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习综合材料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的认识
2015-09-07 | 阅:  转:  |  分享 
  
学习综合材料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的认识

今天是国培的的第一天,开课的第一堂可是由资深少儿教师邹霞教师给我们讲授的《少儿美术教学理念的转变与综合材料的运用》,由于我曾经也是一名培训中心的教师,在邹老师讲授这接客是我颇有一些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片面强调鼓励孩子自发的创造性,主张完全放任其纯真、稚拙的心灵自由发挥,而淡化了教师的有利引导是不可行的。在美术表现中,想要随心所欲的发挥,给孩子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必得借助一些表现媒介。纸和画笔不再是儿童绘画中主要的形式语言。材料、工具、技巧的把握是刺激、促成其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如何激发儿童视知觉、构建视觉形象、拓展形象思维和视觉表现等问题,可以先从材料的认识、选择和怎样运用入手考虑。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美术课的需求不同,学生在接受美术知识的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孩子很小就喜欢画画是因为有鲜艳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吸引他们的眼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审美已经模式化,刺激他们眼神经的已往往不再需要鲜艳的色彩和完美的构图,什么能再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对绘画,对美术的探索欲,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发现的。

一、二年级开始,学生已经熟悉基本绘画方式,了解了运用水彩笔、油画棒涂色以及注意色彩的渐变,然而更多、有趣的美术手段还未被孩子们所发现。美术课程曾被称为“图画课程”,人们简单地将美术与绘画等同起来,这种过于狭隘的美术观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与感受,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不同美术形式的表达。所以,学生的绘画心理会产生敷衍,敷衍美术课,敷衍美术作业。

三、四年级美术课上经常会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课件播放的再有趣,有的学生也会偷偷在下面事先把美术作业画完,原因可能是他早已熟悉老师的教学环节,也有可能是想提前完成美术作业。总之,美术课出现的状况层出不穷。现代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美术的发展从未离开过对材料的探寻和研究,使得材料的使用变得丰富和复杂化起来。而作为美术教育对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乐于尝试,求新求异,喜欢富有新鲜感的表达形式。于是在反思中发现,现在的美术课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单一的绘画工具让美术课出现乏味。

2、孩子的身心发展对现行美术课的需求

激发儿童视知觉、构建视觉形象、拓展形象思维和视觉表现等问题,可以先从材料的认识、选择和怎样运用入手考虑。

一、收集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知材料,通过摸、看、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启发学生。所谓材料包括生活中以及大自然两种。对于绘画作品的形成总离不开彩笔的涂色和构图。传统的绘画总是多了些局限,将手工与绘画、黏贴与绘画、剪纸与绘画等结合起来,学生的绘画作业有了生机,学生的积极性也一度被唤醒,让那些不敢下笔绘画,不敢涂色的学生有了信心,让那些平时认真绘画,均匀涂色的学生有了突破自我的渴望。如果教师有利引导,学生会逐步养成善于发现新鲜事物,主动研究新事物的习惯。如果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收集,会在收集过程中对材料的利用进行思考,那么收集来的物品会得到有利的发挥,不至于一头雾水栽在废旧材料里不知所措。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画面构思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形式语言取决于学生选择的材料,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自然中收集材料,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人在执教三年级的《动物朋友》这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去观察动物的皮毛,引导学生除了用画笔去表现动物皮毛的肌理,还可以用一些什么材料去表现,学生们带着问题思考,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材料让他们结合动物的皮毛进行合理安排,并说一说有什么更好的利用。比如,有的学生尝试利用刨花(铅笔的刨花)制作出老鹰身体层层羽毛的效果;还有的学生利用蛋壳的纹理制作鳄鱼的皮肤;还有的学生利用棉花的造型制作羊群等等。学生对材料的触类旁通令人惊叹,作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效果。

二、优化材料,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性,让材料去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尝试各种材质带来的新鲜感受。这也是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求新求异的天性。使他们体会到发现材料,利用合理材料表达自己情感或相关主题的喜悦。

1、局部加减法

收集来的材料,让学生思考、直观感受,谈一谈这样的材料质地怎么样,适合运用于哪种画面。如,教师出示一个材料让学生思考、直观感受,启发学生通过变形、添加、修饰等手段运用在画面中,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精心地选择、设计和安排,教师提供的材料应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在一年级教学《秋天来了》时,除了让学生看大自然中的秋天,画大自然中的秋天,还要求学生制作大自然中的秋天,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在画面上添加一些秋天色彩的碎纸去拼贴即丰富画面色彩,也不会使画面没有底色而显得空洞。

2、立体效果法

平常的美术作业都是以平面式的作业为主,学生画得简便,老师也改的轻松,这其中不免觉得美术作业的单一和程式化。相对小制作,学生更是感兴趣,于是在美术课堂上尝试运用一些材料创作出一些半立体式的绘画,让画面凹凸有层次,也是一种颠覆传统绘画的设想。在《厨房》这一课,学生利用平时收集的纸张、瓜子壳、豆豆等制作绘画出立体造型的桌子和橱柜与平面绘画画出的墙面色彩相结合,半立体的效果让厨房很有层次,学生很乐于学习,既能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又能创作出独特形式美感的作业。

3、肌理运用法

材料的选择在美术创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品效果的好坏在于材料运用是否合理,材料塑造出的肌理效果往往特别能够打动人。生活中每一种材料都有自身的纹理,这些材料的纹理在拓印出的肌理有种独特的美,一片叶子的肌理,一片纱窗的肌理,磨砂玻璃的肌理无不彰显着它们独特的美,六年级的《综合版画》体现出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运用。学生的创作画《肌理效果》运用了叶子的拓印去完成底色,切片的藕,苹果、黄瓜同样被学生用作绘画材料。

三、思考材料,发挥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1、同种材料的不同构想

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和想象的空间,在生活中,不同肌理、不同材质的材料比比皆是,怎样恰当好处的运用,是我们探寻的宗旨,也是创作的最佳结果。同一种材料如棉花,是大家都熟悉的,棉花的质地让很多学生想到可以用来制作白云,有的学生说可以染上色彩做成小鸡等,大家对棉花的利用有不同的看法,看样子,一种材料并没有约束大家的思维。甚至还看到有的学生利用棉花制作出立体的动物贴在作业本上,原因是布头剪贴的动物很平面,而塞进一点儿棉花会让布头充实,画面立体。虽然是对棉花间接利用,可是小作者的创新让大家觉得新奇。

2、同一课题的不同材质

同一幅作品由质感、肌理的材料表现,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和美感,即形式影响主题。不同性质的材料决定其特定的形式语言表达。比如,学生在宣纸上绘画的动物朋友,与将宣纸揉皱后画出的动物朋友给别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运用不同材质的特性,如坚硬的材质与柔软的材质,或是有光泽的材质与无光泽的材质,制作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会一样的。学生在学习《这是我呀》一课时,学生在绘画的同时也对平时使用的蜡纸和色卡纸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如,有的学生利用折纸的方法折贴出了裙子和上衣,有的学生利用蜡纸的剪刻作出了剪纸风味的衣服,有的学生利用色卡纸的卷圈做出筒裙等等,学生对色卡纸的利用不再是平面的黏贴,更多的是怎样将同一种材料使用不同的技法表现画面的形式美感,由此可见,绘画艺术已经被学生的创意生成了手工与绘画整合的艺术。

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爱心去发现、体会,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材质带来的不一样的情感。找到教材的突破口,顺应学生的心理,设计出与学生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课堂。







献花(0)
+1
(本文系小燕子书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