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 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5教时】
2015-09-16 | 阅:  转:  |  分享 
  


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5教时】

一、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

用计算器计算.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产生对数学和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5课时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1】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P48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数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上两种算法过程的卡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345+35=345-35=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低位算起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吗?

指出:在加减中,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数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出示教学挂图



提问: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问:你能根据题中信息提出一些一步计算的加减法的问题吗?

(1)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2、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用竖式计算

4.75+3.4=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把小数点对齐,有的把末尾对齐,你认为哪种对?为什么?

4.75-3.4=

提问:你是怎样算,怎样想的?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说明:不管是数位相同的,还是数位不相同的小数相加减,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这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致。

比较: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3、完成课本P48页“试一试”和P49“练一练”

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白要把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小结:小数加减法小数点位置对齐,从低位加起。得数点上小数点,结果化简

学生回答理解到的信息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

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学生尝试,探讨计算方法

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说一说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口算50T1

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

指名线段图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1】小数加减法(一)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位置对齐

从低位加起得数点上小数点,结果化简 【教学反思】【1】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2】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9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P练习八T4--T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减法里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验算。

使学生应用小数的性质解释小数末尾添“0”计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完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究活动,培养认真计算、细心验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和小黑板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0.4=0.26+0.44=

2.56+0.5=6+0.34=

1.6-0.4=0.82-0.42=

0.85-0.5=4.26-2.26=

列竖式计算

2.86+3.14=9.78-5.59=

练习后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关键是什么?



学生口答







指名板演



指名学生回答





































































二、学习新知 学习例2出示教学挂图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一本笔记本比一支水彩笔贵多少元?出示学生的算式

3.4-2.65=?和上节课小数减法试题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怎么计算呢?

自主探索算法

3.4-2.65=

3.40

-2.65

提问: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可以看作2?这个0对计算有什么作用?把0套上虚线框什么意思?(这个0一般不写出来,只要把它想在脑子里。)

指出:小数减法计算时和整数减法一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作10再减;差的小数点要和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整数部分减得的0要写下来,不能漏写或忘写。

验算

教学“试一试”













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说出信息并提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

先独立思考,想办法得出结果,并把你的思考用算式或竖式记录在本子上。?四人小组交流方法,准备全班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P49完成练一练

2、P50练习八4

3、P50练习八6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找出错的原因并改正

读题、审题、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计算,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得出计算方法的 五、课堂作业 P50练习八5 【板书设计】【2】小数加法和减法



3.4-2.65=0.758-2.65=5.35

3.408.00

-2.65-2.65

0.755.35

小数减法计算时和整数减法一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作10再减;差的小数点要和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整数部分减得的0要写下来,不能漏写或忘写。























































课题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3】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0-51练习八第7~12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算:

2.6+8=0.86-0.4=

0.17+0.06=0.79-0.04=

0.17+0.6=0.79-0.6=

1.3+0.03=0.56-0.26=

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部分和整数相加,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

2、笔算:

3.6-1.28=7.18-3.6=

37.8+3.02=5.43+4.57=

计算后比较计算方法。

3、小马虎在计算3.56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教会学生用还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4.23-3.56=0.67,

3.56+6.7=10.26



学生口算,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学生列竖式计算



学生说一说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计算练习 1、P50练习八1、直接写出得数0.83-0.5=9.2-6=

2+2.8=3.4-3.1=

0.73-0.23=3.6+2.4=

2、P51练习八



P51练习八



让学生说说商品的价格,然后解决问题

让学生提出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师板书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P51



思考题

5.1-2.76=2.34

5.1+2.34=7.44 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独立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读题,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完成。



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 三、课堂小结 这节练习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1、P51练习八第8题

2、P51练习八第9题











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4】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P53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谈话: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计算器计算并探索规律。你在那些时候看见过人们用计算器计算的?你对计算器计算有什么感觉?板书:准确方便简捷





学生说一说 二、学习新课 教学例3

小黑板

李芸在超市买了下面的物品。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去多少元吗?



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①引导学生如何输入小数?

在计算器上按序按“0”“.”“8”“0”

就是从高位起按顺序输入数字和小数点;也可以直接按“.”“8”,显示0.8。

②你能算出她一共用去多少元吗?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算,先把算式列出来。在用计算器算出来。

计算器计算连加是怎样按键的?

指出:计算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可以按顺序输入每个数和加、减符号,最后按“=”就能显示得数是多少。

2、试一试: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出多少元?

















在老师引导之下学生输入0.80

























学生先讨论再说一说

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三、巩固练习 1、P52练一练:用计算器计算。

2、P53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P53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算出余额和合计数。

4、P53练习九第三题。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写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收获或体会? 五、课堂作业 P53练习九第4题 【板书设计】【3】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准确方便简捷

课题 小数加减法综合练习【5】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4练习九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2、综合运用有关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培养应用意识;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自己家一周内各项支出的记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回顾引入 1、回顾算法

提问: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同学们回顾一下,

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入练习

我们知道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们就综合应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练习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简单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计算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1)3.27+0.8=(2)4.7-0.7=

3.27+8=47-0.7=

指出:这些题计算方法相同的都是把小数点对齐相加或相减。要注意得数能化简的要化简;如果小数减法里被减数小数部分位数比减数少,要把末尾看作0计算

P54练习九5、直接写出得数

要求学生注意小数部分的不同位数,选择2~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P54练习九6、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2、P54练习九第8题,简单介绍“警戒水位”及相关概念。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

P54练习九第9题,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思考题:

指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

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警戒水位,说说哪几天的水位超过了。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估算方法。

学生独立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离,再加起来。 四、





1









献花(0)
+1
(本文系徐向东38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