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湿热体质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2015-09-16 | 阅:  转:  |  分享 
  
湿热体质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湿热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水湿阻滞气机,与热邪相合,形成湿热交困的局面一般表现为: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





3、长期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宵夜等会导致肝胆胃功能的紊乱,易促生湿热体质。

4、先天禀赋。

5、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胆是薄弱环节,肝胆疏泄不好,易促生湿热体质。

6、滋补过度,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这样的滋补不当,或本来就已经有内热的倾向,又再进补,易生湿热体质。湿热的人不要大补。

7、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人,比如广东、海南,比其它地区的人更容易促生湿热体质。(南方地区潮湿,湿热的特别多,住房尽量不要选择低层楼面北潮湿的房子。)



湿热体质气血不足有哪些表现?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捏的。“水做的”就是一种清洁的感觉。而湿热体质以湿与热并盛为特征的体质,湿性重浊,易阻滞气机,遏阻阳气,使气血运行不畅,对女性美容带来的最大困扰就是给人一种浊的表现: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易患口腔溃疡;说话口气很大;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观察舌相,舌质偏红苔黄腻;脾气比较急躁;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女性的话,带下颜色会偏黄一点,量偏多;易患月经失调、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白带多色黄味腥臭、不孕等妇科疾病;男子经常会觉得阴囊潮湿。



四、湿热体质气血调养四部曲

第一部:饮食调养

1、宜食用清利湿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兔肉,鸭肉,鲫鱼,绿豆芽,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

2、忌辛辣炽烈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

3、不宜暴饮暴食,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4、戒烟酒,所有食物里边,湿热之性最大的就是酒。



第二部:保健调养

1、中医清化配方:妻色好湿热质补气养血膏

2、配方优势:国内唯一按体质调理的气血养生产品

3、调理准则:除热祛湿,不能过用苦寒之品损伤脾胃,宜用性状平缓,效果稳定之剂,方能清热化湿解毒,同时不伤正气,真正能起到清热利湿、活血养血的功效。——(理)

4、调理方向:清热利湿,活血养血——(法)

5、配方:马齿苋、荷叶、木瓜、薏苡仁、栀子、白扁豆花——(方药)

6、配方详解:

食材 配伍原理 马齿苋 性质平和,清热解毒(治热) 荷叶 清热并能升发清阳,不被湿热粘滞所困(治热) 木瓜、薏苡仁、栀子 健脾助运,和胃化湿(治湿) 白扁豆花 温中健脾除湿,顾护脾胃正气 炒白芍、阿胶 养血活血,促进机体排湿除瘀同时不伤正气

7、适用人群:

1)、湿热体质的人

2)、面色萎黄,油腻晦暗的人

3)、易长暗疮,反复难愈的人

4)、容易上火,口苦,有口气的人



第三部:运动调养

1、湿热质者有两大特点,一是阳气偏盛,二是湿性黏滞,阳气偏盛则功能偏亢,因此适合较大强度及运动是的锻炼,如各种球类,武术,长跑,健身,自行车,力量训练,爬山等,可以发散体内多余的热邪,二可通过出汗以祛湿,达到热去湿除的目的。

2、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第四部:情志调养

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

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祛湿清热的作用。

湿热体质夹杂会有时急躁易怒,紧张焦虑压抑,因此应该注意静养心神,静能生水清热,静有助于肝胆舒畅。

听流畅悠扬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



五、妻色好湿热体质气血调理要点:

1、宜疏化湿以散热。根据“火郁发之”之理,可于泻火解毒之剂中加入藿香、防风、白芷等品,以宣疏化湿散热。

2、通利化湿以泄热。根据“渗湿于热下”之理,在清热化湿的同时佐以通利之木瓜、薏苡仁等,使热从下泄。

3、顾护脾胃。湿邪本质上为脾胃损失所致,清热之药性味寒凉,多易损伤脾胃,故改善湿热质必须顾护脾胃,以护卫“后天之本”。



献花(0)
+1
(本文系灵雪db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