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2015-08-23 | 阅:  转:  |  分享 
  
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1月第30卷第1期

麦粒肿又名针眼或土疳,即胞睑边缘生小硬结,

红肿疼痛,形似麦粒,多发于一侧,且有惯发性,以青

少年为多发人群,严重时可遗留眼睑瘢痕。本病是

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若睑板腺受累称之为内睑腺

炎,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则为外睑腺炎。初起睑

缘部呈局限性充血肿胀,约2~3d后形成硬结,胀

痛和压痛明显,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形成

黄色脓泡,穿破排脓迅速痊愈。如果致病菌毒性强

烈,尚可引起眼睑及附近结膜发生水肿,耳前淋巴结

肿大压痛,尤以外眦部者更易发生,重症病例可有畏

寒、发烧等全身症状。通过临床实践笔者发现针刺

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可促使未成脓者自行消退,已成

脓者促进排脓,总体治愈率在90%以上。

1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内庭、太阳穴,一侧患病取患侧,两侧

患病取双侧。操作:穴处常规消毒后,内庭穴用1.5

寸毫针刺入0.5~0.8寸(12~20mm),太阳穴刺入

0.3~0.5寸(8~12mm),施捻转泻法,以得气为度,

留针20min。

耳穴放血:取穴耳尖,一侧患病取患侧,两侧患

病取双侧。操作:针刺结束后,术者用双手拇指、示

指捏揉患侧耳郭片刻,其后向上挤压使耳尖处皮肤

充血,再用75%乙醇对耳尖及术者左手拇指、示指常

规消毒后,另一手持消毒的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

入约2mm,不留针,出针后用手指挤压局部使之出

血,一般5~10滴为度,眼睛红肿化脓者酌情增加

出血量,放血完毕后,用少许消毒棉花将皮肤针孔

盖住,贴以胶布,以防感染。

2病案举例

男,22岁,主诉:右眼红肿疼痛2d。2d前右眼

开始发痒伴有摩擦感,尔后眼睑红肿伴有疼痛,曾热

敷及点氯霉素眼药水,未效,故来针灸科就诊。经过

上述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2次,红肿消除,疼痛及

摩擦感消失,麦粒肿痊愈。随访未见复发。

3讨论

麦粒肿属于中医学眼疖范畴。本病多因风热之

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或过食辛辣炙烤

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

胞睑,发为疖肿;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壅阻于

胞睑而发肿痛

[1]

。治宜祛风清热解毒。中医五轮学

说认为,眼与全身脏腑密切相关,脏腑的精、气、血、

津液上注于目,目得濡养则能视万物、别五色,即目

受血而能视。精血上荣,又赖经络之运行,故眼与经

络有密切关系

[2]

。《针灸聚英》认为:“偷针眼……实

解太阳之郁热也。”可见麦粒肿与太阳经和阳明经关

系最为密切。内庭穴为足阳明经的荥穴,《难经·六

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故内庭穴具有清热

泻火、理气止痛、和胃化滞之功,长于泻阳明经热邪。

太阳穴为奇穴,位于头面部,《太平圣惠方》言太阳穴

主治“理风,赤眼头痛,目眩涩。”并且太阳穴位于眼

区,长于清眼部郁热、明目止痛、泻火散结。两穴合

用,共达泻热消肿之功,从而消除病症。耳与手足六

阳经的关系非常密切,《内经》有“耳者,宗脉之所聚

也。”耳通过经脉与眼及其周围密切相连。《针灸大

成》中有“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的记载。耳尖穴

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突起处,其主要功能是清热

熄风、泄热祛邪。张从正《儒门事亲》中记载有放血

疗法治疗目疾,其中适宜放血治疗的病证有35个,

共载病案19个,明确指出五官科病证宜首选放血疗

法,按中医辨证,火热、风热病证最宜放血治疗

[3]

。针

刺耳尖穴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对头面五官的

炎症有较好的疗效,加之放血疗法能泄热祛邪、消肿

止痛,故针刺配合耳尖放血相得益彰,更能提高临床

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8.

[2]王学明.针刺治疗麦粒肿300例[J].吉林中医药,2003,23(7):

39.

[3]王正国,林海瑞.耳尖放血并针刺治疗麦粒肿152例[J].针灸

临床杂志,2007,23(3):35.

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杨晴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355)

[关键词]麦粒肿;针刺;耳尖放血

[中图分类号]R276.7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57-358X(2011)01-0034-01

[收稿日期]2010-04-20

34··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