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儒佛道讲解不学福祸学不能持久富贵平安
2015-10-27 | 阅:  转:  |  分享 
  
儒佛道讲解不学福祸学不能持久富贵平安佛言:人有肉身,肉身是有所喜爱的,而肉身所喜爱的东西肯定会给自己灭福生祸。如:大祸之源就是淫欲,其次就
是恨怒,再次就是非劳交换而弄走他人的财名位等,这些都是肉身的欲望所造之祸。人不学福祸知识,就不明白福祸道理,肉身的欲望就会接管控制
人的言行,因此得祸就不可避免。唯一能克服肉身欲望所招之祸的办法,就是坚持学习福祸学,让自己长久浸泡在灭祸造福的思想中,这样就能灭掉
肉身之欲望所造灾难,永久地使自己获得富贵平安的生活。福祸学种类很多,象各种宗教经典、哲学、道德伦理学等等。例如:劝善书、儒佛道经典
和现代伦理道德学等等。人人都一样,如果不学习,肉身的喜恨习性就会接管控制人的言行,失福造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类名言很多,例如:饱
暖思淫欲;无事生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佛教在这方面论述很多,现列举如下:多数人,肉体所爱好,心即为之所吸引,但却忽
视其结果所发生的灾祸。恰如森林中的鹿,陷进猎人的圈套而被捕,或是中了恶魔的幻术。无疑地,五欲六情就是圈套,人类中了它,灾难马上就兴
起,痛苦亦随之而来。因此,见了这五欲六情的灾祸,必须寻求免中圈套的方法。——巴利本中部二六·圣求经世界上的人们,人情薄,不晓得应
该亲近和爱惜,而且常为无聊的事体争执,在激烈的恶和苦的中间,孜孜于各人的工作,勉勉强强地过日子。不论身分的尊卑,也不管财富的或多或
少,一切人都为金钱而苦恼。富有的人,有富裕的苦;贫穷的人,有没钱的苦。徒自为欲望而劳心役神,永日不得安宁。世界上有五种恶:一者,
从一切人类直到地上的爬虫类,一切都是互相仇视的。强者制伏弱者、弱者欺凌强者,互相伤害、仇视。二者,父子、兄弟、夫妇、亲族等一切人际
关系,各自不循本分,各自以一己为中心,为所欲为、相互欺诈,心与口不一致,了无真诚。三者,不管对象是谁,都怀以邪念、淫乱之思,使心焦
灼。男女之间不守本分,乃至为此结伙滋事,暴行横施,时有所闻。四者,不谋求互相勉励或与人为善,却共同教习恶行,惯用虚谎、巧言、恶口、
挑唆互相伤害。不知应该互相尊敬,事事唯我独尊,设计凌人,伤害于他,不留余地。五者,一向疏懒成性,更不知锐意善行,不知报恩、不知尽义
务,只有唯欲是行,连累了别人,亦触犯了罪行。世界上的一切争执都是两败俱伤,虽不致于立即身败名裂,但总是衔毒在心。怨怒积之一久,愤
恨则在心版上刻下了记痕,终致造成生死存亡的创伤。人,混迹在爱欲的世界,独自生下来,曾几何时又各自死去。对那未来的后果,没有谁肯代为
接受,必须由自己去承当。行善与为恶各自的报应不同,为善得福、做恶获殃,亘古不易的道理是肯定的。而且,各自须担负业力,独自趋赴受报所
招感的地方。像这样的情形就是世间的本色。人们在苦境中生存,凡所作为,唯恶而已;有益于人的事,却不知从何处做起。衡之以自然之道,其感
受痛苦的报应,一定在所难免。只有待己惟恐不厚,不知施惠与人,而且为欲所逼,辗转于一切烦恼,为此焦灼,并且为这后果而痛苦。荣华的境遇
无法继续到永远,一晃即过。世间的享乐亦复如斯,没有一项能继续到永远。坏人与善人的特质各有不同。坏人的特质是不晓得罪的存在,故而无
从防止,对于罪恶有关的种种,不愿多加闻问。善人的特质是明白善恶,一经知道是邪恶便立即停止,并且深心感谢,得闻有关罪恶的种种。这是善
人与坏人的基本分野。愚痴的人,不会感谢别人对自己所表示的好意。另一方面,贤德的人经常抱持对人感谢的心情,即使他人不是直接对自己表示
好意,因为对一切人常怀体谅,所以依然表示感谢的心意。——巴利本增支部二·四
献花(0)
+1
(本文系yjwright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