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重点应用》
2015-11-06 | 阅:  转:  |  分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19卷第10期ZhejiangJITCWM(Vo1.19No.102009

·专家讲座·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张舒雁浙江省中医院杭州310006

围绝经期一般是指妇女从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

逐渐进人老年期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

期及绝经后期几个阶段。年龄一般从45岁左右开

始,持续10~15年。这一时期妇女的身体各器官、

内分泌腺体、心理及生理均发生各种改变。妇女卵

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功能丧失,生殖器官开始萎缩

向衰退过渡。月经的终止是最明显的标志,这个过

程往往在数年内逐渐完成。该时期的女性由于卵巢

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对下丘脑一脑垂体

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功能亢进、促性腺激素分

泌增多,导致下丘脑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由此而产

生的症候群,就是通常所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其

最常见的症状是潮红、出汗和心慌;其次是自主神经

功能失调症状,如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紧张、

情绪不稳、易激动、失眠、多疑、肢体感觉异常、头晕、

耳呜等。其发生原因还与个人体质、身体健康状况、

心理精神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出现是由于天癸

将竭,肾气渐衰,冲任空虚亏损、精血损虚不足,脏腑

失于濡养,阴阳失于平衡所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

失眠,多由心、脾(胃)、肝(胆)、肾失调,尤以肾虚为

主,且与痰气郁结、瘀血阻滞关系密切。

睡眠障碍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较常见的主诉,

以失眠为多见。可表现为不能人睡,或人睡极易惊

醒而不能再度人睡,或多梦,重者彻夜不眠,服安眠

药仍不能奏效。由于失眠患者往往感到疲劳和焦

虑,焦虑又可以加重失眠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围

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潮热发作对

睡眠的干扰所致,另一方面亦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不

足有关。因为雌激素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雌激

素缺乏时,大脑的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相对过

高,两者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便表现为失眠。

2治疗方法

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治疗,早期勿忘活血化瘀、

祛痰解郁,后期重在补益心、脾、肝、肾。其涵义仍是

贵在调和阴阳,使气血阴阳运作正常,阴阳平衡、阴

阳相交则寤寐正常。采用针灸疗法,可以通过经络

595

的调节作用,益肝肾,调心脾,达到治疗失眠伴有潮

热、心烦等症的目的。现代医学也认为,针灸可以调

节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使体内的多种激素经针刺

或灸疗后达到平衡状态。

围绝经期患者除失眠多梦以外,还常有多愁忧

虑、抑郁状态、易激惹、悲观失望或焦虑不安等。治

疗上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一般分为个别心理治疗

和集体心理治疗。临床上一般均采用个别心理疗

法,医生和患者进行个别交谈,用解释、鼓励、说明等

方法以达到减轻症状或清除症状,促使患者恢复健

康,使患者了解围绝经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阶段,对

健康影响不大,而且这些症状很快就会消失或适应,

从而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

2.2药物治疗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药物大体分

为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三类,其中以抗

抑郁药运用最为广泛,而多虑平应用更为普遍。

2.3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症具有较好的效果。

2.4体育疗法积极参加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健

脑体操等,根据病情有选择的学习、坚持锻炼,不仅

利于健康的恢复,更能改善失眠状态。

2.5物理疗法特定的理疗设备与器械,对于改善

围绝经期患者的失眠症及全身症状均有良好的效

果,可酌情选用。

3针灸治疗

3.1辨证论治

3.1.1分型及治法①阴虚阳亢症状:失眠多

梦,耳鸣健忘,潮热汗出,心烦易怒等症,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治法:滋阴潜阳,镇静安神。②气滞血瘀

症状:心悸失眠,恶梦,心中烦热,胸胁胀痛或周身

刺痛,脉弦或涩,舌青紫或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

怒张。治法:活血化瘀,除烦安神。③痰湿内阻症

状:虚烦不眠,惊悸多梦,坐卧不宁,头晕头沉如裹,

脉缓沉迟,舌质胖大,苔厚腻或湿滑。治法:祛湿化

痰,健脾和胃,佐以安神。

3.1.2取穴及操作手法取穴:主穴:照海、申脉、

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三阴交;配穴:阴虚阳亢:

·名老中医经验·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19卷第1O期Zh~iangJITCWM(Vo1.19No.102009)

