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鸳鸯(古体诗)
2015-09-24 | 阅:  转:  |  分享 
  
鸳鸯



文、图/田波



女娲造人真辛苦,又做高禖为谁想?

阿哥鹦儿化鹦鸽,女娲殁后去哭葬。

生下花蛋孵鸳鸯,比翼飞到城门上。

传下习俗闹元宵,女娲祠里去上香。



前世是恩爱夫妻,今生投胎为鸳鸯。

莫道旧情早已忘,风雨之后情更长。

南山虽坚怕风化,东海虽大怕太阳。

地也老来天也荒,相濡以沫配成双。



说什么有车有房,怎比人家居水乡。

风里雨里未曾离,如影随形到天荒。

未计较有无钻戒,也没提婚纱教堂。

中华古典爱情美,尽在其出对入双。



真真一对好夫妻,那管无被又无床。

长年四季一身衣,不离不弃迎冬霜!

现代爱情怎么讲,小三娇四是富商。

有车有房又怎样?不及情侣美鸳鸯!



只羡鸳鸯不羡仙,仙女思凡找情郎。

董永遇上七仙女,槐荫树下把亲相。

氤氲大使掌缱绻,鸳鸯牒上定规章。

一日夫妻百日恩,朝朝暮暮岂能忘?



注释:

1.高禖,即媒神。女娲是婚姻制度的发明者;因此,她是中华文明里最早、最大的媒神。

“皋禖,古祀女娲。少佐太昊,祷于神祇,祈而为女媒,正姓氏,职昏姻,通行媒,以重万

民之判,是曰神媒。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路史》。罗苹注:“古皋禖

祀女娃。《风俗通义》云:‘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行媒始此明矣。’”)女娃,即女娲。

女媒,即媒神,故婚姻介绍人俗称媒人。

陕西略阳的传说:女娲在“捏土造人”时,专门捏造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阿哥,女的叫

鹦儿,女娲做媒,让他俩婚配,繁衍后代。恩爱夫妻刚要繁衍生息,突然“四极废,九州裂”,

大难不止。阿哥和鹦儿,在灾难中失散,在救难中身亡。从此,阿哥和鹦儿就转化成一对鹦

鸽鸟,飞来飞去紧紧跟随着为女娲做伴、为女娲效劳。女娲殁,鹦鸽鸟为女娲哭葬。后来鹦

鸽鸟孵了一窝花蛋,孵出来的却是一对雌雄鸳鸯。这一对鸳鸯长大后就飞到了陇城八卦城,

在城南门筑巢而栖。在略阳川,就一直流传着“你从陇城城里过,不知道一对鸳鸯那里卧”

的民谣。为了保护和留恋这对吉祥鸟,古人就在城南门的石壁上镌刻了一对卧着的鸳鸯鸟,

在南门上书“鸳鸯”二字,以表女娲为媒的爱情故事,世代相传。

当地村民,新婚夫妇,不论谁家,都要带着新郎、新娘,从陇城城的南门走进去,再

从城的北门走出来,寓意:走进鸳鸯门,结下鸳鸯心;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每到农历正月

十五的元宵之夜,青年夫妇都要用纸剪一对鸳鸯,捧着去到女娲祠上香,意在女娲为媒,天

地为证,海枯石烂,永不变心。至今,略阳仍有娲皇、龙泉、凤尾等村名。娲皇村,位于“八

卦城”内,曾建有“娲皇故里”牌坊。龙泉村,位于“八卦城”外,有女娲“捏土造人”的

“龙泉”。凤尾村,位于八卦城东侧,有风沟、风台、羲皇寺。

2.中华民歌,象征夫妻恩爱,借喻的是星星月亮、金针银线、龙飞凤舞、鱼水相会、

鸳鸯相伴、蜂蝶采花、青藤缠树等。

中华的鸳鸯崇拜,由来已久,比如:

