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学讲堂12
2015-11-18 | 阅:  转:  |  分享 
  
谈经说礼崇国学中华文明灿烂五千载国学世代传“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四库全书》大体包括了古
代文化基本面貌,大致可以与国学范围等同。它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国学范围十三经:《诗经》《尚
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十三经《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
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对《周礼》《仪礼》的阐释。(一)周公与礼1、周公与宗法制。(兄终弟
及—嫡长制)2、周公与成王。3、周公与伯禽。(乔仰梓俯)(二)礼记(大学、中庸、学记、曲礼)古之欲
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
,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
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学记》善学者,师
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
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学记》夫为人子
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
者必异席。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曲礼》儒家经典的影响重振国学的意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宋朝张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献花(0)
+1
(本文系湖山云藏书...首藏)