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折叠锻打说宝刀
2015-11-16 | 阅:  转:  |  分享 
  
折叠锻打说古今宝刀“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在古代,说起折叠锻打的宝刀,我们首先想到的“百炼钢”。“百炼钢”就是以铁为原料进行反
复加热锻打,其目的是满足制作优质兵器等物件所用特殊钢的需求。正是折叠锻打过程,减少和排除了钢中夹杂物,从而使其成分均匀,组织趋于致
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使锻件硬度和韧性增强。匠人工坊师傅制作大马士革刀采用的即为折叠锻打工艺,将互补的几种钢材,每块锻打成
条,错开组合后用铁丝绑牢或点焊合成,进炉烧结(炉燃料必须用含硫低的焦粒与木炭块混合),然后人工锻打拉成钢条,反复进炉并反复折打10
次以上。锻打中对钢材进行拧转(拧麻花),形成均匀的螺旋状,几根为一组,再锻打成为一体。说回折叠锻打制刀工艺,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
录:“但取精铁,锻之百馀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即古代铁匠把“精铁”(优质的铁)加热锻打100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
方可成优质宝刀。东汉《太平经》卷七十二,书中说:“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万锻”指的就是
生铁脱碳成钢后的反复锻打。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当时北方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磁州锻坊的情况:“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此铁之精纯者
,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南宋的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谈到,在湘西瑶人中曾看到一种“黄钢刀”,锋利无比,“
一挥能断牛腰,乃百炼而成”。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广西少数民族以“三十炼”的钢刀为上品,佩带在身上。明代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
》中也谈到,折叠锻打百炼钢指的就是精美的宝刀。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中:楚王陵中的刀剑虽历时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轻轻一划
,刃锋力透10余层厚纸。折叠锻打宝刀制作中,也要注意很多因素:首先,温度控制是金属成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温度有完全不同的
变形能力。在温度高或低情况下打刀,都可能出现断裂。另外,材料的加工温度还决定材料的组织情况,匠人工坊师傅在折打过程中就需要凭经验掌
握炉堂温度与钢材温度,因为多种不同的钢材含碳量不同,熔点也不相同,稍有疏忽,即成为废铁。其次,钢材的内部结构与宝刀质量也密切相关。
金属内部可能存在缩孔、偏析等缺陷,同时,晶粒比较大。金属在折叠锻打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位错运动,使大晶粒变形小晶粒。所以,钢材
材料对折打成功的概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图这把大马士革户外刀,就是匠人工坊师傅反复折叠锻打而成,兼具硬度和韧性。如今,以折叠锻打
古法复原西亚大马士革制刀工艺,正日益受到冷兵器界和收藏界的重视,传奇的大马士革工艺,世界名刃,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和延续,正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
献花(0)
+1
(本文系游鱼03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