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2015-10-10 | 阅:  转:  |  分享 
  
1、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2[鉴赏]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往往十件中就有八九件;可是知心相得的朋友,十个中却常常找不到二三个."不如意事常八九"是感慨人生在世,往往事事不顺心,很伤感,是无奈,或许也是对无情生命的自我解嘲吧."可与人言无二三"是感叹世上难遇到知心的朋友.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段话,感觉到确实是这样的啊!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十件里面,有八九件都不如意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得解决问题的一生。可所有的问题也不是都能完全解决的,总有一些会让人很无措,很泄气,很没有信心,这些才是真正让人不顺心的原因啊!遇到这些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苦闷和别人分解的,即使说出来对事情没有任何的帮助。可是,真正能够对朋友说出来的问题又有多少呢?即使自认为说得很完整了,对方也应该能够完全了解了,可是对于听者来说,却依然未能体会到你的困苦,这不是一件有些悲哀色彩的事情吗?久而久之,也就不想再说了,闷在心里,就这样子过一辈子,现在的生活怎么会不累呢?

2、知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句话从哪本古书上看来的吗?——《金瓶梅》。说李瓶儿生了儿子,西门庆一家合家欢喜,乱成一块,潘金莲在一旁受冷落了,心中感到愤愤,引发作者如此感慨。有人或许说了:你小子看黄书。嘿嘿,《金瓶梅》卷首有段话,摘录如下:

著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若有人识得此意,方许他读《金瓶梅》也。



3、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西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即位后,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仍占据长江下游、福建、两广地区。晋武帝为了灭吴,派尚书左仆射羊祜(221——278年)都督荆州诸军事,以决定平吴之策。

羊祜赴任后,首先推行睦边政策,取得江汉一带民心,随后提出伐吴之计。羊祜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认为:如果能以梁州(今陕西)、益州(今四州)之师水陆并进,以荆楚(今湖南湖北)之兵进夏口,徐、扬、青、兖(今江苏、山东)四州之兵进秣陵以为疑兵,一旦突破,吴内部必生离散之心,很快即可平吴。

司马炎很赞成他的作战方略。可是当时北方边界时常受到侵扰、屡吃败仗。由于有后顾之忧,朝中一时还下不了南进伐吴的决心。羊祜又上表陈述意见,认为:南平则北必定,应速决伐吴之计。对羊祜的主张,朝中议论纷纷,武帝也动摇不定,致使计划搁浅。为此,羊祜叹道:”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后渐变成“不如意事常八九”,又加了“可与人言无二三”,含义发生了变化,表示不称心如意的事不少,但能与人讲的却是不多。形容有难言之隐。



























献花(0)
+1
(本文系呛起呛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