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五脏
2015-10-20 | 阅:  转:  |  分享 
  
脏(上)中医部谢谢大家请听下讲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概念五脏,即心、肝、脾、肺
、肾五个脏器的合称。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储藏精气,并藏神而称之为“神脏”,所以其特点是“满而不能实”心包络与心似离似合,因此按经
络学说应为六脏以对应六腑五脏的基本功能脏,古作“藏”,藏精气而不泻是五脏的的特点,因此五脏的基本功能是生化、调配、储藏精气。
另一个功能是调节神志。五脏的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是靠彼此相生相克,互相协调,共同来维持生命的进程一、君主之官——心心为五脏之
一,位于胸腔,隔膜之上,两肺之间,外有心包护卫。古人通过大致的解剖,形容心脏形态象下垂的莲花,古人观察描绘心的形态与现代医学心脏是
同一器官。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藏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的经脉下络小肠、与小肠相为表里。
心在五行中属火,位于胸中,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在中医学中,认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推动血液的循环和进行精神思维活动,
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它在脏腑中是一个重要的内脏,用君、臣、将、相来模拟其功能,称心为“君主之官”;《灵枢?邪客》曰;“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某些神经精神疾患以及舌尖碎痔糜烂等症,大多从心论治。(一)心的主要生理
功能与特性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有两层含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是指全身血液的化生运行要由心来主持
调控,即指“心主一身之血”。血液的生成,虽然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但水谷精微要在心气、心阳的作用之下变化成为赤色的血液,并依靠
心脏的推动运行于全身。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所说:“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血脉另一层含义指“心主一身之脉”。脉,即血脉,是气
血流行的通道,在《黄帝内经》中称为“血之府”。脉与心脏相互连接,像网络似的布散于周身,血液依靠脉道作为运行的通路,故心脏、脉和血液
在体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的血液循环系统。而血液要正常运行,必须以脉道通利,脉壁完整为基本条件。2、心藏神又称心主神志,或心
主神明,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的神是指人体生命话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而心主神
志之神,多是指狭义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归属
于心,由心所支配调控。而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也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心合脉,是中医脉诊的理论根据之一。华,指华彩,华光。中医
学认为,内在脏腑的精气盛衰、功能强弱,可以在体表组织器官上显露出来,称为荣华外露。五脏各有其华,心其华在面,是说面部血脉特别丰富,
气血是否盛衰,可以显露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人的面部皮肤薄嫩,又易于观察,所以望面色可反映脉中气血运行的有关情况,常作为推论心脏气血
盛衰的指标,若心的气血旺盛,则面色红润有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气血受损,则常在面部有所表现。例如,心的气血不足,可见面色晄白、晦滞
或萎黄无华,心血瘀阻,则面部青紫、面色晦暗;血分有热,则面色红赤;心血暴脱,则面色苍白或枯槁无华。如《素问?五脏生成》日:“心之合
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与舌“窍”原意为孔洞,即孔窍。窍主要指头面部五个器官,即鼻,目、口、舌、耳,包括七个孔窍。人们习惯上称为
五官七窍,另外,前阴和后阴亦称为窍,故又有九窍的说法。5.心在志为喜中医学说认为,外界信息可引起人的情志变化,而情志变化又是
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喜、怒、思、忧、恐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6.心在液为汗中医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人在精神紧张或
受惊时易出汗,而精神紧张或受惊等属于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故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引起的出汗与心
有关,故称“汗为心之液”,如《素问?经脉别论》曰:“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另外由于汗为律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
同源”之说。二、将军之官——肝肝,位于腹腔,横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胆附于肝。中医文献中均有关于肝重量、部位等记载。关于肝形态的
认识,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肝脏是基本一致的。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藏血”“主筋”。“肝主疏泄”表现在气机的调节、精神情志活
动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等;“肝藏血”,就是说肝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主筋”即是维持全身的筋内关节等正常运动。肝的生理特性
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前人称为“刚脏”。肝在五行属木,通于春气,主动、主升,又披称为“将军之官”。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
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肝经与胆经相互络属为表里。(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特性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保