马绍尧教授应用膏方治疗皮肤病验案

宋瑜马绍尧李咏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32

关键词马绍尧皮肤病辨治经验膏方

马绍尧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40余年,以辨

证治疗皮肤病见长,尤对顽固难愈性湿疹、银屑病等

皮肤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长期临床实

践总结,并查阅大量古医籍,提出治疗皮肤病不应局

限于传统的风、湿、热、虫、毒等外邪辨证,提倡效法

内科先贤诸家,从脏腑辨证论治皮肤病。以脏腑学

说为核心,临床上重视辨析病因病机,处方用药以气

味、升降浮沉和归经为依据,提出了“从脾论治湿

疹”、“从肝论治银屑病”等独特治法,并由此形成调

治兼顾的膏方处方原则,辨证论治具有虚损体征的

复发性皮肤顽疾,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银屑病

秦某,女,24岁。初诊时间2006年I1月11日。

主诉全身皮疹伴瘙痒反复发作20年,复发1个月。

患者有银屑病病史逾20年,每年冬季发作,伴剧烈

瘙痒,夜难安寐。曾经“迪银片”及中药治疗,皮疹

仍时有发作。月前皮疹复发以来,瘙痒仍剧,纳可,

夜寐差,二便尚调。检查:躯干、四肢散见大小不等

点滴状至钱币状红斑,色泽鲜红至淡红,伴有少量细

薄脱屑,皮肤干燥。苔薄舌红,脉细数。辨治:证属

气阴两虚,肝火易升,风邪外袭,夹内热蕴积,日久耗

津,肌肤失养,血燥显现。宜养阴清热,益气养血,祛

风止痒。组方:生地300g,玄参、麦冬各120g,赤芍、

丹皮各90g,板蓝根300g,桔梗90g,白茅根、蛇舌草、

白鲜皮各300g,苦参120g,土茯苓、菝葜、蜀羊泉、石

见穿、丹参、虎杖、平地木各300g,苏木、煨木香、枳

壳、柴胡、当归、黄芩各90g,生甘草30g,杞子、女贞

子各120g,旱莲草300g。另:生晒参、龟版胶、冰糖

各50g,阿胶、饴糖各100g,共制成膏。

复诊:2007年11月17日服膏方后皮疹未有复

发,有乏力,夜尿多。苔薄舌红,脉濡细。乃气血渐

复,肝肾有亏损之象,拟前方加补益肝。肾之药。续守

前方,酌加山萸肉、焦山楂各120g,桑寄生、焦六曲、

谷麦芽各150g。另:生晒参、西洋参各50g,阿胶

加行间、太溪、劳宫、心俞、肾俞;气滞血瘀:加合谷、

太冲、内关、公孙、膈俞、肝俞;痰湿内阻:加中脘、丰

隆、足三里、太白、脾俞。

操作:神门、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对于

较重的不寐患者,四神聪可留针过夜;照海、三阴交

用补法,申脉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3.2其他治疗

3.2.1耳针法选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内

分泌、交感等穴位,采用毫针刺,或揿针埋藏,或王不

留行籽贴压。

3.2.2皮肤针法取头正中线及左右旁开1.5cm、

头部颞区;自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经背部第1侧

线;腹部正中及胃经、脾经;小腿内侧的脾、肝、肾经。

用梅花针自上而下叩刺,叩至皮肤潮红为度。

3.2.3电针法选百会、印堂,接通电针仪,用较低

频率,每次刺激30min。

3.2.4拔罐法自项至腰部足太阳经背部侧线,用

火罐自上而下行走罐,以背部潮红为度。l周2次。

3.2.5腹针疗法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

门、外陵穴,每次留针30min。

3.2.6埋线疗法取背俞穴中的阳性反应点,每2

周治疗1次。

3.2.7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2注射液交替注射于

安眠、足三里、三阴交穴。

3.2.8灸法神门、关元隔姜灸,百会艾条悬灸等。

4小结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

针灸治疗,效果更好。配合针灸治疗过程中,生活要

有规律和节制:①平静心态,准停经期妇女要有足够

心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以解除恐惧和抑郁。②生

活规律,保持睡眠时间6~7小时左右。忌烟酒及辛

辣食物。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散步、

打太极拳、体操、游泳等。④卧室安静,调节卧室的

光线和温度,冬季13℃~16℃、夏季20℃一22%。

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引起不安全感的因素。

收稿日期:2009-07-22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