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甲
■常书侦
在我的故乡冀中平原的农家院子里,有不少人家都种有凤仙花。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每年的七夕节前后,是凤仙花盛开的季节。这时,不论你走进谁家的院子,都会看到红格盈盈的指甲花,不由心中发出一声感叹:“好鲜艳的指甲花啊!”这时候,总会听到一句季节流行语:“七月凤仙七月凉,织女鹊桥会牛郎。”
????乡亲们种植指甲花,不单单是为美化庭院,更主要的是让丫头或年轻的媳妇们用来染指甲。尤其是七夕节,大闺女小媳妇都要染指甲。这一风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此俗起源于唐贵妃杨玉环。《事物考》记载“杨妃生而手足甲爪皆红,宫中效之。”她们染指甲用的就是凤仙花。此举从宫中传入民间,久而成俗。尤其是在七夕佳节,这指甲是非染不可的。
????元人杨维桢有咏凤仙花的诗:“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愁疑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女子染红指甲后,有的人不知就里,错以为这红色是抹在未婚女子身上的守宫砂呢。据说只要把守宫砂涂饰在女子的身上,终年都不会消去,但一旦和男子交合,它就立刻消失于无形。清代袁景澜在《吴郡岁华纪丽》中曾作诗云:“夜听金盆捣凤仙,纤纤指甲染红鲜。投针巧验鸳鸯水,绣阁秋风又一年。”说的是姑娘们在七夕节不但要投针乞巧,还要捣烂凤仙花,把指甲染成鲜红的颜色。
????凤仙花是女人花。有诗曰:“此花已有神仙福,愿在佳人指上香。”七夕前一天晚饭后,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从自家的篱笆边、房前屋后采摘下凤仙花,开始细细地捣烂、敷染了。我的邻居三婶儿,有个比我大两岁的丫头,名唤“美如”,我叫她姐的。虽说是农家出身,吃的粗茶淡饭,但出落的却如一朵夏莲,给人心动的感觉,村子里的年轻后生背地里唤她“小凤仙”。每当她从后生们跟前走过,他们会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等她走过去一段路后,他们就开始发飙地喊道:“小凤仙,小凤仙,染了指甲成凤仙!”这是因为美如姐人儿不但漂亮,而且喜欢染指甲。
????尤其是在七月七前一天下午的后半晌,小姐妹们都会来找美如姐。她便和这些姊妹们一道,先到大田的毛豆地里,采一些肥大的叶子,回家后洗干净晾干。接着便在她家的篱笆墙边采凤仙花。她家的凤仙花种的要比别人家多一些。因为年年七夕节前她会成为姊妹们染指甲的头儿。她们把摘下的朵朵红艳艳的花瓣,放进金边细瓷小碗里,再放一点儿明矾,捣烂成泥,相互帮着把捣好的凤仙花泥儿,用筷子沾起来小心地放在指甲盖儿上,摊满抹平,然后用一片大大肥肥的豆叶包裹起来,再细细地用线捆绑好。十根手指就歇了下来,不敢乱动。晚上睡觉都是张着手指,带着甜甜的微笑入睡。七夕节早上,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揭去这严密的豆叶包裹。揭开后,十个指甲全成了鲜亮的水红色彩,漂亮极了,她们好高兴呀!这红红的指甲,就伴着她们过七夕节了。
????将凤仙花加入少许明矾捣碎用来染指甲的糊状物,在古典小说中被称为“蔻丹”,是很有诗意和脂粉气息的名字,现在则把此类用品直截了当地唤作“指甲油”。
????记得我十岁那年的七夕节前一天晚饭前,母亲让我到三婶儿家借东西,美如姐说刚才还剩着点儿指甲油,也给我染染指甲。我连忙说那是你们女孩子的事。她笑笑说:“看你的手指细溜溜儿的,比一些女孩子的还要长,染上一定好看。”于是我就答应了。她说男孩儿的无名指是包不得的,若是包了那手指,阎王爷就要剁了那手指烧汤喝,那汤就叫“连心汤”。那晚我睡觉时因为生怕妨碍了手指,睡得很不自然,更不踏实,一直做梦,梦见所有人的手指甲都是水红色的……
????清晨,当我揭开豆叶时,指甲果然红得可爱,但和小伙伴们玩耍时,却被好一阵子笑话。情急之下忙跑回家,搅尽了脑汁,用了多种办法,那红色总是褪不掉,便找到美如姐想办法。她看着我的手指先是笑,后来竟然捏起我的手指说:“你的手指多漂亮啊!长大了不是写字儿的,就是画画儿的。”
????如今城市的美容用品商店里,各种美甲用品琳琅满目,可随意购买。大部分女孩儿却压根不知道凤仙花这种纯天然的花瓣,不但可以染出漂亮的水红色的指甲,它的花汁还有杀霉菌、癣菌的功能,可治疗顽固的甲癣、灰指甲等病症,具有治病和保健功能呢!正是:凤仙花开红盈盈,七夕染甲旧俗成。爱美历来无非议,天上人间一般同。
数字报>第2015年08月09期>染指甲
(姜太公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