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6年《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数学(理科) 第三章 第8讲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015-11-02 | 阅:  转:  |  分享 
  
第8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求b与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正弦定理 一边和两角(如a,B,C)一般解法应用定理已知条件1.解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在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要已知三个(除三个角外)才能求解,常见类型及其解法如下表所示:由正弦定理求角B;再由A+B+C=180°,求角C;再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两边和其中一 边的对角 (如a,b,A)由余弦定理求角A,B;再由A+B+C=180°求角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余弦定理 三边(a,b,c)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由正弦定理求出角A或B;再由A+B+C=180°求另一角.在有解时只有一解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两边和夹角(如a,b,C)一般解法应用定理已知条件(续表)2.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3.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3-8-1(1)].图3-8-1(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3)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3-8-1(2)].(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1.在某次测量中,在A处测得同一方向的点B的仰角为)D60°,点C的俯角为70°,则∠BAC=( A.10° B.50° C.120° D.130° 2.如图3-8-2,某河段的两岸可视为平行,在河段的一岸边选取两点A,B,观察对岸的点C,测得∠CAB=75°,∠CBA=45°,且AB=200m.则A,C两点的距离为( 图3-8-2)A图D12答案:D 4.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有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60°,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则这艘船的速图D13度是()C考点1测量距离问题 例1:(2014年四川)如图3-8-3,从气球A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C的俯角分别为75°,30°,此时气球的高是60m,则河流的宽度BC=()图3-8-3答案:C【规律方法】(1)利用示意图把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模型.(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出所需要的边和角,求得该数学模型的解.【互动探究】1.在相距2km的A,B两点处测量目标C,若∠CAB=75°,∠CBA=60°,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km.考点2测量高度问题 例2:(2014年新课标Ⅰ)如图3-8-4,为测量山高MN,选择点A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为测量观测点.从点A测得点M的仰角为∠MAN=60°,点C的仰角为∠CAB=45°,以及∠MAC=75°;从点C测得∠MCA=60°.已知山高BC=100m,则山高MN=___m. 图3-8-4 答案:150【规律方法】(1)测量高度时,要准确理解仰、俯角的概念.(2)分清已知和待求,分析(画出)示意图,明确在哪个三角形内运用正弦、余弦定理. 【互动探究】 2.为测量某塔AB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相距20m的楼顶D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的俯角为45°,那么塔AB的高度是()答案:A考点3测量角度问题 例3:如图3-8-5,渔船甲位于岛屿A的南偏西60°方向的B处,且与岛屿A相距12海里,渔船乙以10海里/时的速度从岛屿A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小时追上. (1)求渔船甲的速度;(2)求sinα的值.图3-8-5 解:(1)依题意,得∠BAC=120°,AB=12,AC=10×2=20(海里),∠BCA=α.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BC2=AB2+AC2-2AB×AC×cos∠BAC =122+202-2×12×20×cos120°=784.解得BC=28.故渔船甲的速度为BC 2=14(海里/时). 答:渔船甲的速度为14海里/时.解析:,ABC中,CAB=45°,ABC=90°,BC=100,AC=100;AMC中,MAC=75°,MCA=60°,AC=100,AMC=45°,=,AM=×=100;AMN中,MAN=60°,MNA=90°,AM=100,MN=150.

献花(0)
+1
(本文系云师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