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古代通史复习一第1讲
2015-10-28 | 阅:  转:  |  分享 
  
张家港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

中国古代通史复习(一)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主备人:冯刚2015.8.30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2讲: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第3讲:封建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一.中华文明的形成——先秦时期:

㈠.基础知识:(要求:结合“填空题学案和三维设计”理解记忆;注意:从横向和纵向比较)

朝代 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时期

前2070年~前771年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前770年~前221年 经济 农业 ①生产工具:

②耕作方式:

③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南)______(北)_____

的国家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①生产基本模式/形态:

②生产工具:

③耕作方式:

④耕作方法:

⑤水利工程: 手工业 ①冶金业:





②丝织业:



①官营手工业特点:(西周“工商食官制”)





②冶金业:



③制瓷业:

④丝织业: 打破官府垄断局面,民间私营手工业兴起,形成了:

、___、___

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比较特点) 商

业 (西周“工商食官制”) 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起,出现自由商人,打破_______控制局面 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制(原始公有制,集体耕作) 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度(奴隶制私有制)——井田制(集体耕作,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①土地制度:封建土地_____制确立(个体农耕)

②“重____抑____”政策 政治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④ ①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和变法

②宗法制分封制逐渐崩溃

(“礼崩乐坏”)

③中央集权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⑤民族大融合 文化

①文字:



②绘画:

①文字:





②教育:

①思想:

②教育:

③文学:

④汉字:

⑤国画:

⑥科技:

㈡.选修链接:①商鞅变法(选修一,见讲义一);②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四,见讲义一)



㈢.重难点突破:

【阶段特征】:

先秦是指秦朝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经济上: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到西周时期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的集体耕作,再到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工商业不断发展。

政治上: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再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必修2经济文明史】:

⑴概念辨析:

“土地所有制”

社会形态 土地所有制 备注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制 属于公有制 奴隶社会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都属于

私有制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国有、农民私有、地主私有——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资本家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国有制——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属于公有制

⑵自主探究:

(要求: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记忆[史论形成]内容。下同)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见“三维”P71,或必修二“主干知识填空学案一”P1】



⑶合作探究:(要求:重在理解)

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提示:从政治、政策、科技、民族心理、家庭伦理等方面分析)

①政治:

②政策:

③科技:

④民族心理:

⑤家庭伦理:



⑷考点演练:

1.【见“三维”P72:例1及考题1和3、例2】

2.(2015·全国)《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B.C.D..(2014·模拟)《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必修1政治文明史】:

⑴概念辨析:

①“封建”【见“三维”P2[易误指正]】

②“宗法观念”【见“三维”P1[轻巧识记]】

⑵自主探究:

①分封制的特点:【见“三维”P2“主题一”】

②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见“三维”P3“主题二”】

⑶合作探究:

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见“三维”P3-4】

②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见“三维”P4】



⑷考点演练:

1.【见“三维”P4:例1和考题1-4】

2.(2015·江苏)《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3.(2015·浙江)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必修3思想文化史】:

⑴自主探究:

①诸子百家的阶级属性:【见“三维”P135[轻巧识记]】

②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见“三维”P136】

③“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见“三维”P136】



⑵考点演练:

1.【见“三维”P137:例1和考题1-3】

2.(2014·天津《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历法与农业的关系农业技术的重要性2014·重庆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诗经》B.《老子》《庄子》D.《离骚》2014·全国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河南B.河北陕西D.山东 两汉(前202年~公元220年) 经济 ①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

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②经济政策:



农业 ①生产工具:

②耕作方式:

③耕作方法:

④水利工程: 手工业 ①冶金业:

②制瓷业:

③丝织业:

④对外贸易: ③秦汉商业: 政治 ①秦的统一: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③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 文化 ①文化专制:





②汉字: ①思想:

②教育:

③文学:

④汉字:

⑤科技: ㈡.选修链接: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四,见讲义一)

㈢.重难点突破: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经济上: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上: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文化上: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必修2经济文明史】:

考点演练:

1.【见“三维”P72:考题3,P77:考题2】

2.(2011·福建)如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2012·浙江)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4.(2013·山东)《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5.(2015·天津)“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B.C.D.

6.(2015·浙江)“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15世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2.(2015·江苏)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2015·天津)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4.(2015·全国)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5.(2015·安徽)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必修3思想文化史】

⑴自主探究:

①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见“三维”P136“主题三”】

②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见“三维”P137】



⑵考点演练:

1.【见“三维”P138:例2,考题1-3】

2.(2014·江苏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背离了原始儒学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第6页共6页















献花(0)
+1
(本文系不带走半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