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独自品清欢
2015-10-14 | 阅:  转:  |  分享 
  
独自品清欢



赵妃蓉



有人说“香,是会呼吸的艺术”,在我看来它不仅是可观可感的艺术,还是能使我们身处的空间在一呼一吸间便充满灵动之感的神奇力量。几年前曾见过一位香道老师准备香席,尽管被大伙簇拥着,但她独自清洁香炉、放置香灰、在香篆上用极细巧的香匙均匀地把香粉填入香篆的槽内,再细细地匀平,然后理香,直至慢慢向上垂直提香篆后,还要把洒落的香粉清扫,就在那直径不过几厘米的方寸之间。这些动作细致入微,老师操作起来是那么娴雅而宁静,心无旁骛,我几乎能感觉到她的气息随着手中的器物也渐渐调整到了最气定神闲的状态。漫长的等待以后才迎来点香的时刻,但说实在的,当时的我心气浮躁,完全没有耐心领会其中的滋味,在等待的时候还不停在内心抱怨怎么让我们等那么久?为什么不能事先准备好让我们直接品香呢?



直到后来了解了香道活动对培养内观、静定心机的作用,才明白香道是修炼心性的好方法,为当日自己粗鄙的内心而感到羞惭。那些等待的时光不是枯寂的,是用来协调我们目之所及、耳之所听,让内心达到沉静内敛,以便品香时能充分感受到清寂和谐之美的。香道的礼法颇多,除了香篆还有古人喜好的隔火熏香(因为不是直接点燃香粉,这是一种更为雅致的品香之道)、炉香、香筒和卧香等。



虽然心向往之,但生活中我依然没有时间研究香道,平日里自己品香时使用的多是卧香,用最素朴古拙的香具,过程则被简化到只有取香、点香、置香和品香。香具的素朴能更好地衬托香气的美好,让人能将思绪更集中。每次品香在取香时内心就带着对香的尊重,有如进行宗教仪式般点香,而后就能坐拥香所幻化出的一个新的世界了。欣赏香化为烟升腾起伏,从有形之物到飘渺离散再至遁于无形,在凝神中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思索起个中禅意。



悟禅的根本在于体验到“真实的自己”,而闻香的过程就是寻找真实的自己,香能使人入定、悟得禅机。正如没有人知道香的轻烟在下一秒会以怎样的姿态呈现,人生的历程,也充满着未知,有绚烂时的沉醉也有失意时的低徊。世间万物,莫不如眼前的熏香终会消散,我们能把握的是轻烟袅袅,呈现着万千姿态的当下,它们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就如同生命在大千世界中所呈现的气象,或婀娜曼妙或直冲云霄,或腾挪跌宕或迂回婉转。一炷清香既能让人看到春日的蓬勃、夏花的灿烂,也能让人感知秋叶的静美和冬夜的寂静,这不正应和着佛家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智慧吗?



每每当第一缕烟雾蒸腾而起时,我便不由想起佛诗大家王维的诗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于诗人借此景所表达的行云流水般的闲适超然之意我还无法完全体悟,但身处世事的藩篱之中,却能在这样的时刻以香为媒让心灵获得安定,让思考变得真实。品香会让我们渐渐学会放下我执,因为不放下心中的挂碍便无法品到真正的情趣。更有意趣的是我一直觉得属于香最美的时候是烟完全散尽,却在空间留下余味,当人重回这个空间时氤氲在空气中的气息带给人无限回味的时刻,人生的很多经历也莫不如此吧。



杨惠珊曾说过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生命总是‘无常’,可是生命之‘空’不是教你去消极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你知道这个‘空’字以后,回头可以拥抱这个人生,把你的爱拿出来”。



除了凝练心性,香气还有养生的功效,它的机理就是通过调摄人的气机来调神,使人气脉通畅、心志平和。古人在一年四季会按照不同的节气调制不同的熏香配伍,甚至按照当年的五运六气再进行增减,和中药一样,在配方中也讲究君臣佐使之道。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研究此中学问,但能借品香之机,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以此获得定力来面对人生的种种际遇,它能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与自己的身体平和安宁地相处。



献花(0)
+1
(本文系三诚堂主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