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位印尼老华侨送拍藏品的遭遇令人同情
2015-09-24 | 阅:  转:  |  分享 
  
一位印尼老华侨送拍藏品的遭遇令人同情文/唐传庆记得是在2015年5月的一天,一业务员陪同一位走路有些颤颤巍巍的老人来到了笔者的面前。当老人坐
定之后,业务员向笔者介绍说“这是一位来自印尼的老华侨,今天他是专程奔您而来的,想请您为他鉴定一下这件藏品到底是真是假。”听到这里,
笔者向老华侨问道“请问老先生,您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老人答道“是一家拍卖公司里的年轻人告诉我的,他说你要真想弄清自己的藏品是真
是假,你就去找唐老师吧。”笔者又问道“这位年轻人叫什么名字?”老华侨回答“忘记问了,记不得了。”接下来,笔者边看藏品边听老华侨诉说
着他送拍藏品的经历。当时,笔者注意到老华侨诉说时的表情是满脸的无奈和迷茫,看了令人同情。几个月前,老华侨带着在海外收藏到的几件瓷器
来到了这座城市。先后去了数家拍卖公司,这些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和专家看了藏品之后,都一致认为藏品是真品无疑,被分别估价为上百万、数百
万。当时老华侨听后相信无疑,十分惊喜,没想到自己的藏品这么好,价值这么高。所以,就按照拍卖方的要求和估价比例交足了各项前期费用。接
下来,就是天天等、月月盼拍卖成功的好消息。结果等来的是全部流拍。这时,老华侨仍然没怀疑到这中间的猫腻,而是怀疑自己的藏品可能有问题
。于是,就请国内一位非常著名的、曾经出过书、研究员身份的专家为他鉴定了其中的一件藏品。这位专家还为这件藏品出了一张鉴定证书,为此又
花了数千元的证书费。老华侨以为有了这张顶级专家的鉴定证书,拍卖应该不成问题了。于是,又继续送拍,结果仍然流拍。至此,老华侨身上的钱
与其说是花光了,不如说是被忽悠光了。藏品却一件也没拍成功,甚至连回印尼的路费都成了问题。据笔者分析,老华侨所说的那一家拍卖公司里的
年轻人之所以介绍他来找笔者,估计是不忍心再继续忽悠下去了,担心继续忽悠下去会惹麻烦,所以,就巧妙地将老人推出来了事。对于既不知情又
无奈的老华侨来说,只好听信了那个年轻人的话,带着两个目的来到了笔者所在的一家公司。一是想请笔者看一下曾经请著名鉴定专家鉴定为真品,
开了鉴定证书的那件藏品到底是真是假。二是如果藏品确实为真,想在笔者所在的公司再送拍一次。如果藏品为假,就到此为止。望着老华侨的复杂
神情,听了他送拍藏品的经历之后,凭直觉感到老华侨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再也经受不起折腾和打击了。因此,容不得笔者再有任何的顾虑和
杂念,良知告诉笔者必须实话实说。最后,笔者只能告诉老华侨“这是一件仿品。”随后向老华侨解释了真品与仿品的主要区别。老华侨听完笔者的
鉴定意见,点头示意,表示能够接受。但他愣了一会说道“这可是我亲眼看着那位专家给开的鉴定证书啊。”善良的老华侨又继续补充道“那个专家
开证书的事,我只在这里说说,外面不会说”。说明老华侨还是很注意维护那位专家名声的。由此让笔者更加敬佩老华侨的与人为善。按理说,善应
有善报。特别是对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华侨来说,更不应该遭受如此的忽悠。作为笔者,当时能为这位善良的、如此遭遇的老人所能做的,只有实
话实说。希望他尽快返回印尼,从这次送拍藏品遭遇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安度晚年。1
献花(0)
+1
(本文系君德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