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升和毫升【3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估计意识。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单元教学难点:
对1升、1毫升的认知表象的建立,正确感知“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教材考虑到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虑到有助于以后建立体积概念,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册。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课题 认识容量和升【1】 授课日期 9.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P5“练习一”T1~T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
2、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初步感受
1、 情境导入
让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个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
2、 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从饮料瓶上见到的内容,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学生观察
指名口答
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水壶。
(1)引导观察比较。
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个杯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个杯能盛的水少一些。
说明:比较两个玻璃杯,能盛水多一些的杯子容量比较大,盛水少一些的杯子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
(2)引导操作比较。
让学生观察两个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演示:装满一壶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提问:哪个水壶容量大一些,哪个水壶容量小一些?为什么?
你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的
容量的大小吗?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3)引导操作计量。
让学生观察小组里的水壶,指出各组的水壶同样大小。
提问: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
启发学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
提问:同样大的水壶,计量它容量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计量的结果相同呢?
说明:容量的大小可以进行计量。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学生观察
学生口答
口答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
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测量并交流计量的过程和结果。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三、认识“升” 1、认识容量单位“升”。
你刚才见过的容量单位有哪些?指出:升和毫升都是最常用的容量单位,本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升。(板书:升)
能说说你看到的瓶、罐是盛什么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吗?
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有哪些容器,容量分别是多少。
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
认识1升。
提出问题: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
要求学生先在正方体容器里放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量杯。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刚才这个正方体容器里的水是多少吗?
提问: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操作感受。
让学生用量杯量出1升水分别倒入不同的容器,
指名口答
让学生观察量杯,看清上面的刻度,并明白相应的刻度线表示的含义:各小组学生量出正方体玻璃容器每条边(棱)的长度。
口答
操作后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中的认识和体会。
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2题
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楚图意,再进行判断。
2、做“练习一”第1-3题。
先独立观察题中的插图。弄清图意,再作判断。组织交流,简要说明理由。 先观察后交流
观察后交流
指名回答再举例说说一些熟悉的容器的容量。 五、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学习中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设计。 1、连线
200升5升
到商店去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净含量是用升做单位的,有哪些商品的净含量正好是1升。
P5“练习一”T1~T3 【板书设计】【1】
认识容量与升
容量:有大有小
升:L
课题 认识毫升【2】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P4,例3、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P5~P6练习六T4~T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理解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关爱目标: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升容器、500毫升和250毫升量不、10毫升量筒。
学生自带较小的标有容量的容器、量杯。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出毫升这个容量单位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不同容器,看看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
它们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这些容器的容量比前面我们接触到的盆、桶等的容量小得多。像以上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为单位,毫升可以用符号ML(ml)表示。
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
二、自主探究1毫升大约是多少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1毫升是多少呢?
出示一个装有1毫升水的量筒,巡回走动让学生观察。
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用吸管把1毫升的水吸起,再一滴一滴滴入量筒,数数有多少滴。
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像这样很少的一点点水就是1毫升,1毫升大约是十几滴。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和1升比可小多了。
学生分组,动手量出1毫升的水,并动手滴一滴,数一数1毫升的水有多少滴。 三、学习升与毫升的换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1毫升大约有多少,同学们看看这个容器里有多少毫升水?教师分别在容器中倒入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的水,让学生看刻度说说有多少毫升。
拿出1升的自制容器,提问:观察一下,500毫升够不够1升?那么1升有多少毫升呢?打算怎样实验?
你们组是怎样实验?得到了什么结论?
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学生看刻度说有多少毫升。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
四、应用拓展。
1、做“试一试”。
2、做“练一练”第1--2题。
3、做“练习一”第4--6题
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1、P4试一试第1题
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药水的容量。
2、P4试一试第2题
3、p4第3题
4升=()毫升2000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1、P5练习一第4题
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2、P6练习一第5题
3、P6练习一第6题
读题后口答。
全班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学生口答。
学生口答。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交流,评价总结。 六、作业设计。 1、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
2、1毫升水大约有多少?
3、填空:
3升=()毫升5000毫升=()升
8升=()毫升10000毫升=()升 【板书设计】【2】认识毫升
毫升mL
看一看倒一倒说一说
1升=1000毫升
课题 升和毫升练习课【3】 授课日期 9.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P7练习一T7~T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3、关爱目标:注意个别学生的辅导。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 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量杯,一个上下一样粗细塑料杯(如饮料瓶)长条白纸一张,一件大约2~3升的容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练习升和毫升的认识。 1、说说1升和1毫升的水分别有多少。
2、P6第7题
P6第8题
组织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说说连线的理由。
学生独立说说选择容量单位的理由。 二、练习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1、1升等于多少毫升?
P6第9题
实物投影出示第9题图,要求仔细看清每个量杯上的刻度,再说说每个量杯里分别有多少毫升的水,进而思考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是比1升多还是少。
强调:1升=1000毫升,超过1000毫升,比1升多。
P6第10题
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组织交流。
学生独立说说每一个量杯各有多少毫升?四个量杯里的液体合起来与1升比较。
学生独立完成 三、解决实际问题
1、P7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交流,评价总结。 五、课外练习 1、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用毫升或升作单位,各是多少?
2、动手做
做一个1升的量器,并分别标出升、
升、升和1升. 社会调查
回家做实验 六、课堂作业 1、简单换算
3升=()毫升4000毫升=()升
8升=()毫升 9000毫升=()升
5升=()毫升6000毫升=()升 【板书设计】【3】升和毫升练习
升(每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用于电饭煲、鱼缸、水盆等
容量1升=1000毫升升和毫升换算
毫升(十几滴水)用于水瓶、碗、注射器等
【教学反思】【1】认识容量和升
本单元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在教学《认识容量和升》,之前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一、做好认知前的准备。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饮料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并带一些标有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二、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由于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1、问题引入,揭示容量。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问学生哪个能盛的水多?揭示容量的含义,再出示一个冷水壶,让学生说说你知道里面装了多少水?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学生讨论后说用杯子量,老师找来大小不一样的两种杯子分别进行测量,发现测量的结果不同,引出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先来认识升。
2、联系生活,直观认识“升”。
学生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展示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
3、直观演示,建立1升的表象。
找了一个容量为1升的瓶子里面装满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1升的水倒出来大概有多少,再把1升水倒入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学生发现正好倒满,告诉学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量是1升。
4、利用多种容器,体验几升的多少。
考虑到练习中有不少填单位名称和容量多少的题目,我利用身边的各种容器,和学生测量它们的容量。如:1个热水瓶大约盛水2升,1个汤碗大约盛水1升,1个脸盆大约盛水8升,1桶水大约有18升……学生有了这些体验后,在估计其他一些容器的容量时,心里就有了一定的参照,正确率就高了。
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滨湖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册教学设计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