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天体。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2、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节。教材让学生通过【知识窗】中的“盖天说与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活动】中的“小帆船实验”和阅读地图“地球的大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并通过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了解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的球体。本节教学重点是地球的大小,难点是认识地球的形状。
3、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科学》课程中学习了地球的形状等简单的地球知识,但对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而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则不太了解。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天体。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评价任务:
(1)你会用哪些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你知道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评价活动 导入:
3、(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亲身验证地球是球体。
师:您怎样验证地球是圆的?
(1)挂图和文字资料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
(2)他从什么地方出发,经过哪些地方?(让学生上台指挂图)(记忆难点)
师:您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地球是圆的?
生: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
图片展示1、太空第一人:加加林;第一个看到地球是圆的。
2、航拍仪拍摄地球照片。
小结:图片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基本过程。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月全食或月偏食)—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学生上台写)
思考P4动手练习:
1、认识地球的过程:漫长而艰辛
2、假如您要驾船航行,出了必备的生活用品,还需要携带哪些工具?为什么?(提问)动手写
(二)描述地球的大小。(板书)
1、---赤道。
师:依据毛主席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板书),推算地球赤道的周长。
依据周长计算地球的赤道半径。
P5图示:地球大小的三个指标:赤道周长;平均半径;地球的表面积。
师:“看谁算得快”,学生做简单的计算,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大小。
师:总结出地球的形状
生:是一个椭圆,不是正圆
师:外形不规则,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表起伏大。(板书)
(三)课堂小结。或课堂练习
(1)你会用哪些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你知道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四)请您欣赏(地球图片)
师:地球,美丽的星球,我们的家园。人类共有一个地球,请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课后反思: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教科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内容来源:七年级《地理(上册)》
主题:认识地球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者:刘俊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