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追循老书记的足迹
2015-10-12 | 阅:  转:  |  分享 
  
追循老书记的足迹作者:陈卫强来源:学习时报1去兰考的路上,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两个问题,焦裕禄只在兰考工作了475天,而他的灵柩运抵兰考时竟
有十余万群众赶去迎候,无数人失声痛哭不能自已;焦裕禄已去世51年,而人们至今还在念叨他,他的雕像不仅塑在中央党校,更是塑在了神州大
地千千万万人的心中。这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
的双重紧张,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紧张。而这种高度紧张又引发了双重焦虑,社会失范的焦虑和文明冲突的焦虑。在这种紧张和焦
虑的背后,一种风范是否正在渐渐褪去?而人们呼唤的焦裕禄的风范又如何回归?有个小故事讲到,大雪纷飞、北风怒号的一天,焦裕禄深一脚浅
一脚去探望梁孙庄的一对孤老。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书记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嘘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
您的儿子”。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就出现在群众面前,又何来“干群关系”紧张?把群众当爹娘,社会空气又怎会有“仇官”的雾霾?
焦裕禄干部学院大门口的正对面有棵参天大树,你要看到树梢必须仰视。被称作“焦桐”的这棵树,正是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站在焦桐下,焦裕
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风范扑面而来。风沙、内涝、盐碱是几十年前兰考的三大灾害,害得数以万计的兰考人每年
要逃荒要饭。三害不除,死不瞑目。焦书记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149个大队走了126个,行程达千余公里,不仅详尽地摸清了“三害”的分布
情况,绘制了地图,还在群众中找到了除害的方法:遍种泡桐,防风沙;挖沟通渠,排内涝;翻淤换土,抗盐碱。“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如
今,兰考的泡桐作为民族乐器音板的主要木料,不仅奏响了战天斗地的凯歌,还谱写着奔小康的华丽乐章。“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是焦裕禄的名
言,讲的是党员干部不发挥带领作用,群众就犹如水牛掉进井里有劲使不上。多才多艺的焦书记善于当“班长”,不仅改变了县委的精神状态,凝聚
了全县干部,还树立了韩村、秦寨、赵跺楼、双杨树一个又一个奋发图强的典型,让榜样的力量无穷地发挥。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的责任意识早已浸入到焦书记的骨髓。纪念馆里有张藤椅让人潸然泪下,那是焦裕禄的办公座椅。一位老领导曾十分内疚地对焦裕禄的女儿说,
我做了件好事,把你爸派到兰考去,为党培养了一位好干部;我又做了件坏事,把你爸派到兰考去,害得他英年早逝。我真的不知道他有病啊!焦裕
禄去兰考前就患有慢性肝病,到兰考后巨大的精神压力,极度的体力透支和营养匮乏,一点点啃噬着他的生命。他的肝部经常疼痛。每当疼痛袭来,
他就随手找个硬物在肝部顶着,茶杯盖、钢笔、鸡毛掸子都成了止痛药,久而久之,藤椅上顶出了大窟窿。“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此情此景,唯有泪水!焦裕禄的大女儿要参加工作,县里好几个单位都主动送来招工表。可焦裕禄却为女儿指出了三条路,一是去县委机关大院
做清洁工,扫厕所;二是去学理发,当剃头匠;三是去食品加工厂当工人。女儿选择了后者。所谓的加工厂其实是个小作坊,干的是剁辣椒酱、腌咸
菜之类的活,产品出来了还要挑上货担走街串巷吆喝着卖。豆蔻年华的大女儿硬是挺了过来。而这些,我们今天的县委书记都能做到吗?在那桐花
盛开的地方,粉紫色的喇叭花向人们传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就是我们的老书记,我们每一位在任县委书记、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学习的
楷模,务必追循的足迹。(作者系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委书记)
献花(0)
+1
(本文系东方壹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