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金瓶梅人物形象之潘金莲
2015-08-25 | 阅:  转:  |  分享 
  
《金瓶梅》人物形象之潘金莲209年5月

潘金莲人生经历人物特点悲剧成因

?一、潘金莲的人生经历“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因她自幼生得有些颜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因此小名金莲。父亲死了,做娘的因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势,乔模乔样。况她本性机

变伶俐,不过十五,就会描鸾刺绣,品竹弹丝,又会一手琵琶。后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卖与张大户家。”——

?张大户收用潘金莲,其老婆知道后,与其打骂数日,并将金莲甚是苦打,于是张大户倒赔房奁将其嫁与卖炊饼的武大郎——勾引武松不成,与西门庆通奸并毒死武大嫁入西门府成为第五房娘子——帮扶西门庆奸占李瓶儿,与瓶儿争宠,怀嫉惊儿,私仆(琴童)受辱,西门庆纵欲身亡,又与西门庆女婿陈经济通

奸,被西门庆大娘子吴月娘赶出家门——武松杀嫂祭兄,死时三十二岁。

?二、潘金莲的特点(一)外貌美丽。?西门庆初见潘金莲,“黑鬓鬓赛鸦翎的鬓儿,翠湾湾的新月的眉儿,清冷冷杏子眼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

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吴月娘初见金莲:“眉似初春柳叶,…脸如三月桃花…吴月娘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

?与之相比,西门府中的其他几位女人是:吴月娘:“生的面若银盆,眼如杏子,举止温柔,持重寡言。”——缺少情趣。?李娇儿:“肌肤丰肥,身体沉重……风月多不及金莲也。”

?孟玉楼:“貌若梨花,腰如杨柳,长挑身材,瓜子脸儿,稀稀多几点微麻。”?孙雪娥:“五短身材,轻盈体态,能造五鲜汤水,善舞翠盘之妙。”?李瓶儿:“人生的甚是白净,五短身材,瓜子面皮,生的细弯弯两道眉儿。”

?(二)伎艺突出,伶俐可人,聪慧风趣…“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况她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五,就会描鸾刺绣,品竹弹丝,又会一手琵琶。”?第八回“潘金莲永夜盼西门庆…”中,潘金莲手弹琵琶,自己填词唱曲:“奴家又不曾爱你钱财,只爱你可意的冤家,知重知轻性儿乖……”

?第四十回“抱孩童瓶儿希宠,妆丫鬟金莲市爱。”做丫鬟妆扮的金莲把沉闷的西门府中上下人等逗弄得兴致盎然。?在西门府中,她对西门庆的称呼最多,“负心的贼、老花子,孩儿、哥儿、我的儿、破纱帽穷官、债壳子……”西门庆对她也是称呼“怪小油嘴,小歪剌骨、贼小淫妇…”说她“嘴尖利舌”

?(三)情欲至上,良知泯灭。与西门庆偷奸,为追求情欲的满足,毒死武大。?为和李瓶儿争宠,设计惊死瓶儿之子官哥儿,导致瓶儿之死。?在武松到王婆处要花一百两银子买她时,又被情欲蒙蔽心智,竟痴心妄想“这段姻缘,还落在

他家手里。”并嘱咐武松“既要娶奴家,叔叔上紧些。”相反,书中并不见得聪明伶俐的吴月娘听说此事后,“暗中跌脚,……与孟玉楼说:‘往后死在他小叔子手里罢了。那汉子杀人不眨眼,岂肯干休!’”

?“……把刀子去妇人那白馥馥心窝内只一剜,剜了个血窟窿,那鲜血就邈出来。那妇人就星眸半闪,两只脚只顾登踏。武松口噙着刀子,双手去斡开他胸脯,扑讫的一声,把心肝五脏生扯下来,血沥沥供养在灵前。后方一刀,割下头来。血流满地。”

?读者读到武大惨死时不能不“发指心裂”,而读到潘金莲的惨死时又陷入不敢生悲,不忍称快,然而心实恻恻难言哉”的矛盾心理。(崇祯本眉批)

潘金莲悲剧成因潘金莲悲剧成因社会制度

不完善社会制度不完善封建礼教的禁锢封建礼教的禁锢他人间接导致他人间接导致自身原因自身原因

?三、潘金莲悲剧成因(一)社会。?人口的买卖过程中,“潘金莲”们已完全沦落为“物”,失去了人身自由,更谈不上自主权,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婚姻制度,容许男子“三妻四妾”,却规定女子要“三从四德”。男女二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极不平等,使本应平等与专一的夫妻关系“不三不四”,成为畸形的婚姻形式。在这种畸形的婚姻形式中,受害最大的是闭守家中,失去自由的女性。潘金莲就是这种畸形婚姻中地位更为卑下的小妾。

?(二)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桎梏,把女性完全禁锢在家,生活的空间狭小,与社会生活完全脱节,与生机盎然的自然完全隔绝,女性在这种生活环境中不可能怀抱崇高理想。男性经常批评的女性的缺点诸如“狭隘、琐碎、平庸、短视”正是女性被禁锢的结果。

?西门庆的妻妾们对极为简单的社会事理缺乏判断,永远是盲目和感情用事。孟玉楼、李瓶儿是抱着大宗财产往火坑里跳,最为聪明的潘金莲面对“有仇必报”的江湖好汉武松,竟情迷心窍,糊里糊涂死在武松之手。

?(三)他人。母亲,将女儿一卖再卖,毫无亲情;?王婆,先是设计搭桥,帮助西门庆勾引潘金莲,并唆使他们毒杀武大,后又贪财图利将其卖与武松;

?西门庆,对潘金莲与对其他妻妾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女性在他的眼里都是玩物;?吴月娘,将无处可去的潘金莲赶回王婆处,间接导致潘金莲的惨死;?武松,杀嫂祭兄本也正当,但杀戮过程之凶残已超出报仇的必需,……

?(四)自身。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而潘金莲在追求个人情欲的满足的过程中,丧失了为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一而再地肆意践踏他人的生存权,可说是自掘坟墓。

?性格直率,待人苛刻,生活又不检点。孟玉楼说她是“大口没心子货”,吴月娘说其有“孩子气”。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不知与人为善,刚进西门府不久就恃宠生骄,“激打孙雪娥”,待其身边的人如武大郎的女儿迎儿及丫头秋菊,稍不顺心就是毒打。而她自己生活不检点。这就为日后悲剧的发生埋下了定时炸弹。

思考题?潘金莲悲剧的现实意义?

人物形象—潘金莲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