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梵高---扑朔迷离的割耳事件
2015-09-06 | 阅:  转:  |  分享 
  
扑朔迷离的割耳事件

2015/8/1320:09:53





近日,一则爆炸性新闻横空出世:考古学家于法国阿尔地区发现一只耳骨,这只耳骨极有可能就是梵高割下的一只耳朵。但是,随即有媒体指出这可能是一则大乌龙。

“梵高”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个艺术符号,关于“梵高”,再小的信息都能获得极大的关注。

其实,找没找到耳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梵高为什么要割耳,其艺术创作在割耳前后有什么区别?

软骨一年内完全腐败

那则关于耳朵的新闻很简短。“考古学家近日于法国阿尔地区发现一个耳骨,这个耳骨极有可能就是梵高割下的耳朵。因为经过骨骼结构调查与初步分析后得知,这只耳朵属于一位30至40岁的白人男性。而梵高正是在其35岁时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新闻表示,从考古发掘工作的负责人处了解到,还“找到了与梵高自画像中尺寸相符的烟斗,和一支梵高的画笔,烟斗中还塞满了梵高最喜爱的烟草”。

巧合,太多的巧合似乎都指向着一个事实。可是,马上有媒体追踪了这条新闻,发现是某网站编译综合出来的,而有记者查阅了美国、加拿大、法国等新闻、搜索网站,并未找到出处。记者也咨询了正在法国进行考古研究的相关人士,对方表示近期从未听说此事。查找负责人名字,所得结果也只有转载了此新闻的中文网站。

此外,来自医学业内人士的说法是“耳骨是软骨,除非像木乃伊或者用特殊方法保存,一般软骨一年内就会完全腐败,不可能保留如此长的时间。”网络上传播的那张照片上的“耳骨”可能是模型。

关于割耳的多种说法

梵高于1888年12月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原因至今还是业内争论的焦点。

最早的说法比较笼统,将梵高割耳的原因归咎于其精神疾患。一来梵高家族一直有精神病的遗传,二来梵高一生潦倒但是又极爱绘画艺术,内心抑郁且悲痛,致其割耳。

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其割耳与高更有关。1888年10月起,梵高与高更在法国小镇阿尔一起度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两个人希望共同在艺术上做出新的突破。然而,性格、理念的相悖,让两人陷入了疯狂的争执之中,在争执中梵高的耳朵被割下了。

不过对于细节还是有多种说法,有的更是绘声绘色。一种是,在高更愤怒离去后,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另一种是,高更与妓女拉舍尔一起耍弄梵高,让梵高在激动之下割下了耳朵;也有人认为,事情与拉舍尔有关,但并非是高更与拉舍尔一同戏弄梵高。据说,梵高和高更一起去妓院,梵高对拉舍尔说没钱,拉舍尔说用耳朵顶替,梵高说“好吧”。他和高更出来后,二人分道扬镳,高更没有与梵高同行,他听到后面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正是梵高,在夜色中拿着剃刀怒视他,对峙一段时间后,高更便返身走掉了。梵高回到住处,所发生的这一切使他痛不欲生,他举起剃刀,本要自杀割喉咙,但是“有声音在他耳边絮絮低语,讲着莫名其妙的故事”,于是他割下一只耳朵送给了拉舍尔。更有观点认为,梵高的耳朵是被高更在冲动之下砍下的。提出这一全新理论的是几位德国历史学家,他们对此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德国的历史学家认为,两个人之间的斗殴造成了梵高受伤,而高更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斗殴的起因是梵高要求高更留在法国南部,为摆脱梵高,高更挥动武器砍向梵高。受害者承诺对此保持沉默,而高更扔下了他的朋友。事发第二天,警察询问高更,那时高更编造了梵高自己割掉耳朵的说法。当时梵高躺在床上,没有为警方提供任何信息,并于7个月后自杀身亡。如果事实被揭露,高更就会进监狱。此外,梵高所说的割掉自己耳朵用的剑或是剃刀也一直未被发现。

冷笑一切凡间的艳俗

无论事件的真相如何,其结果是肯定的,1888年12月两名艺术家一同居住在法国南部的时候,梵高丢掉了他的耳朵,而高更从此出走,在塔希提岛度过余生。

1888年初,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在割耳事件之前,他的作品充满热烈生气和激情。梵高曾发自内心地说:“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那时,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向日葵》就在这里诞生了。在这幅画中,黄色是太阳的象征。他还不止一次地描绘灼目的太阳。同年10月所作的《夕阳剪柳》中那欢快明亮的色彩,大放光芒的太阳,使观者的心和梵高的心一起跳动。这一时期,他还画了《普罗旺斯的果园》、《阿尔的收割季节》、《圣玛利的渔船》、《邮递员约瑟夫·鲁兰》等著名的作品。

割耳事件应当是发生在1888年圣诞节前后,此后梵高完成了绑着纱布的自画像和《星夜》。

在精神病院休养时,梵高曾度过一段宝贵却短暂的平静期。期间,梵高对鸢尾花和玫瑰花投入了巨大而持续的创作热情。

1890年5月11日和13日,梵高写信给他的弟弟,告知他自己如何被这些迷人的花束吸引并投入创作,他“在发狂地工作,大捧的鲜花,紫色的鸢尾花,大束的玫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梵高完成了《玫瑰》、《鸢尾花》等4张作品。不同于,在“割耳事件”阴影之下创作的《星夜》里肆意狂乱的笔触,这幅《玫瑰》中流动的绿色更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主旋律。梵高用急促的画笔在画布上奏出了一个个快速流畅的音符,将他朴素顽强的生命激情倾泻在这色彩交织成的音符之中。也许梵高用画笔表达的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孤独地张扬生命力的倔强,冷笑一切凡间的艳俗。”

献花(0)
+1
(本文系jxfshc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