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基于教育云空间+的可视化德育新模式建构》实施方案
2015-09-15 | 阅:  转:  |  分享 
  
《基于教育云空间+的可视化德育新模式建构》实施方案一、案例的主要内容、目标定位和愿景1、问题提出: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传
递有不同的模式。进入网络时代,人类的文化传递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青少年儿童获得文化知识、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念、为人处事的行为方
式、途径发生了根本转变。当下,一些假、大、空德育内容,单一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和网络时代的后喻文化特征形成强烈冲突。因此,在学校,老师
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在家中,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就是这个道理。如何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时俱进,紧跟信息
时代的步伐,让学校德育有魅力,让教师、家长教育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硚口区“立德树人和合共生
”教育理念,教育云空间广泛应用的实际,以及部分学校(韩家墩小学、实验小学、红旗村小学等已经形成可视化德育课程的四个序列,微
课近百节)在可视化德育方面的积极实践,我们提出了“基于教育云空间+的可视化德育新模式建构”这个课题研究项目。项目提出,着力解决德育
内容存在的“假、大、空”,德育形式存在说教、枯燥,德育评价片面、单一等不符合孩子们身心规律、不科学等问题,构建基于教育云空间+的可
视化德育新模式,使区域德育内容更丰富、多媒化,过程更具参与性、实践性,评价更立体、更多元、更科学。2、概念内涵: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云空间等信息技术手段,多媒化、形象化德育内容,活化、趣化、体验化德育形式,并通过互动式、立
体式、多元化评价方式对中小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活动。3、项目愿景:一“网”情深、立德树人,打造看得见的德育!4、项目目标:——逐步构
建区域性的德育微课程视频资源库;——构建教育云空间+的可视化德育新模式;——建立一套多元评价促成长的德育机制。5、主要内容:1)教
育云空间+德育微课程就是依据《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纲要》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逐步构建起覆盖小、初、高各学段的德育课
程系列,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系列。这样一些课程系列通过系统开发、大赛征集和少量的市场购买形成,并通过分类整理后传到去《
硚口可视化德育微课程平台》,在区域共享。根据因当下的考试文化影响,项目的推进活动采取试点、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试点的重点放在本区
教育云试点学校和覆盖的重点是小学、初中学段,随着项目活动深入,逐步向高中延伸。2)教育云空间+德育实践活动就是将中小学生的德育行为
、德育实践活动系列化、可视化、空间化和数据化,探索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性德育活动的方法路径。如学生在校园入队、入团,模拟法庭、少年
军校,竞选辩论会、打扫卫生、安全执勤,在家里生活自理、孝敬父母,在社会助人为乐、节假日到社区做义工和社会实践岗位体验等有效德育实践
活动的视觉化(照相、录像、活动地图、活动列表等),空间化(上传个人云空间、学校云空间、区域云平台),数据化(一周、一月、一年等活动
的频次用数据记录下来)。3)教育云空间+德育多元评价就是把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和一个相对时间段的思想状况、德育行为表现,通过教
师、同学、家长和社区教员多元、立体、真实的评价,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化方式呈现出来,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健康地成长。如“空间花
园”可以代表一个班级、团队,“成长树”代表一位学生,“空间花园”的欣欣向荣、五彩缤纷代表了一个团队的阳光、健康、活力,“成长树”的
枝繁叶茂、果实力量代表了一个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二、实施案例的信息化软硬件和队伍现状1、区域信息化软硬件状况硚口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
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提档升级。近两年来,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两千多万,加速“三通两平台”
建设力度。全区100%的中小学校实现了校校通,60所中小学对外接入带宽的总带宽已达4GB。在资源建设方面,依托武汉市教育云平台,各
学校加强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在人人通建设方面,全区4660名在编教师100%建立个人空间、25310名学生已开
通网络空间。除此之外,为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校际均衡需要,教育局分别东、中、西片合理布局,全面布点,共建标准录播教室17套,同
时也可以满足全区德育微课程制作等需要。2、队伍现状在两年多的试点探索中,硚口区建立了力量雄厚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与推进团队。一是成
立了由区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人事科、初教科、中教科和相关科室为成员的教育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人事部门牵头,由
教研、科研、教培、信息中心配合协同的专家指导团队;三是区教育云专班牵头,由区域管理人员、学科骨干、信息技术、网络管理员组成的信息技
术开发团队。三支队伍的实力、能力除了在全区教育云推进活动中得到了体现,也在硚口武汉市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现场、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
展览活动得到历练。教育部科技司长王延觉、副司长雷朝滋,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对硚口信息化队伍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三、实施案例的机制创
新和保障措施根据教育部、省厅对试点工作提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构建机制的要求,硚口区在创新实践中形成了五大常态运行机制。一是领导协
调机制,教育局成立教育云工作专班,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加强推进工作统筹、调度与协调。二是信息通报机制,通过教育局网站、工作
简报、试点工作群,对推进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活动进行实时通报,及时分享经验做法。三是资源汇聚机制,通过购买、征集和开发建立实用、有效
的动态资源体系。四是成果推介机制,通过每学期的教育云推介会,向全区推介学校特色应用成果与经验。五是绩效考评机制,将教育云推进工作的
纳入学校年末绩效考评的总要内容。五大常态运行机制,确保了硚口区教育云试点工作沿着科学规范,注重实效的道路前行,同样将保障本项目的顺
利实施。四、实施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式分析项目实施主要问题有三个,即三难:一是教师观念更新难。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中心、课堂为中
心、教材为中心德育方式,要向开放式、互动式、多媒化,学生自学、自悟、自为的德育方式转化难。二是可视化《德育微课程标准》和《学生德育
行化多元评价标准》建立难。《德育微课程标准》制定既要遵循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又要多媒体制作的技术标准,《学生德育行化多元评价标准》
制定要做到精准、简明扼要,又要符合不同的角色场景,不容易。三是机制建立难。机制建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德育微课程的建设、共享、学
习应用机制;典型德育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记录采集、上传机制;学生德育表现的多元评价组织协调机制等等。观念更新,要通过学习和案例培训来解
决;标准的制定要充分吸收德育课程专家和技术制作专家意见;机制的建立,要充分区域德育领导小组和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为项目
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五、实施案例的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阶段时间安排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准备2015年3月~12月项目培训;平台搭建;微课程
视频库建设。课题组实施2016年3月~2017年6月微课程视频的开发与利用;可视化德育新模式建构;常态化德育活动机制与考评机制的
建立。课题组、试点学校、相关职能科室总结2017年7月~12月形成案例报告;形成系统德育微课程资源库;学校、教师、学生典型案例展示等课题组、试点学校六、案例的主要成果和表现形式1、理论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集2、实践成果:形成系列德育微课程视频资源库;发布可视化德育资源共享课程平台、3、经验成果:学校应用案例、教师应用案例与学生应用案例的发布与展示。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承办一次全国性的可视化德育交流研讨会。
献花(0)
+1
(本文系高歌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