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拒绝中考“状元”的背后
2015-10-07 | 阅:  转:  |  分享 
  
[管理案例]



拒绝中考“状元”的背后

江苏省东台中学王兆平

去年学校招生过程中,东台的中考“状元”家长找到我这里来说,一所四星级学校的校长、主任刚到过他家,希望孩子去他们学校读书,并许诺3年的学费全免,同时答应,这个学生的弟弟到他们学校去免费读初二。说到最后,这位家长问我:“王校长,这些你能做到吗?”我当即回道:“我做不到。”并告诉他三条,“第一,作为东中的校长,我不可能因为你女儿今年考了第一,我就去你们家招生宣传。第二,学校有奖学金,你的孩子到东中上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第三,她的弟弟可以来我校读初中,但我们还要考一考他能不能适应东中的学习。”

有人问我:“拒绝她,可能意味着你们3年后少了个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你是怎么考虑的?”我是这样解释的:我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让那个孩子健康地成长,不能因为她考了第一名而让她找不着北。现在,有些家长只要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奖励什么都行,甚至有奖小轿车的。我就想问这些家长,究竟是要培养孩子的什么呢?你还有什么可以刺激他继续向前发展呢?

在近几年招生过程中,我明白了几个概念:学校是在招生,不是在求生;学生是求学,而不是学校求他们学。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绝不能允许“特殊生”、“贵族生”的存在,否则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不利于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可能让宋代王安石笔下的仲永悲剧重演。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停地进步。学生只在校三年,我们要培养他们走出学校后的三十年,要培养他们能够自立于社会、报效于国家的能力。

现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层次也加大了,如何实现全体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如何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高一新生招进来之后,电脑派位,均衡编班。不向任课老师交学生中考成绩的底,只提供初中毕业学生有关档案,目的是让老师没有先入为主的暗示,每一位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从零开始。学校的重大活动,如“艺术周”、“体育周”、“科技活动周”的承办,都由各班级学生公开竞标方式确定。去年校庆100周年文艺演出现场直播,就是七八位学生在学校老师和电视台编导的指导下完成的。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体现了对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实践的认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客观地说,进入东台中学的学生不一定都能进入大学深造,但我们的目标是教导学生成人、成才,增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基。我们对高中部三个年级所以分别提出“勤奋,求是”、“勤恳,求真”、“勤勉,求实”的要求,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献花(0)
+1
(本文系兆平工作室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