成为构词词缀,例如“老—”“啊—”“—儿”“—头”等都是出现得比较早的前缀和后缀。2.词义演变的原因(一)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二)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也会引向词义变化。(三)词的意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词的意义的变化也可以引起和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四)词义大多是在语义组合中获得自己明确的意义的。组合关系的变化也会引起词义的改变。(五)在某一个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途径产生新的意义,这是词义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六)声调的改变巩固了词义引申的结果,标志着一个词由于词义的引申衍生而正式分化成几个词。(七)多义词是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换喻等方式引申出新的意义,这属于意义的增加和分化的范畴。在词义的发展中也有相反的现象,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吞并其他语速的意义而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3.语言词汇的发展(须举例说明)(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①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导弹”“登月”“污染”等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②就此的消亡也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现象。A.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B.词汇系统的变动C.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2)词语的替换引起词语的替换是多方面的①首先是社会的因素。②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替换。③语言表达的精密化也会引起词语的替换。单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现在大都被双音词所替换。
献花(0)
+1
(本文系神木6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