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看待拔罐起疱及疱后痕迹
2015-10-14 | 阅:  转:  |  分享 
  
如何看待拔罐起疱及疱后痕迹

拔罐治病几千年,一直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起疱,在大多数的有关拔罐文献资料中记载:小的水疱可以不作任何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小水疱散在表皮,无痛苦,除有治疗作用,还有强壮作用,对正气不足,免疫力低的患者提高正气和增加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大的水疱用消毒针挑破放水,涂抹药水,覆盖消毒敷料,以防感染。

在拔罐过程中,患者在起疱后,用消毒针或牙签刺破放水处理,每天坚持在出水疱的部位拔罐,感到病情有所减轻,缓解的程度很大。

人体气血沿经脉运行1周,大约要半个多小时,所以发疱排毒拔罐疗法将留罐时间一般超过30分钟,约40分钟/气血运行1周经络各处的病气就可能从罐口部位排出。拔这种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在拔罐的罐口部位拔出水疱,红水、黄水、黏稠物,果冻样等异物(见本书封三图1,2),因此把这种拔罐疗法叫“发疱排毒拔罐疗法”。

在拔罐过程中,负压效应使局部体表迅速充血、淤血、起疱出水、黏稠物等,很多人担心引起感染或拔出毛病了。就放弃了拔罐而采用其他方法。根据临床实践表明起疱,拔出异物等是体内向外排病气,垃圾和毒素,是不会引起感染的。《内经》云:“邪去则正安。”

由于负压的吸拔力迫使皮肤毛孔充分张开,利于汗腺和皮脂腺分泌,促进体内病气、风、寒、湿、火、毒的外排,则祛除病邪,化解病灶,邪气则正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时,负压效应使局部浅表层组织被动充血,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吞噬细胞在机体病变部位将吞噬入细胞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使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被包围在组织局部,防止其在体内扩散。当吞噬细胞吞噬数为十个细菌后,其自身解体,释放的各种溶酶体酶又可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液。如果脓液的数量比较多,不能完全被体内的静脉血液回收和排出进,就会在负压的作用下,直接被渗出到体外,形成了罐内的脓液、黏稠物或果冻样物等。由于脓液黏稠物等异物是被吞噬细胞吞噬过,所以在被排出体外以后不会引起感染或发炎。如果拔罐的罐口部位没有病变就不会起疱,出异物。所以讲有病才会吸拔出水疱,出异物。无病不会起庖,出异物。当然拔出水疱也谈不上发炎或感染的可能,可洗浴,无感染。

由于负压效应使体内的病气,垃圾、毒素等(见封三图3),通过罐口部位向外排出,往往不能一次排净,这就需要连续拔罐,罐口部位经历变色,出疱、排脓水等异物,然后不再出疱、不再排异物,罐口表面结痂脱落,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有些患者没有治好就停止拔罐,罐口部位会留下较深的痕迹(见封三图4),较长时间也不会消失,反而会加重,所以罐口部位的皮肤色素痕迹不消失,反而会加深。因为采用发疱排毒拔罐疗法治病或调理身体的时候,病气从罐口部位向外排,并不因停止拔罐而停止,只不过外排的力量减小了,速度慢了一些。如果停止拔罐反而会感觉罐口部位发胀难受,其原因是体内的病气和废物经拔罐以后,罐口部位的经脉疏通了,病气,邪毒就容易从此罐口部位排出,如果停止拔罐就等于病邪找到一条外排的通道,结果又把这条路给堵上了,病气不得排出,所以感觉罐口部位发胀,不舒服,皮肤痕迹不消失,反而逐渐加深。

临床根据罐口部位痕迹的消失情况,可以判断病灶是否完全去除,体内病是否完全排尽。如果痕迹没有消失反而加深,说明体内病气尚未排尽,应该坚持连续拔罐,排除病气,消除病灶。

拨罐治疗疾病,是一种安全无任何副作用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物理疗法。治疗疾病不是一踌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连续的过程,尤其对于疾病比较多或久病慢性疾病患者,拔罐治疗的过程可能会慢些,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对于皮肤痕迹消失也会慢些。

中医认为,通过观察拔罐过程中罐口颜色反应来诊察病证的阴阳、寒热、虚实、表里、早期发现五脏六腑的异常反应变化。然后再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也可测知病情的预后。通过数次拔罐后,罐口皮肤颜色变浅,淤斑或痧点减少说明病变轻,向良性发展。否则病情加重或无明显改善,或者病气外排进入高峰期。这就是《内经》中说:“视其外以知其内脏,则知病矣。”“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矣”。

因此,皮肤痕迹一直没有消失,只能说明体内气亦然存在,病气排尽了自然皮肤痕迹会消失。

总之,不用担心发炎或感染,也不用担心痕迹问题,在治愈疾病身体康复以后都会恢复正常的。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