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交流是精神生活所必须
很多人都说要找一个聊得来的人,若接着深究:你觉得跟什么样的人能聊得来?大部分人是说不出来的。其实聊得来的两个人,只有聊了才会知道。聊得来的人不会嫌你话多,重复的话说很多遍,也不觉得无聊。芝麻绿豆大的事,两个人也可以聊得兴致勃勃;甚至中间的沉默,也是一种聊得来。
聊得来,就是在你想说话的时候,能把话说出来,不用拐弯抹角,不用害怕自己啰嗦,不用担心打扰到他。在聊天的时候,你并不是简单的告诉对方这件事情发生了,更重要的是,你的存在感。聊着聊着,痛苦也不那么痛苦了,看不开的事情好像也没那么难过了。或者什么主题都没有,两个人只是聊的很愉快,你也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慢慢的懂得了一个道理:其实人最害怕的不是不开心,而是失去别人或自我的深层的联结;人最渴望的不是幸福与快乐,而是尽可能的被别人和自我接纳。
二战之后,很多从集中营里出来的犹太人,选择了自杀。集中营里的艰难都没有把他们打倒,也没有击溃他们的生存意志,但是回到家中却受不了了。有人分析,他们从集中营里出来之后,讲自己的所受的折磨和苦难时,发现周围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更不能感同身受,甚至对他们一遍一遍地讲述那些苦难表示厌烦。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身体上的痛苦人们往往是可以独自承受的,而精神的孤独,是一个人无法独自排解的。这就需要说说话,需要人懂,需要跟别人、自我的深层的联结。这种联结,从亲人那里,朋友那里,爱人那里。
我上大学之后,每次回家都要跟妈妈挤到一张床上,像姐妹一样聊天,一直聊到天亮。有时候,爸爸会叫我坐下来,我们不看电视,不吃东西,就聊天。这样的聊天,是一种深化感情的方式,让亲情更宽广。
为什么大学舍友的联系会那么紧密,毕业很多年还会有特殊感情?除了曾经每天同进同出,我想跟住宿舍的时候,深度卧聊有关系。路过好朋友城市,总是可以躺着聊上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不知道饿不知道困。
也许长聊过之后,能记得的有效信息并不多,但是聊的过程很享受。而跟你特别能聊的这个人,在心目中的地位也必然会不同于旁人。
恋爱中的人,更需要满足“被接纳”的渴望了,需要能一起说说话,要不然怎么说“谈”恋爱呢?做了噩梦惊醒的时候,凌晨三四点,男友在电话那头接过电话轻声安慰,带着困意却没有不耐烦。然后听你吱吱唔唔的讲完梦。直到你拿着电话睡着了,那边才挂掉电话安然入睡。这难道传达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吗?
一直觉得人的内心在本质上是孤独和寂寞的。我们需要一个“聊得来”的人来取暖,那种被认可和接纳的感觉,便是刚刚好的温度,温暖我们的内心和灵魂。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找一个“聊得来”的伴儿,陪我们一起,走过严冬和酷暑,走过喜悦和悲伤;一起把岁月变迁,走成一世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