持全身气机疏通、舒畅、条达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气机的调畅: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器官
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这是“气机”的作用。气机的调畅与否,是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或异常的一种表现。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则表现为气机调畅,于是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也活动正常;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气机失调,表现为种种病理变化:肝气郁结,则可产
生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少腹胀痛等症;肝气横逆犯胃,则可出现胃脘攻痛、恶心、呕吐、嗳气不舒等症;肝气犯脾,则可出现胸胁及腹部胀痛、肠
鸣、腹泻等症。(2)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附于肝叶间,内藏胆汁,与肝相连,肝、胆的经脉互相络属而相为表里。胆汁的形成与分泌,来自肝
脏,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故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是肝的疏泄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3)情志活动的变化:人的情志变化,如
喜、怒、忧、思、悲、恐、惊,被称为“七情”等,是人的头脑对外界客观事物及外界刺激的反应。在中医学中认为“七情”是病因的一种,能影响
脏腑的功能,其中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最为常见。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能保持乐观的精神,心情舒畅,五脏气血和平协调。肝疏泄失职
,则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可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出现胸胁、两乳的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
低沉,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2.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内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
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量。在劳动或工作时,血液就分布到全身各处,供正常活动的需要,在休息和睡眠时,部分血液就藏于肝。故有“人动则血
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之说,并有“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中医藏象学说中还有“肝藏魂”之说。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
它们都以血为其主要物质基础。心主血脉而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肝藏血的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见惊
骇多梦、夜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肝能藏血,又主疏泄,而这两种功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在正常时
,则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血行,血方能归藏。肝血充足,肝之阴血又能制约肝之阳气,使其不致于疏泄太过。3.肝主筋,其华在爪“肝
主筋”主要是指全身“筋”的弛张收缩运动与肝有关。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筋膜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专司
运动的组织。肝血充盈,才能“淫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4.肝气、肝阳、肝血、肝阴肝气与肝阳,在生理上是属于一体的,主要表
现为肝的疏泄功能;肝阴与肝血,在生理上基本上也是属于一体的,但肝明的含义较广,还包括《素问?经脉别论》所说的“食气人胃,散精于肝”
的“精”。肝气、肝阳与肝血、肝阴,在正常情况下,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肝阴、肝血濡养肝的阳气,同时又制约它不致升动太过;而肝阴、
肝血赖于肝气的疏泄,才能发挥它濡养肢体、筋脉、眼目、冲任等作用。由于肝的特性,既喜条达而又易于升动,故有“肝为刚脏
”“体阴而用阳”之称。所谓“刚”,有刚强躁急之意,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5
.肝开窍于目眼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如《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又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说明目之所以能视,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6.肝在志为怒怒指气愤不平,情绪勃然激动,是人对外界刺激的情志反应之一,应当生气时而轻微
发怒,属正常的情志活动,可发泄心中的郁闷,使肝气疏泄正常,气血调畅,不会致病。但是突然的大怒或经常发怒,过度愤怒,则易损伤肝脏。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7.肝在液为泪泪从目出,肝开窍于目,故为肝之液。泪有濡养滋润眼睛、保护眼睛的作用。同时
人在悲哀忧愁时,亦可流泪。以上均属正常生理现象。肝病时,泪液分泌会出现异常,如肝经风热或肝肾不足时,会迎风流泪,目痒;肝血不足或肝肾阴亏时,目失所养,两且干涩不适。肝胆火旺时,两目眵多。8.肝与春气相互通应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肝在五行属木,木为春季之主气,故肝与春季之气相互通应。春季为每年之始,阳气始升,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以荣。肝主疏泄,肝气主动主升,喜条达恶抑郁。故肝与春气相通应,是说肝气升发与春生之气相和谐,肝气在春季最旺盛。肝与春季、风木及青色,酸味等有一定的联系,这对肝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五脏(下)
献花(0)
+1
(本文系否极泰来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