藏族神话:拉姆山与隔河相望的宗札山相爱。每逢吉日良辰,他俩变成一对金鸳鸯,

在打箭炉边的二水汇合处戏水。后来成了亲。从此,打箭炉山清水秀。后人在跑马山上,为

他俩修庙祭祀。

换腰带:流行于苗族。是姑娘以十多种彩色丝线精心编织而成,约五尺长,四寸宽,

上绣鸳鸯戏水和山水图案,精巧美观,十分别致。在踩山节时,多在歌舞之中,物色情侣,

谈情说爱。若双方属意,便离开人群,隐于山林僻静处,互换腰带,作为定情之物。

打粑粑拜丈人:回娘家习俗。流行于土家族。春节时,家家打大米粑粑,并印上各种

图案花纹。初三、初四,出嫁的姑娘偕同女婿回娘家,女婿带米粑粑拜望丈人。如有几个女

婿,大女婿带印有“双龙闹海”的粑粑,二女婿带印有“金凤捧日”的粑粑,三女婿带印有

“鸳鸯戏水”的粑粑。俗云:“初一初二敬家神,初三初四拜丈人。”

雷打鸳鸯散:布依族订婚之日,遇雷,即自动解除婚约,双方均无怨言。水族新娘出

阁,途中遇雷,虽不离散,但以为大不吉而终日悬悬。今仍有残余。



“林氏者,广州之河南乡人。丙戌城破,林氏投珠江而死,番禺罗宾王吊之,有曰:‘黄

泉随母逝,白璧为夫全。抱玉云飘海,沉珠月在渊。’又李氏者,番禺三元市人。庚寅广州

被围,朔骑抄掠得之,不辱,赋诗十章而缢。有曰:‘恨绝当时步不前,追随夫婿越江边。

双双共入桃花水,化作鸳鸯亦是仙。’味其辞,其夫必先自沉者。又有王桂卿者,广州人,

为张参戎之妾。丙戌,年始二十,兵至,拜辞其夫,弹琵琶一曲,自经死。邝湛若吊之,有

曰:‘坠楼未散香烟梦,被发犹存石鼓歌。雁柱只今余玳甲,为怜落木晚风多。’”(《广东新语》)

“宝鸭,似凫而小,头有绿毛,身文采,鸳鸯之属也。一种名琵琶鸭,与相类,皆池

塘之玩。渔歌有云:‘琵琶洲上琵琶鸭,一样鸳鸯两样看。’”(《广东新语》)

“大夫韩朋(原注:一云“凭”),其妻美,宋康王夺之。朋怨,王囚之,朋遂自杀。妻

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捉衣,衣不胜手。遗书于带,曰:‘愿以尸还韩

氏而合葬。’王怒,令埋之,二冢相望。经夜,忽见有梓木生二冢之上。根交于下,枝连其

上。又有鸟如鸳鸯,恒栖其树,朝暮悲鸣。南人谓此禽即韩氏夫妇之精魂,故以韩氏名之。”

(《搜神记》)

“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总统,其长官号氤氲大使。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

下乃成。”(《清异录》)氤氲大使,掌人间婚姻之神。缱绻,总统人间婚姻之神。

3.董永,汉朝人,行孝模范,是《二十四孝》之一。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其父相

依为命。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配为夫妻。《孝感县志》载,相传

出生于汉蜀(今湖北省孝感市)。民间广泛流传因其孝心感动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动人间

亲情,与其结为夫妻。“孝感”(县或市)之名,缘于此。黄梅戏《天仙配》,演绎此事。位于

孝感市的董永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槐荫古树,它见证了董永与七仙女的百日姻缘。相传,

玉皇大帝的七姑娘思凡,看中孝子董永,于是让槐荫树做媒,嫁配董永。董永说:“哑巴树

怎能开口?”七仙女说:“大树不开口,各自两分手;大树若开口,姻缘天配就。”接着,他

们跪拜,槐荫树开口说话。不料,槐荫树激动之余,说错一字,将“百年合好”说成“百日

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仅有百日缘分。俗语“一夜夫妻百日恩”,缘于此。离槐荫树不远

处,有孝子祠,祠内有小院,院中矗立着董永和七仙女携手挽臂的玉白色雕像。出祠往北,

越过百步梯,可到升仙台,传说,七仙女就是由此被迫升天而离开人间。

4.新浪微博的博友“@冷动力传人”,雅评;“真真一对好夫妻!那管无被并无床!长年

四季一身衣!不离不弃迎冬霜!”

5.新浪微博的博友“@南山松涛2”,雅评:“现代爱情怎么讲,小三娇四是富商。有车

有房怎么样?不及情侣美鸳鸯!”

6.新浪微博的博友“@拂--心尘_954”,雅评:“弘扬中华文化,修身养性,善莫大焉!”



献花(0)
+1
(本文系耕田书馆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